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br>1.1 冲压工艺及冲模的分类<br>1.2 冲模设计的一般步骤<br>1.3 冲压常用材料<br>1.4 冲模零件常用材料<br>第2章 冲裁<br>2.1 冲裁件的工艺性<br>2.1.1 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br>2.1.2 冲裁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毛刺<br>2.2 冲裁件的排样与搭边<br>2.2.1 材料利用率<br>2.2.2 排样<br>2.2.3 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方法<br>2.2.4 搭边<br>2.2.5 条料宽度和导尺间距离的计算<br>2.3 冲裁间隙<br>2.4 冲裁工艺力<br>2.4.1 冲裁力的计算<br>2.4.2 卸料力、顶件力、推件力、压料力和侧向力<br>2.4.3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br>2.4.4 冲裁模的压力中心<br>2.4.5 冲裁功的验算<br>2.5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br>2.5.1 尺寸计算原则<br>2.5.2 尺寸计算方法<br>2.6 非金属材料冲裁<br>2.6.1 材料品种<br>2.6.2 冲裁特点<br>2.6.3 非金属冲裁间隙与搭边值<br>2.6.4 非金属冲裁刃口尺寸计算<br>2.7 精密冲裁<br>2.7.1 变形特点<br>2.7.2 精冲件的工艺设计<br>2.7.3 精冲的工艺计算<br>2.7.4 精冲润滑<br>2.8 其他精冲工艺<br>2.8.1 光洁冲裁<br>2.8.2 整修<br>2.8.3 对向凹模精冲<br>2.8.4 厚板精冲<br>2.8.5 倒角<br>2.8.6 沉孔<br>2.8.7 压印<br>2.8.8 半冲孔<br>2.9 硬质合金冲裁<br>2.10 聚氨酯橡胶冲裁<br>第3章 弯曲<br>3.1 弯曲件的工艺性<br>3.1.1 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br>3.1.2 弯曲件的精度<br>3.2 弯曲件的回弹<br>3.2.1 板料弯曲的回弹现象<br>3.2.2 板料弯曲的回弹值<br>3.3 提高弯曲件精度与质量的措施<br>3.3.1 减少回弹的措施<br>3.3.2 克服偏移的措施<br>3.3.3 弯曲件常见缺陷及对策<br>3.4 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br>3.4.1 中性层位置的确定<br>3.4.2 r/t>0.5的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br>3.4.3 n/f<0.5的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br>3.4.4 铰链式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br>3.4.5 圆棒料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br>3.5 弯曲工艺力计算<br>3.5.1 弯曲过程中力与行程的关系<br>3.5.2 弯曲力计算<br>3.5.3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br>3.6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br>3.6.1 凸、凹模圆角半径<br>3.6.2 凹模深度<br>3.6.3 凸、凹模间隙<br>3.6.4 凸、凹模宽度尺寸计算<br>3.7 弯曲件的工艺过程设计<br>3.7.1 弯曲件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则<br>3.7.2 弯曲件工序安排示例<br>3.7.3 折弯<br>3.7.4 聚氨酯橡胶弯曲模<br>3.8 弯曲模结构设计要点<br>第4章 拉深<br>4.1 拉深件的工艺性<br>4.1.1 拉深件的形状<br>4.1.2 拉深件的尺寸精度<br>4.2 圆筒件拉深工艺计算<br>4.2.1 拉深毛坯的确定<br>4.2.2 无凸缘圆筒件拉深<br>4.2.3 带凸缘筒形件拉深<br>4.2.4 反拉深<br>4.3 阶梯圆筒形件拉深<br>4.4 球面零件、锥形零件及抛物面零件的拉深<br>4.4.1 曲面回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特点<br>4.4.2 锥形件的拉深<br>4.4.3 