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的孔,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序变形的影响,都应该在平板毛坯上冲出,因为在成形后冲孔模具结构复杂,定位困难,操作也不方便,先冲出的孔有时还能够作为后续工序的定位孔使用。
2)凡所在位置会受到以后某工序变形影响的孔(拉深件的底部孔径要求不高和变形减轻孔除外)都应在有关的成形工序完成后再冲出。
3)两孔靠近或者孔距边缘较小时,如果模具强度足够,最好同时冲出,否则应先冲大孔和一般精度孔,后冲小孔和高精度孔;或者先落料后冲孔,力求把可能产生的畸变限制在小范围内。
4)多角弯曲件主要从材料变形和弯曲时材料移动两方面安排弯曲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弯外部弯角后弯内部弯角。
5)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变形和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
6)整形或校平工序,应在冲压件基本成形以后进行。
3.工序的组合方式
一个冲压件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编制工艺方案时必须考虑两种情况:单工序模分散冲压或将工序组合采用复合模(连续模)冲压,这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尺寸大小和精度等因素。生产批量大,冲压工序应尽可能地组合在一起,选用复合模或连续模生产;小批量生产常选用单工序简单模。但对于尺寸过小的冲压件,考虑到单工序模上料不方便和生产率低,也常选用复合模或连续模生产。当选用的几个单工序模制造费用比复合模还高时,尽管生产批量不大,也可以考虑将工序组合起来,选用复合模生产。对于有精度要求的零件,为了避免多次冲压的定位误差,应选用复合模生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