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组成<br>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一般来说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如异种血清蛋白、酶蛋白及细菌毒素等,是强免疫原。纯化多糖或糖蛋白、脂蛋白以及糖脂蛋白等复合物中的糖分子都具有免疫原性。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多糖的荚膜或胞壁,细菌内毒素是脂多糖,以及一些血型抗原也是多糖。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则有免疫原性。<br> 此外,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虽为小分子量(6000u)亦具有免疫原性。<br> 2.分子量<br>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0ku以上。抗原的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亦有大分子量物质,如明胶分子量可达10ku,但因其为直链氨基酸结构,易在体内降解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呈弱免疫原性。可见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结构相关。<br> 3.化学结构的复杂性<br> 在蛋白质分子中,凡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强;而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弱。蛋白质和多糖抗原,凡结构复杂者免疫原性强,反之则较弱。其复杂性是由氨基酸和单糖的类型及数量等决定的。<br> 4.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中某些特殊化学基团的三维结构,它决定该抗原分子能否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互相吻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表面相应抗原受体能接触的程度。抗原分子中氨基酸残基所处侧链位置的不同可影响抗原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图3-1)。如图3一l所示,氨基酸残基在侧链的位置不同,其免疫原性也不同;侧链的间距不同,使B细胞抗原受体可接近性不同,故免疫原性也不同。<br> 5.一定的物理性状具有环状结构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比直链分子强;聚合体蛋白质分子较单体蛋白质分子的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较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强。<br> 三、免疫方式<br> 同一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应答的强度各异,由强到弱依次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仅限于动物)注射>静脉注射。一般而言,抗原物质须经非消化道途径(注射、吸人、混入伤口等)进入机体,并接触淋巴细胞,才能成为良好抗原。经口服给予的蛋白质抗原(如鸡蛋、牛奶等),可在消化道内被降解为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免疫原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