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发展与现代田园主义: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得失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3743
  • 作      者:
    蒋立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蒋立峰,研究员。1945年生,1968年北京大学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此后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日本研究所工作,曾任日本研究所所长及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问题、中日关系及当代国际关系。主要论著有(包括合著、主编)《日本天皇列传》《日本通史》《日本军事思想研究》《日本政治概论》《中日关系三论》《21世纪日本沉浮辨》《日本政府与政治》《战后中日关系史》《日本军国主义论》等,及论文、研究报告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发展与现代田园主义: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得失谈》从人口、城市化、阶级分化、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和国民素质教育等方面对五国的各自发展特色分别展开论述,从而归纳总结其在社会发展和政策选择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而对相关基本理论及发展模式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提出了“现代田园主义”这一理论框架及实现现代田园主义的各项原则,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对我国今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增长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及思想教育问题等都提出了相应的可操作性建议,以供政策制定部门参考借鉴,同时为关心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问题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80年代后,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将多数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试图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布莱尔上台后,在保持撒切尔改革成果的前提下着力改变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试图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的看来,布莱尔政府在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进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从而在产业基础、产业格局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布莱尔政府动用公共开支努力推进新技术的普及程度,上台之后就提出了2002年要使英国成为“全球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地点”的目标,到2001年已经兴建了1000多个信息技术培训中心,2002年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全部上网,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公共互联网服务站,以确保每个人都不被排除在这类信息技术之外。 
  第二,布莱尔政府着力扶持新兴的中小企业,使其与大企业实现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互补。他认为,大公司的生存能力和抗御风险的实力较强,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扶持中小企业(员工少于250人,年营业额低于1200万英镑),培养这些企业的全球化观念,鼓励它们走出国门。英国政府通过提供信息咨询、争取欧盟支持、向金融机构推荐、提供政府软贷款等手段,全方位地向中小企业提供了服务。 
  第三,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建立高质量的终身教育培养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教育培训促进就业、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总的看来,战后英国各级政府扶持新工业发展的手段主要不是资金投入。即使是资助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偿拨款,一般也要求企业界的投入大于50%。政府的风险投资主要采取建立投资基金的方式,以吸引更多社会投资的介入。多数情况下,英国政府不作为投资人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拨款创立一个实体,然后委托多个机构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总经理来具体负责管理。同时,英国政府还特别注意发挥中介机构在新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英国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有贸易会、商会、企业局等机构,这些机构均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政府对其不下达指令,主要以经济白皮书等方式对其进行引导。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后果严重
第二节 地球环境危机更为严重,但尚未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节 研究社会发展所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四节 社会发展形态与模式泛论
第五节 国内外关于社会发展的研究概述

第一 章 英国的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政策选择
一 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过程
二 人口结构变化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英国人口政策及人口发展趋势
第二节 英国的城市化与产业化
一 英国城市化与产业化的进程与发展模式
二 英国关于人口流动的引导与控制
三 英国的城市规划与资源利用策略
第三节 英国的社会发展与阶层分化
一 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阶层变动
二 英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
三 英国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四节 英国的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 英国社会发展与生态和谐的政策与实践
二 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策略
第五节 英国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政策取向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二 英国社会公正观的变化
三 英国的就业政策改革
四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援助
五 英国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
第六节 英国的国民素质教育
一 英国的公民教育
二 英国的道德教育
三 英国的科普教育

第二 章 美国的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政策选择
一 多样化的人口种族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二 “移民国家”美国的人口增长及其分布
三 美国的多样化种族结构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四 美国的人口政策和移民政策
第二节 城市化与产业的发展
一 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二 经济发展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 美国的主要工商城市
四 从纽约的变化看从城市化到城郊化过渡
五 城市规划与资源利用策略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阶层分化
一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阶层变动
二 美国的各社会阶层及其主要特征
三 亚裔、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第四节 美国的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 美国的环保政策:先发展后治理
二 重国内环境问题,轻全球环境问题
三 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变化
第五节 美国社会发展与稳定及其政策取向
一 从“罗斯福新政”到“费城宣言”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三 雇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四 如何处理和解决宗教问题
五 美国的社会治安问题
第六节 美国的国民素质教育

第三 章 法国的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新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政策选择
一 人口结构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原因
二 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人口政策及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新社会”的城市化与产业化
一 产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与发展模式
二 人口流动的引导和控制
三 城市规划与资源利用策略
四 城市化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新社会”的发展与阶级阶层结构的嬗变
一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阶级阶层结构的嬗变
二 “新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
三 “新社会”阶级阶层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第四节 “新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 自然环境问题的提出和环保特点
二 社会发展与生态和谐的政策与实践
三 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 “新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基本和谐及其原因
第五节 “新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政策
一 覆盖全民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 社会排斥和反社会排斥的政策
三 雇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四 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
五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处理
六 社会稳定政策的特征及其对“新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六节 国民素质教育
一 国民教育与素质教育
二 公民意识的形成与社会公德
三 人文文化教育与荣辱观的关系
四科学知识的普及

第四章 日本的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政策选择
一 战后人口结构的变化过程
二 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三 人口结构变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四 日本采取的对策与举措
五 日本面临的人口结构课题
第二节 日本农村社会的变迁
一 农地改革与农村社会变迁
二 经济高速增长与日本农村社会发展
三 国际化时代与日本农村社会的变化
四 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及其政策
五 农村“人口过疏”问题及其对策
六 日本农村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日本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一 1945年前后的日本阶级、阶层变动
二 中间阶层的壮大与中流意识的产生
三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阶层变动
四 经济差距有所扩大
五 民众淡漠政治,意识趋于保守
第四节 社会保障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 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 日本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三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四 社会保障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五节 国民的宗教信仰与相关法律政策
一 日本国民宗教信仰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
二 宗教法律政策选择对国民宗教信仰的影响
第六节 日本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一 战后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四大公害病
二 日本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与对策措施
三 日本环境保护趋势
四 日本环境对策的经验教训
第七节 日本的国民素质教育

第五章 瑞典的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政策选择
一 人口结构的变化过程
二 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人口政策及人口发展趋势
四 移民问题与社会政策
第二节 城市化与产业化
一 城市化与产业化的进程与发展模式
二 关于人口流动的引导与控制
三 产业规划与资源利用策略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
一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阶层变动
二 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
三 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与调整
第四节 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 瑞典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二 瑞典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第五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政策取向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二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援助
三 雇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四 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
第六节 国民素质教育
一 国民教育与素质教育
二 法律意识的形成与社会公德
三 全社会文化的普及
终章比较与结论
第一节 各国社会发展及其政策选择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关于现代田园主义的思考
第三节 对我国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