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将多数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试图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布莱尔上台后,在保持撒切尔改革成果的前提下着力改变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试图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的看来,布莱尔政府在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进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从而在产业基础、产业格局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布莱尔政府动用公共开支努力推进新技术的普及程度,上台之后就提出了2002年要使英国成为“全球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地点”的目标,到2001年已经兴建了1000多个信息技术培训中心,2002年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全部上网,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公共互联网服务站,以确保每个人都不被排除在这类信息技术之外。
第二,布莱尔政府着力扶持新兴的中小企业,使其与大企业实现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互补。他认为,大公司的生存能力和抗御风险的实力较强,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扶持中小企业(员工少于250人,年营业额低于1200万英镑),培养这些企业的全球化观念,鼓励它们走出国门。英国政府通过提供信息咨询、争取欧盟支持、向金融机构推荐、提供政府软贷款等手段,全方位地向中小企业提供了服务。
第三,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建立高质量的终身教育培养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教育培训促进就业、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总的看来,战后英国各级政府扶持新工业发展的手段主要不是资金投入。即使是资助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偿拨款,一般也要求企业界的投入大于50%。政府的风险投资主要采取建立投资基金的方式,以吸引更多社会投资的介入。多数情况下,英国政府不作为投资人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拨款创立一个实体,然后委托多个机构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总经理来具体负责管理。同时,英国政府还特别注意发挥中介机构在新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英国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有贸易会、商会、企业局等机构,这些机构均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政府对其不下达指令,主要以经济白皮书等方式对其进行引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