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br>第1章 绪论<br>1.1 引言<br>1.2 多孔材料<br>1.3 有序多孔材料<br>1.3.1 二维有序多孔材料<br>1.3.2 三维有序多孔材料<br>1.4 多孔材料的应用<br>1.5 本书的目的和梗概<br>参考文献<br>第2章 有序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br>2.1 概述<br>2.2 二维有序多孔材料的制备<br>2.2.1 挤压法<br>2.2.2 组装—焊接法<br>2.3 三维有序多孔材料的制备<br>2.3.1 铸造法<br>2.3.2 组装—焊接法<br>2.4 有序多孔材料制备的焊接技术<br>2.4.1 钎焊技术<br>2.4.2 电阻焊<br>2.5 有序多孔材料的强化技术<br>2.5.1 拓扑结构调整<br>2.5.2 梗的中空化强化<br>2.5.3 热处理强化<br>2.5.4 加工硬化强化<br>2.5.5 复合结构强化<br>参考文献<br>第3章 二维有序多孔金属材料<br>3.1 二维有序多孔材料的特征<br>3.1.1 什么是二维有序多孔材料<br>3.1.2 二维有序多孔材料的参数<br>3.2 流体流动特性和压损<br>3.2.1 单孔通道内的摩擦压降<br>3.2.2 多孔通道内的压降<br>3.2.3 相关实验研究<br>3.3 传热<br>3.3.1 导热—对流相耦合的传热过程<br>3.3.2 局部温度和热流分布<br>3.3.3 总体传热特征<br>3.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4章 三维有序金属多孔材料——桁架结构<br>4.1 三角锥桁架结构的特征<br>4.2 流体流动特征和压降<br>4.2.1 A向流动特征<br>4.2.2 B向流动特征<br>4.2.3 压降<br>4.3 传热<br>4.3.1 局部温度分布<br>4.3.2 局部传热特性<br>4.3.3 总体传热特性<br>4.3.4 扩展面引起的混合效应与对流传热的对比<br>4.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5章 编织结构的三维有序多孔金属材料<br>5.1 编织结构的特征<br>5.1.1 什么是编织结构<br>5.1.2 编织结构的三维有序多孔材料的参数<br>5.2 流体流动特性与压降<br>5.2.1 理论模型<br>5.2.2 实验研究<br>5.3 传热特性<br>5.3.1 有效热导率<br>5.3.2 对流换热<br>5.3.3 容积(对流)换热系数<br>5.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6章 热汇介质热流体性能的综合评价<br>6.1 压损评占<br>6.2 散热能力评估<br>6.3 热流体性能的综合评估<br>6.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7章 优化设计<br>7.1 二维有序多孔金属材料的肋片模拟模型<br>7.1.1 问题的描述<br>7.1.2 情况Ⅰ:恒温表面<br>7.1.3 情况Ⅱ:恒热流表面<br>7.2 三维有序多孔金属材料的肋片模拟模型Ⅰ:三角锥桁架<br>7.2.1 肋片控制方程的描述<br>7.2.2 传热的经验关联式<br>7.3 三维有序多孔金属材料的肋片模拟模型Ⅱ:编织结构<br>7.3.1 肋片模型的控制方程<br>7.3.2 编织结构的总体传热量<br>7.4 二维有序多孔金属的优化设计<br>7.4.1 优化设计问题的描述<br>7.4.2 渐近线交点分析法<br>7.4.3 优化结果与讨论<br>7.5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内容摘要
《周期性多孔金属材料的热流性能》旨在揭示多功能超轻周期性多孔金属材料和结构在强制对流条件下传热传质机理,为研制以多功能超轻多孔材料为基本材料、具有优良传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高效紧凑式换热器、微热管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br> 《周期性多孔金属材料的热流性能》重点阐述了有序多孔金属材料中的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详细讲述了三种典型的有序多孔金属材料中的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评估各种热汇介质总体热特性的方法,并采用这种方法对各种多孔金属材料进行了比较。同时,《周期性多孔金属材料的热流性能》还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有序多孔金属材料强制对流换热优化设汁的理论分析方法。<br> 《周期性多孔金属材料的热流性能》既可作为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