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2907
  • 作      者:
    张西山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西山,男,1968年生,安徽涡阳人,深圳大学编审,政治学博土,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从事政治思想、政治文明、政党政治等研究。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获学土、硕士、博士学位。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书评近50篇。荣获国家、省部、市级奖励多次。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道路”不只是物质力量、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兴起,而且是文明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一种新的制度文明之路在开拓。从制度文化的视阈看,作为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模式突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设计,人类制度文明的重大创新,后发展中国家建设的制度文本,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制度文化优势,证明了文化与制度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价值合理性和制度优越性。民族性文化和现代性制度的协调互动成为当代中国制度文化变迁的未来图景。
  中国模式研究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学、中苏模式比较、制度经济学、国家社会理论、现代化历史、思想文化学、制度主义方法论等不同视角,《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文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在中国文化传统和世界制度文明的双重视阈下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文化源流、制度逻辑和思想条件,发掘并吸收了中外传统制度文明的智慧活水,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表明我们在更高的层面把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并将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制度化、体系化、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符合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离开国情特色无从谈起。在这个意义上,“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一种必然,必须坚持这种“特色”。毛泽东最先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1956年,毛泽东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自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命题以来,中国特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多次提到“中国的模式”,实际上就体现了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的思考。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创造性运用。这里,普遍性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特殊性体现为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由这种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同时,由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具有更多的中国特色。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制度文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
第一节 文化、制度和制度文化
第二节 制度变迁、文化传统、模式选择
第三节 制度文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启示
第一节 从经典社会主义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第二节 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之谜”的历史启示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探索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价值理念追求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逻辑及其特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转型与创新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意义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突破
第二节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模式设计
第三节 人类制度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自觉升华
第五节 后发展中国家建设的制度文本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党文明
第二节 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
第三节 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文化软实力
第四节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制度建设
第五节 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政治稳定
第六节 开放兼容会通实现现代性制度和民族性文化的统一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现代性的当代审思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未完成的现代性”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文化现代性转型之路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现代性的当代建构

结束语 文化、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