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9869
  • 作      者:
    陈德祥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德祥,1975年出生,土家族,湖南桑植县人,1998年毕业于吉首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项;参编教材和参研论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特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同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政党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历史具体的。它们之间存在“三维一体”“一体两翼”“渐次递进”“有机统一”“联动共进”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阶段逐步发展到中国化、现实化阶段。1938年4月,艾思奇通过分析哲学在当时存在的两种形态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①他认为:“过去的哲学只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虽然这是“有极大意义的”,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因此,要以对新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的研究为中心,来一个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胡绳积极响应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号召,认为“中国化”有两大意义:一是“用现实的中国的具体事实来阐明理论”,二是“于理论的叙述中,随时述及中国哲学史的遗产以及近三十年中的思想斗争”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运动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正如有学者所说:“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给予毛泽东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以有益的启示。”③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过程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到抗日战争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浅人深、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认识发展过程。
  第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并非毛泽东个人突如其来的灵感,亦非先知先觉的预言,而是很多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思考和实践探索的产物。建党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认识到:“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①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领悟。1922年,陈独秀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为两条:“实际研究的精神”和“实际活动的精神”。他强调:“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②1923年,李达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一文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如何开展政治运动,根据马克思学说的原则,“按照目前中国国情”,即当时“中国的产业状况及文化程度”,“也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③。尽管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既不完整、不深刻,也不系统、不统一,但是他们的认识都不自觉地指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简单意识,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底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渊源。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的提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总体分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 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化、大众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

第四章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及其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当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认识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