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常规兵器试验交会测量方法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535135
  • 作      者:
    杨增学主编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常规兵器试验交会测量方法及应用》系统地阐述了常规兵器试验外弹道测量的基本知识、交会测量方法和组网测试方法。重点是:推导了用于质点单目标、多目标和刚体目标等外弹道测量系统(如光电经纬仪、弹道相机、姿态测量系统、高速摄像系统、高速摄影系统、炸点经纬仪、弹道测量雷达、GPs弹道测量系统等)的测量模型和精度分析模型,探讨了各种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紧密结合常规测控系统组网测试的实际,详细地介绍了试验测试方案拟制及辅助决策的方法、数学模型和软件实现。
    《常规兵器试验交会测量方法及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强,可供从事常规兵器试验外弹道测量、试验测试总体、测控设备研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1 概述
    随着常规兵器向信息化、体系化和远程精确打击方向发展,装备信息化、系统网络化、平台自行化、侦察远程化、弹药制导化、毁伤多样化等趋势和特点日益明显,对常规兵器试验鉴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作为试验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飞行弹道参数测量越来越成为揭示被试武器装备内在品质和固有特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基本手段,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普遍采用的依靠光、电、雷、遥等单一手段获取弹道参数的传统测试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型常规兵器多目标、多参数、全弹道、高精度、实时化的试验测试需求,以难以适应被测目标“暗、小、快、多、密、低、高、远”等具体特点。高质量完成实时精准的弹道参数测量,必然要求打破传统测试模式,综合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合理配置各种测试资源,融合处理各类测试信息,实现光学、电测、雷达、遥测遥控等系统组网测试,走出一条基于能力的常规兵器试验弹道测量之路,大幅提升弹道综合测试能力,促进靶场试验鉴定水平不断提高,为常规武器装备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常规武器试验靶场测控系统(以下简称常规测控系统)基本形成了光学、电测、雷达、遥测等测试体系,测试手段日趋完善。常规测控系统由光学测量设备、雷达测量设备、遥测遥控设备、指挥控制设备、声学和时间测量设备、其他设备(包括时统、通信、校飞、大地测量和气象勤务保障等设备)组成,主要用于完成火炮、火箭、导弹、特种飞行器等飞行目标弹道测量(包括坐标、速度、姿态、特征量等)、遥测遥控、飞行体实况记录、目标特性参数测量、试验指挥控制与显示等任务。采用测控设备组网测试方法,可以极大地发挥测控设备作用,使其在高精度测量、远距离测量和高可靠性测试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武器装备试验的测试需求。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概述
1.2 常规兵器弹道测量基础
1.2.1 试验靶场及目标
1.2.2 弹道特性及常用术语
1.2.3 测试内容
1.3 常规测控系统简介
1.3.1 测控系统的主要组成
1.3.2 测控设备分类
1.3.3 测控系统的作用
1.4 常规兵器弹道参数测量
1.4.1 外弹道测量体制
1.4.2 外弹道测量原理
1.4.3 外弹道测试方法

第2章 AE-AE交会测量方法
2.1 概述
2.1.1 角度交会测量原理
2.1.2 角度交会算法分类
2.2 共面交会计算方法
2.2.1 概述
2.2.2 测量模型
2.2.3 测量精度分析
2.2.4 特殊交会测量方法
2.3 异面交会计算方法
2.3.1 概述
2.3.2 测量模型
2.3.3 测量精度分析
2.4 适用范围
2.4.1 概述
2.4.2 算法适用区域
2.4.3 异面交会算法讨论
2.4.4 各种算法比较
2.5 应用
2.5.1 基本方法
2.5.2 典型应用
2.5.3 结论

第3章 R-AE交会测量方法
3.1 概述
3.1.1 R-AE交会测量原理
3.1.2 R-AE交会算法分类
3.2 R-AE单站测量方法
3.2.1 单站测量原理
3.2.2 R1数学模型
3.2.3 R1精度分析
3.3 R-AE交会测量方法
3.3.1 测量模型
3.3.2 测量精度分析
3.4 适用范围
3.5 应用
3.5.1 基本方法
3.5.2 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3.5.3 结论

第4章 3RR交会测量方法
4.1 概述
4.1.1 3RR交会测量原理
4.1.2 3RR交会算法分类
4.2 测量模型
4.2.1 测量模型的建立
4.2.2 测量模型及其推导
4.3 测量精度分析
4.3.1 主要误差源分析
4.3.2 测量精度模型与推导
4.4 适用范围
4.5 应用
4.5.1 基本方法
4.5.2 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4.5.3 结论

第5章 多站交会测量方法
5.1 概述
5.2 多站交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5.2.1 测量模型
5.2.2 测量精度分析
5.3 多站交会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5.3.1 测量模型
5.3.2 测量精度分析
5.4 适应范围
5.4.1 公式讨论
5.4.2 两种方法比较
5.5 应用
5.5.1 基本方法
5.5.2 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5.5.3 结论
5.6 组网测试方法
5.6.1 多站交会测量方法
5.6.2 多站接力测量方法

第6章 GPS测量定位方法
6.1 概述
6.1.1 GPS定位原理
6.L2GPS定位方法分类
6.1.3 差分定位原理
6.2 GPS测量定位
6.2.1 伪距测量定位
6.2.2 载波相位测量定位
6.2.3 差分GPS定位
6.3 坐标转换
6.3.1 大地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的换算
6.3.2 平面坐标转换法
6.4 测量定位精度分析
6.4.1 主要误差源分析
6.4.2 测量定位精度模型建立
6.4.3 测量定位精度模型推导
6.5 适用范围
6.5.1 GPS测量定位的优越性
6.5.2 GPS测量定位的应用限制
6.5.3 GPS测量定位的适用范围
6.6 应用
6.6.1 机载多目标航迹的测量
6.6.2 雷达测量系统精度鉴定

第7章 多目标交会测量方法
7.1 概述
7.2 AE-AE多目标交会测量方法
7.2.1 概述
7.2.2 多目标弹道识别算法
7.2.3 多目标交会处理
7.3 GPS多目标定位方法
7.4 适用范围
7.4.1 假目标剔除
7.4.2 多目标弹道识别
7.5 应用

第8章 飞行体姿态光学测量方法
8.1 概述
8.2 AE单站飞行体姿态测量方法
8.2.1 基于特征点的AE单站飞行体姿态测量方法
8.2.2 基于模型的AE单站飞行体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8.3 AE双站飞行体姿态测量方法
8.3.1 基于中轴线的AE双站飞行体姿态测量方法
8.3.2 基于模型的AE双站飞行体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8.4 应用及适用范围
8.4.1 基本方法
8.4.2 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8.4.3 适用范围

第9章 测试方案拟制及辅助决策方法
9.1 概述
9.1.1 测试方案拟制的依据及主要原则
9.1.2 测试方案拟制及辅助决策的一般步骤
9.2 数学模型的建立
9.2.1 设备初始方向角模型
9.2.2 设备测量交会角模型
9.2.3 设备成像能力模型
9.2.4 设备探测能力模型
9.2.5 设备跟踪能力模型
9.2.6 设备测量精度模型
9.2.7 实时引导预测模型
9.2.8 目标与太阳夹角模型
……
第10章 测试方案拟制及辅助决策系统简介
附录 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