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91042
  • 作      者:
    张俊哲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阐述了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内容包括渗透、磁粉、录磁和漏磁、磁记忆、电位、涡流、X射线、y射线、高能射线、x射线成像检测与工业CT、中子照相、声阻、超声、非线性超声和相控阵超声、超声衍射时差法、声发射检测、激光全息摄影等无损检测技术,以及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氦质谱真空检漏、液晶检测、红外热成像、微波检测、光纤与内窥镜、穆斯堡尔谱、正电子湮没、巴克豪森噪声、外激电子发射、光声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新技术,还介绍了在役结构完整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特种设备、石油天然气管道、铁道系统、航空系统、土木工程与钢结构、核电站等的在役检查。<br>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可供高等院校无损检测专业研究生、教师和相关领域及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1.3 渗透检测发展趋势<br>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检测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引进新方法、新技术,研制自动化检测系统,不断提高检测效率和灵敏度,降低检验成本.<br>    除了常用的荧光法和着色法以外,还发展了如下一些新方法:<br>    (1)着色荧光法.在渗透剂中加进红色染料和荧光染料,如要求灵敏度不高可在普通光线下检验;要求高灵敏度时则可在紫外线灯下检验,如检验高温镍基合金等。<br>    (2)冷光法.即化学发光法,是把一种冷光材料作为渗透液,而把另一种激发材料作为显像剂,当二者互相接触后产生荧光,可持续几小时.这种方法可用于缺乏电源和不能使用电源的地方,如飞机内部或燃油箱附近等。<br>    (3)化学反应法.即利用特殊的无色渗透液与特殊的显像剂起化学反应,两者经化学反应后一方面可变红色,另一方面在紫外线灯下可发荧光.因此又可作为着色和荧光两用渗透剂。<br>    (4)液晶渗透法.它是利用胆甾相液晶对溶剂的旋光效应,将某种有机溶剂渗透到缺陷中去,清除多余的溶剂以后,在工件表面上均匀喷涂一层液晶,在液晶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液晶显现出彩色,从而检验出工件表面的缺陷。<br>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灵敏度,除研制了一系列灵敏度的渗透剂以外,在施加渗透剂、乳化剂和显像剂的工艺方法上也进行了改进和提高.这些先进的方法主要是:<br>    (1)静电喷涂法.它是借助高压电场的作用,使喷枪喷出的雾珠雾化很细,并使之带电,通过静电引力而沉积在带异电的受检工件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探伤液,喷涂质量稳定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br>    (2)真空渗透法.当受检工件施加渗透液后,立即放到真空箱中抽成真空,待一定时间后取出,清除多余渗透液,涂敷显像剂.由于此法减少了缺陷的外界压强.使缺陷中气体的反压强大于渗透液的附加压强,气体便会冒泡排出,从而增大渗透深度,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若普通操作能发现宽0.01mm的裂纹的渗透液,采用真空法可发现宽0.005mm的裂纹。<br>    ……
展开
目录
第二版序<br>第一版序<br>第1章 总论<br>1.1 无损检测概述<br>1.1.1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br>1.1.2 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br>1.2 材料和构件中缺陷与强度的关系<br>1.3 工程设计与断裂预报力学<br>1.4 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br>1.5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渗透与磁法检测<br>2.1 渗透检测的特点与应用<br>2.1.1 渗透检测的特点<br>2.1.2 渗透检测的应用<br>2.1.3 渗透检测发展趋势<br>2.2 渗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br>2.2.1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br>2.2.2 着色检测法<br>2.2.3 荧光检测法<br>2.2.4 渗透检漏法<br>2.2.5 影响渗透检测灵敏度的因素<br>2.3 渗透检测应用实例<br>2.3.1 高强度铸造铝合金部件荧光检验<br>2.3.2 小型零部件的荧光检验<br>2.3.3 着色探伤的应用<br>2.4 磁粉检测的特点与应用<br>2.4.1 