插图:
2009年9月,英国一媒体公布了一张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照片中的图象酷似一张流泪痛苦的人脸。它明白地告诉人类,北极冰川在“伤心流泪”。
据称,这张照片不是人工合成的,是实景实拍!因此,这张照片被选人2009年度世界令人难以解释的怪异现象,从而名声大噪。
其实,这张照片中的图象并不难解释,“伤心流泪”的图象是北极冰川快速融化的现象。
全球变暖,地球上的冰川在快速融化。
权威机构称,南极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也在不断缩小。
青藏高原是除南极以外,地球上最大的冰川聚集区,是亚洲的“水塔”。它是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为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等地球上40%的人口提供水源。
其中,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此。三江源地区冰川的储水量,相当于3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它是中国的“大水缸”。
在以前的中国社会,水缸是家庭的重要财产。司马光砸缸是妇幼皆知的历史故事。孩童时的司马光见人掉进水缸,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水缸,排水救人。砸缸救人是正确的,但接下去必须马上补缸,否则家庭吃水就有困难了。
中华民族的“大水缸”——青藏高原冰川近年来加速融化。中国的“大水缸”已经被人类有意无意地打破,如不及时补救,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活用水就可能发生困难。
青藏高原冰川快速融化,对长江的影响很大。如今,长江源地区冰川面积大幅减少。如果继续下去,对长江中下游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将造成严重危害。
青藏高原冰川快速融化,对黄河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黄河源地区冰川面积大幅减少,将导致黄河中下游出现长年断流现象。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担负着中国人口的12%、耕地的15%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的供应重任。
青藏高原冰川快速融化,对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影响更大。对这些干旱区来讲,冰川融水是保护生态、保证生活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的命脉。一旦青藏高原冰川急剧减少,后果将不堪设想。
全球变暖不但导致冰川融化,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地质学家担心,这可能会导致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等灾难发生。
有专家这样解释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起因:由于喜马拉雅冰川快速融化,青藏高原边缘所积蓄的能量,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以地震的方式快速释放。
当然,这只是科学家的一家之言。也有一些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结论持有异议,政治阴谋论、商业机会论等怀疑声不断。本书不参与这方面的讨论。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就在本书成稿之际,IPCC发表致歉声明称,该机构2007年发表的一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35年前后完全消失的表述有误。
同时,IPCC的副主席强调,这一时间上表述的不确切性,不会对全球冰川正在消融的结论构成影响,也不会削弱全球变暖及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相关科学依据的可信度。
地球冰川融化会导致海面上升。同时,全球变暖,则海水温度也会随之升高,从而导致海水膨胀,这又进一步导致海面升高。
2009年11月14日,在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市民们正在为自己可爱的城市提前举行葬礼。据说,这座名城正在面临死亡,“元凶”就是海面上升。
近年来,由于海面上升,威尼斯市民饱受水患之苦,平均每年被淹60多次。有专家说,如果在抑制全球变暖方面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50年,威尼斯的大部分陆地将沉于海底,名城将不复存在。
有关海面升高的预测数据,也在不断刷新。2009年3月,80个国家的气候学家发表报告称,21世纪末,海面最高将上升1.9米。这比原先的预测高出数倍。更有专家预言,如果南极冰川和北极冰盖全部融化,海面将上升几十米。这当然是最坏的预测结果。
海面上升,岛屿国家命运堪忧。印尼科学家预测,2030年,印尼将有2000个岛屿被海水淹没。据新加坡报载,如果海面继续上升,世界43个小岛国家有可能从地图上消失。
马尔代夫的1200个岛屿的平均海拔只有1.5米。该国总统说:“我们正面临海面上升的威胁。如果气温再升高2℃,我的国家将面临灭亡。作为总统,我无法接受;作为一个人,我也无法接受。”为了引起世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2009年底,马尔代夫内阁会议在水下举行,一时名声大噪。
吐瓦鲁,南太平洋中的岛国,由9个珊瑚岛组成。近年,其最大的岛被海水入侵了1米。虽说只有1米,但对于这个长度只有几百米的狭长岛屿来说,1米都输不起啊!吐瓦鲁群岛随时都可能出现灭顶之灾。
海面上升,沿海居民不得安宁。世界人口的一半居住在沿海地区。海面上升,将淹没大片沿岸地区。
海面上升,中国也难幸免。中国的海岸线长达6000多千米,大小岛屿5000多个。沿海的上百座大中城市,海拔也大多在20米以内。就是北京、武汉这些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据预测到2080年前后,弄不好也会有水漫金山之忧。
中国特大城市上海,平均海拔只有4米。据报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50年,上海将发生海水侵入、排水不畅及土壤盐渍化的生存危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