球面零件的拉深<br>4.4.4 抛物面零件的拉深<br>4.5 盒形件拉深<br>4.5.1 盒形件的分类与工序分区<br>4.5.2 盒形件的毛坯尺寸计算<br>4.5.3 盒形件的拉深系数、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计算<br>4.5.4 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的新方法<br>4.6 变薄拉深<br>4.7 橡胶模拉深<br>4.8 拉深工艺力计算<br>4.8.1 压边力<br>4.8.2 拉深力<br>4.8.3 拉深功<br>4.9 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br>4.9.1 凸、凹模圆角半径<br>4.9.2 凸、凹模间隙<br>4.9.3 凸、凹模径向尺寸计算<br>4.10 拉深件的质量分析<br>4.11 拉深辅助工序<br>第5章 成形<br>5.1 翻边<br>5.1.1 孔的翻边<br>5.1.2 外缘翻边<br>5.1.3 变薄翻孔<br>5.1.4 螺纹孔翻边<br>5.1.5 翻边模的结构特点<br>5.2 胀形<br>5.2.1 平板毛坯局部成形<br>5.2.2 空心毛坯的胀形<br>5.2.3 胀形模设计方法<br>5.3 缩口与扩口<br>5.3.1 缩口<br>5.3.2 扩口<br>5.3.3 管子的缩口与扩口复合工序<br>5.4 校平与整形<br>5.5 压印与精压<br>第6章 冲模零件设计<br>6.1 概述<br>6.1.1 冲模零件的分类<br>6.1.2 冲模零件的标准化<br>6.2 工作零件<br>6.2.1 凸模设计<br>6.2.2 凹模<br>6.3 定位零件<br>6.3.1 定位板和定位销<br>6.3.2 导料销和导料板<br>6.3.3 挡料件<br>6.3.4 导正件<br>6.3.5 典型定位零件的结构与尺寸<br>6.4 压料、卸料及推(顶)件装置<br>6.4.1 压料装置<br>6.4.2 卸料及推(顶)件装置<br>6.4.3 典型卸料零件的结构与尺寸<br>6.5 导向零件<br>6.5.1 导柱和导套<br>6.5.2 侧导板与导板<br>6.5.3 导块<br>6.5.4 典型导向零件的结构与尺寸<br>6.6 固定零件<br>6.6.1 模柄<br>6.6.2 固定板和垫板<br>6.6.3 典型固定零件的结构与尺寸<br>6.7 冲模模架<br>6.7.1 冲模模架形式<br>6.7.2 后侧滑动导柱铸铁模架<br>6.7.3 四滚动导柱钢板模架<br>6.8 弹性元件<br>第7章 冲模结构设计<br>7.1 冲模设计要点<br>7.1.1 冲裁模设计要点<br>7.1.2 弯曲模设计要点<br>7.1.3 拉深模设计要点<br>7.2 单工序模设计<br>7.2.1 冲裁模典型结构<br>7.2.2 弯曲模典型结构<br>7.2.3 拉深模典型结构<br>7.2.4 成形模典型结构<br>7.3 复合模设计<br>7.3.1 复合模设计要点<br>7.3.2 复合模典型结构<br>7.4 精冲模具<br>7.5 大型覆盖件成形模<br>第8章 级进模设计<br>8.1 级进模的设计步骤<br>8.2 级进模的条料排样图设计<br>8.2.1 条料排样图设计原则<br>8.2.2 条料排样图设计应考虑的因素<br>8.2.3 载体设计<br>8.2.4 步距精度及基本步距的确定<br>8.3 带料连续拉深<br>8.3.1 带料连续拉深的分类及应用范围<br>8.3.2 带料连续拉深的料宽和进距的计算<br>8.3.3 带料连续拉深的拉深系数和拉深相对高度<br>8.3.4 带料连续拉深的工序计算<br>8.4 级进模的凸模设计<br>8.4.1 凸模长度的确定<br>8.4.2 凸模工作高度可调结构<br>8.5 级进模的凹模设计<br>8.5.1 凹模的分类<br>8.5.2 凹模的常用结构<br>8.6 级进模的卸料装置<br>8.6.1 卸料装置的结构形式<br>8.6.2 卸料装置的设计要点<br>8.7 级进模的导料装置<br>8.7.1 导料装置<br>8.7.2 侧压装置<br>8.7.3 条料浮顶器<br>8.8 级进模的安全检测装置<br>8.8.1 孔检测 利用条料上的导正孔或制件孔来检测<br>8.8.2 废料回升与检测<br>8.9 级进模典型结构<br>第9章 冲压设备的选用<br>9.1 冲压设备的分类<br>9.1.1 冲压设备的分类介绍<br>9.1.2 冲压设备的型号<br>9.1.3 常用冲压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br>9.2 冲压设备的选择<br>9.2.1 冲压设备选择要点<br>9.2.2 机械压力机的选用<br>9.2.3 液压机、摩擦压力机的选用<br>9.3 冲模在压力机上的安装<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