磁粉检测的特点与应用<br>2.4.2 磁粉检测发展趋势<br>2.5 磁粉检测的原理和方法<br>2.5.1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br>2.5.2 磁粉检测方法<br>2.5.3 影响磁粉检测灵敏度的因素<br>2.6 磁粉检测应用实例<br>2.6.1 大型钢壳的磁粉检验<br>2.6.2 带中心孔零件的磁粉检验<br>2.6.3 紧固件的磁粉检验<br>2.6.4 工艺装置的磁粉检验<br>2.7 漏磁和录磁检测法<br>2.7.1 漏磁检测法<br>2.7.2 录磁检测法<br>2.7.3 漏磁检测技术的进展<br>2.8 磁记忆检测<br>2.8.1 磁记忆检测的原理与特点<br>2.8.2 磁记忆检测仪器<br>2.8.3 磁记忆检测的计算机系统<br>2.8.4 磁记忆检测的应用<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电位与涡流检测<br>3.1 电位检测法<br>3.1.1 电位检测法原理<br>3.1.2 电位法检测探头<br>3.1.3 电位法检测夹层<br>3.1.4 电位法检测小球形容器电子束焊缝的熔深<br>3.2 涡流检测的特点与应用<br>3.2.1 涡流检测的特点与应用<br>3.2.2 涡流检测发展趋势<br>3.3 涡流检测的原理和方法<br>3.3.1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br>3.3.2 有效磁导率和界限频率<br>3.3.3 阻抗图特性<br>3.3.4 涡流检测的仪器与方法<br>3.4 涡流检测应用实例<br>3.4.1 涡流测量与测厚<br>3.4.2 薄壁管的涡流探伤<br>3.5 涡流检测技术的新发展<br>3.5.1 多频涡流检测技术<br>3.5.2 远场涡流检测技术<br>3.5.3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br>3.5.4 涡流阵列检测技术<br>3.5.5 磁光/涡流成像检测技术<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射线检测<br>4.1 射线检测的特点和应用<br>4.1.1 射线检测的特点<br>4.1.2 射线检测的应用<br>4.1.3 射线检测发展趋势<br>4.2 射线源及其特性<br>4.2.1 什么是射线<br>4.2.2 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br>4.2.3 X射线透过物质时的衰减<br>4.2.4 y射线的产生及其特性<br>4.3 射线检测原理和装置<br>4.3.1 X射线检测法原理<br>4.3.2 X射线检测装置<br>4.3.3 X射线管<br>4.3.4 产生X射线的典型电路<br>4.3.5 X射线发生器<br>4.3.6 y射线检测装置<br>4.4 射线检测方法<br>4.4.1 射线检测灵敏度<br>4.4.2 影响灵敏度的有关因素<br>4.4.3 射线检测方法的近期发展<br>4.5 射线检测应用实例<br>4.5.1 炸药件内部质量的X射线检测<br>4.5.2 铝合金铸件的X射线探伤<br>4.5.3 普通焊缝的X射线探伤<br>4.5.4 仪器支架焊缝的X射线探伤<br>4.5.5 小球形容器电子束焊缝的X射线探伤<br>4.5.6 聚氨酯泡沫塑料件的软X射线探伤<br>4.6 高能射线检测的应用<br>4.7 闪光射线检测的应用<br>4.8 质子照相和电子照相<br>4.8.1 质子散射照相<br>4.8.2 电子射线照相<br>4.9 数字化射线成像检测技术<br>4.9.1 数字化射线成像检测技术的进展<br>4.9.2 计算机射线照相技术(CR)<br>4.9.3 线阵列扫描成像技术(LDA)<br>4.9.4 数字平板直接成像技术(DR)<br>4.9.5 450kV工业X射线数字平板成像检测系统<br>4.10 工业CT检测系统的进展及其应用<br>4.10.1 工业CT检测系统的进展<br>4.10.2 工业CT检测系统的配置<br>4.10.3 工业CT的图像质量<br>4.10.4 工业CT图像质量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br>4.10.5 工业CT图像质量的测试方法<br>4.10.6 工业CT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br>4.11 射线检测中的传递函数<br>4.11.1 分辨力函数<br>4.11.2 线扩展函数<br>4.11.3 调制传递函数<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中子照相检测<br>5.1 概述<br>5.2 中子照相的原理、方法和特征<br>5.3 中子源及中子照相装置<br>5.3.1 中子和中子源<br>5.3.2 中子照相装置<br>5.4 中子照相的应用<br>5.5 研究实验堆的中子照相及其应用<br>5.5.1 研究实验堆中子照相装置一般性能<br>5.5.2 研究实验堆中子照相应用概述<br>5.6 中子照相的质量检验标准<br>5.6.1 E545-75检验标准<br><br>……<br>第6章 超声波检测<br>第7章 声发射检测<br>第8章 激发全息摄影无损检测<br>第9章 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与新技术<br>第10章 在役检查<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