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机械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04074
  • 作      者:
    杨巍,何晓玲主编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机械原理》在机械原理课程传统的板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多媒体教学特点,注重教科书与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地协调配合,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书中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由浅入深的典型例题和较详细的解题步骤,并在各章首末辅以内容提示和学习要点,以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执教和学生自学提供方便。在机械原理传统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了机构变异创新、组合仓4新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创新、机构选型、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br>    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摩擦及机械的效率,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书中注有*者为选学内容。<br>    《机械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许多成熟、大型的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程序被普遍用于平面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连杆曲线的绘制。函数逼近法、优化设计方法及CAD的迅速发展和推广,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发展异常迅速。<br>    凸轮机构应用于高速机械时,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为此,机构学学者对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与探讨,凸轮系统质量分布、弹性变形、间隙、阻尼以及外界干扰频率、不平衡力的影响,以及表面润滑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凸轮一从动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式的求解方法、系统动力响应的分析、机构参数的选择与优化设计、凸轮廓线的动力学综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使凸轮机构的动力性能更加切合于高速、高精度机构的工程实际需要。<br>    高速、重载大功率机械的齿轮传动机构,要求具有磨损轻、噪声小、效率高、寿命长等特性。因此,研究形成共轭齿廓曲面的基本规律,分析其啮合特性,探寻新型啮合传动齿廓曲面,仍然是机构学学者感兴趣的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齿轮传动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齿轮系统的静态分析和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设备对齿轮传动所提出的高要求。因此,齿轮机构动力学问题是目前齿轮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br>    为了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机械正朝高速、重载、轻型、精密的方向发展。对机械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高,按动力性能要求进行机构的分析与综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转子动力学中,对转子的振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临界转速的精确计算及挠性转子的动平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对于机构动力学的研究,已经由刚性构件组成的机构扩展到考虑构件的弹性变形、运动副间隙、含变质量、变尺度构件的机构弹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其中,平面机构惯性力(矩)平衡问题、机构的运动弹性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测量技术等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方面正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与技术成就。<br>    计算机技术及其计算理论为机构综合及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手段。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在数秒钟之内对复杂机构作出详尽的分析。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或由计算机自动调整参数,即能寻找出符合设计师意愿的机构。可见,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br>    总之,机械原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内涵非常丰富。在机械原理的各个领域,每年都有大量内容新颖的文献涌现。但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原理将只研究有关机械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绪论<br>    第一节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br>    第二节 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br>    第三节 本课程的性质与学习方法<br>    第四节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简述<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br>    第一节 机构的组成<br>    第二节 机构运动简图<br>    第三节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br>    第四节 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br>    第一节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br>    第二节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br>    第三节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相对运动图解法<br>    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解析法<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摩擦及机械的效率<br>    第一节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br>    第二节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br>    第三节 运动副中的摩擦分析<br>    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图解法<br>    第五节 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解析法<br>    第六节 机械的效率<br>    第七节 机械的自锁<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br>    第一节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br>    第二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br>    第三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br>    第四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br>    第五节 多杆机构简介<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六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br>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和应用<br>    第二节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选择<br>    第三节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br>    第四节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七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br>    第一节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分类<br>    第二节 齿轮的齿廓曲线<br>    第三节 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br>    第四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br>    第五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br>    第六节 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原理<br>    第七节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和渐开线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br>    第八节 变位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br>    第九节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及其设计<br>    第十节 蜗杆蜗轮机构及其设计<br>    第十一节 锥齿轮机构及其设计<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八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br>    第一节 齿轮系及其分类<br>    第二节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br>    第三节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br>    第四节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br>    第五节 轮系的功用<br>    第六节 行星轮系的效率<br>    第七节 行星轮系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br>    第八节 其他形式行星齿轮传动简介<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九章 其他常用机构<br>    第一节 棘轮机构<br>    第二节 槽轮机构<br>    第三节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br>    第四节 不完全齿轮机构<br>    第五节 螺旋机构<br>    第六节 万向联轴器<br>    第七节 组合机构<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br>    第一节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与机械的运转<br>    第二节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br>    第三节 机械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真实运动规律<br>    第四节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的调节<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十一章 机械的平衡<br>    第一节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br>    第二节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br>    第三节 挠性转子动平衡简述<br>    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平衡<br>    本章学习要点<br>    <br>    第十二章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br>    第一节 机械系统和基本机构<br>    第二节 机构的变异创新<br>    第三节 机构的组合创新<br>    第四节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br>    本章学习要点<br>    附录<br>    附录A Ⅱ级机构运动分析子程序<br>    附录B 渐开线函数表(inv“K=tanaK-dK)节录<br>    参考文献<br>    读者信息反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