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72779
  • 作      者:
    商志晓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等。
展开
精彩书摘
  2.就业民以食为天,也可以说民以就业为天。只要解决了就业问题,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在中国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是9.97亿,达到历史的最高峰。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2500万人,而有1300万以上存在岗位缺口。农村1亿多富余劳动力,每年约有800万~900万人需要转移就业。而现实中存在的供需错位、服务不到位、政策不健全等,增加了解决就业的难度。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在大城市,也不愿到相对边远的中小城市就业,宁愿待业,也不愿干苦累的工作。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还不够发达,信息渠道不通畅,就业指导和培训还不完善。各单位、地区实行的一些“土政策”,还没有给所有就业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现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稳定地扩大就业,积极地鼓励就业。目前,每年有80%的新就业人口被中小企业接收,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多给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促进就业上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才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在这方面政府应多做些工作。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各级政府应切实地贯彻这一意见,面向全体劳动者,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作为劳动者来讲,也应该转变观念,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近些年,政府加大了扶持自主创业的力度。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开始,全国85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国家应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者积极创业。
  ……
展开
目录
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
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特征和大众化品质
二、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赋予新内涵与新意义
四、架设起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时代背景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现实要求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普及化、通俗化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
一、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科学理念推进工作、引领生活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精神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
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新时期的成就、热点难点问题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指导地位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
四、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原则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
一、理论教育与思想武装
二、解疑释惑与思想疏导
三、实践锻炼与行为养成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
一、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普及活动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队伍建设
三、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机制
一、健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机制
二、完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机制
三、规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价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