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模锻实用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00458
  • 作      者:
    程里编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模锻实用技术》特色:按模锻工艺和锻模设计流程编写,涵盖模锻生产实践环节和知识点,实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弥合专业教育和实际应用的缝隙,帮助读者提高模锻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模锻实用技术》采取理论分析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按模锻工艺流程和锻模设计流程对模锻生产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其主要内容包括模锻生产工艺、锤上模锻、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摩擦压力机上模锻、平锻机上模锻、锻后工序、辊锻制坯及型槽设计、典型锻模零件设计实例。《模锻实用技术》内容翔实,实用性强,涵盖模锻生产实践环节和知识点,着力于弥合锻造专业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缝隙,以培养模锻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所列实例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在实际模锻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br>    《模锻实用技术》可供锻造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刚从事锻造技术工作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锻造工人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模锻是模型锻造的简称。模锻是为了解决自由锻生产率低、精度差等问题,实现锻件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在自由锻和胎模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锻模上成形的方法。如果没有模锻工业成批锻出千万件形状完全一致的锻件,汽车工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将是不可想象的。<br>    锻模一般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锻模上、下模均开有型槽(亦称模膛、模腔或模槽),型槽的空腔形状和尺寸与锻件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模锻时坯料放在下模上,随着上、下模合模施加压力(一次或多次),金属坯料在型槽的约束和限制下,产生塑性变形、流动并充填型槽,最后获得与型槽形状一致的锻件。<br>    由于模锻时金属在型槽内成形,因而模锻件成形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可进行成批、大量生产;锻工操作较容易,劳动强度低;模锻件尺寸较精确,能锻造出自由锻造很难锻出的形状,外形美观呈流线形,表面质量较好,加工余量较小,甚至不需要再进行机加工(如连杆杆身及曲轴拐颈部位),可以节省金属材料;易于实现工艺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模锻可使金属流线分布更为合理、组织更加致密,从而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br>    由于模锻件有这些优点,因而它被广泛用于重量轻、强度高、安全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零件毛坯制作,如齿轮、轴、联轴节、叶片、曲轴、连杆和臂杆、高压阀体等,都广泛应用模锻件。<br>    但是,由于模锻件是在模锻设备上整体塑性成形,因而模锻件生产受到模锻设备吨位限制,模锻件的重量一般在250kg以下。模锻设备投资较大,模具费用较昂贵,工艺灵活性较差,生产准备周期较长。同时,锻模形状复杂、制造困难,要求用较好的材料,制造费用高。因此,只有当生产批量较大、经济核算合理时才适宜采用。