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的原则首先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模型要能正确反映和描述客观事物,根据仿真的目的和内容,模型的描述可选择恰当的复杂程度,总之,仿真模型要尽可能地复现真实对象。常用的建模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br> (1)机理建模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实际系统工作的物理过程的机理,在某种假定条件下,按照相应的理论,写出代表其物理过程的方程,结合其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再采用适当的数学处理方法,来得到能够正确反映对象动静态特性的数学模型。<br> 机理建模方法是最基本的建模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br> (2)辨识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系统辨识技术,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或试验过程中所取得的输入/输出数据,利用各种辨识算法来建立系统的动静态数学模型。这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基于系统的实验和运行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归纳法或实验建模法。<br> (3)综合建模方法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内部结构和特性有些了解但又不十分清楚的系统,则只有采用综合建模方法,即机理法、辨识法以及其他一些方法。<br> 除以上三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外,还有模糊建模方法、神经网络建模方法、模糊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等多种先进的建模方法。要获得一个满意的模型是十分不易的,特别是在建模阶段,它会受到客观因素和建模者主观意志的影响,所以必须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反复检验。<br> 在仿真建模中,系统模型具有以下一些性质:<br> (1)相似性 相似性是建模的理论基础之一,模型和真实系统之间应该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变化规律。这里的相似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质上的相似,为不同目的而建立的模型对相似性的要求是不同的。<br> (2)抽象性 建模时总要忽略一些次要的因素。任何模型都是对实际系统的抽象,只是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程度也不同。<br> (3)多面性 任何模型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描述一个系统。由于建模的目的不同,对实际系统的关注点也不同,从而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模型。<br> 总之,在系统建模中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可以有选择地忽略一些非关键性因素,同时要避免引入结构误差,结合模型描述的层次和特点,选择合理的表示形式,使建立的模型准确、高效。<br> 1.4.2系统仿真方法与过程<br> 系统仿真过程就是建立系统模型并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来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使模型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