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模锻生产工艺<br>1.1 模锻成形方法<br>1.1.1 开式模锻成形过程和金属流动<br>1.1.2 闭式模锻成形过程和金属流动<br>1.1.3 挤压成形过程和金属流动<br>1.2 模锻生产<br>1.2.1 模锻工艺过程<br>1.2.2 模锻车间和机组<br>1.2.3 模锻设备<br>1.3 模锻工艺方案选择<br>1.3.1 工艺方案选择<br>1.3.2 模锻经济技术分析<br>1.3.3 模锻工艺规程<br>1.4 模锻件工艺结构性<br>1.4.1 锻件的形状与工艺性<br>1.4.2 锻件结构要素<br>1.4.3 锻件图与零件图<br><br>第2章 锤上锻模<br>2.1 模锻锤及其锻造工艺特点<br>2.2 模锻工艺选择<br>2.2.1 锤锻模锻件分类<br>2.2.2 锻件图<br>2.2.3 锤上模锻成形方案<br>2.2.4 坯料计算<br>2.2.5 模锻锤吨位确定<br>2.3 锤上模锻型槽设计<br>2.3.1 终锻工序和型槽的选择<br>2.3.2 预锻工序和型槽的选择<br>2.3.3 制坯工序和型槽的选择<br>2.3.4 切断型槽<br>2.4 锻模结构与型模布置<br>2.4.1 锤上锻模安模空间和紧固方式<br>2.4.2 型模布置<br>2.4.3 模块尺寸<br>2.4.4 镶块锻模<br>2.5 锻模的冷却和润滑<br><br>第3章 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br>3.1 热模锻压力机及其锻造工艺特点<br>3.2 热模锻压力机模锻工艺<br>3.2.1 热模锻压力机模锻件的分类及锻件图的设计<br>3.2.2 热模锻压力机上成形工步选择<br>3.2.3 坯料计算<br>3.2.4 热模锻压力机公称压力确定<br>3.3 热模锻压力机型槽设计<br>3.3.1 终锻工步与型槽设计<br>3.3.2 预锻工步与型槽设计<br>3.3.3 制坯工步与型槽设计<br>3.4 热模锻压力机模具结构及紧固<br><br>第4章 摩擦压力机上模锻<br>4.1 摩擦压力机及其锻造工艺特点<br>4.2 摩擦压力机模锻工艺选择<br>4.2.1 锻件分类和锻件图的设计<br>4.2.2 开式锻模设计<br>4.2.3 自由锻制坯<br>4.2.4 闭式锻模设计<br>4.2.5 精锻模设计<br>4.2.6 摩擦压力机公称压力选择<br>4.3 模具结构设计<br><br>第5章 平锻机上模锻<br>5.1 平锻机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br>5.2 平锻工艺选择<br>5.2.1 平锻件设计<br>5.2.2 平锻工艺过程<br>5.2.3 镦锻工步设计<br>5.2.4 冲孔工步及预锻成形<br>5.2.5 坯料计算<br>5.2.6 平锻机公称压力选择<br>5.3 平锻型槽设计<br>5.3.1 终锻、预锻型槽设计<br>5.3.2 镦锻型槽设计<br>5.3.3 夹紧型槽设计<br>5.3.4 扩径型槽设计<br>5.3.5 卡细型槽设计<br>5.3.6 切边型槽设计<br>5.3.7 穿孔型槽设计<br>5.3.8 切断型槽设计<br>5.4 平锻模具结构及紧固<br><br>第6章 锻后工序<br>6.1 切边和冲孔模设计<br>6.1.1 切边冲孔设备<br>6.1.2 切边模<br>6.1.3 冲孔模<br>6.1.4 切边模、冲孔模的形式选择<br>6.1.5 切边压力机公称压力选择<br>6.2 锻件校正<br>6.3 锻后热处理和锻件清理<br>6.4 锻件精压<br><br>第7章 辊锻制坯及型槽设计<br>7.1 辊锻变形特点及参数<br>7.2 辊锻工艺及型槽设计<br>7.2.1 辊锻毛坯图设计<br>7.2.2 确定辊锻道次n和各辊锻工步延伸系数的分配<br>7.2.3 型槽孔型系的选择<br>7.2.4 制坯辊锻型槽设计<br>7.2.5 各工步辊锻纵向尺寸的计算<br>7.2.6 辊锻机规格的选择<br><br>第8章 典型锻模零件设计实例<br>8.1 锤上模锻典型锻模零件设计实例<br>8.1.1 常啮合齿轮工艺及锻模设计<br>8.1.2 汽车连杆工艺及锻模设计<br>8.1.3 汽车前轴分段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br>8.1.4 多拐曲轴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br>8.2 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典型锻模零件设计实例<br>8.2.1 中间常啮合齿轮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br>8.2.2 左右转向节臂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br>8.3 摩擦压力机模锻典型锻模零件设计实例<br>8.3.1 M-20型小轿车连杆<br>8.3.2 后桥半轴<br>8.3.3 十字节轴<br>8.3.4 齿轮坯<br>8.4 平锻典型锻模零件设计实例<br>8.4.1 水箱拉杆镦锻<br>8.4.2 汽车半轴平锻工艺<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