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颜面色诊:解读藏在脸上的健康密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854501
  • 作      者:
    陈大为编著
  • 出 版 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图解颜面色诊》健康中国·系列名家论坛  中华文化大学堂·养生堂联合推荐
  彩色图解版
  经典珍藏
  专家修订 权威实用
  倾听脏腑发出的求救信号,发现隐藏的健康危机!
  解读藏在脸上的健康密码
  3分钟把握自己的健康
  少白头肾气不足/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
  头皮屑增多新陈代谢过于旺盛
  面色发红身体里有热
  面色发白气血不足/体内寒气太盛
  面色发青身体里有寒气/阳气虚弱
  面色发黑肾气不足/体内有淤血
  面色发黄体内气血不足/水湿停滞
  嘴唇燥裂脾胃热气太盛
  肝区
  诊断
  如果此处有痣,且眼球发黄,面色非常黄,说明此人患有乙肝。
  心区
  诊断
  如果此处出现横纹,而且舌头上也有横纹,说明心率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或血液黏稠。
  脾区
  诊断
  如果此处发红,或酒糟鼻.或鼻头肿大.说明此人脾虚。
  肺区
  诊断
  如果此处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明此人肺部有疾病。
  肾区
  诊断
  如果这一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说明此人肾虚:如果这一部位有很深且很大的斑,极可能是肾结石。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周围有的人面色发生变化时,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这人面色不好!很可能是病了。”当你的面部出现皱纹时,你知道不同部位出现皱纹、褶子是代表身体哪里出现建康危机,身体哪里开始老化了吗?当你的面部出现痘痘、黑痣时,你是否只注意到它影响了你面部的美观?有没有想到,这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在下滑而向我们发出的警讯!五脏六腑在向我们求救!
  症状的诊断、病状的按摩、饮食调养等构成了《图解颜面色诊》的内容。《图解颜面色诊》就是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向我们解读面部的语言,教给我们如何读懂脸部出现各种症状时所代表的含义,并教给我们调养身体的方法,使之回复到人人追求的平和质状态。
展开
精彩书摘
  基础篇:认识面诊
  第一章 面诊基础知识
  什么是面诊
  中医面诊是我国历代医家几千年来诊断疾病的宝贵经验的积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中医利用人的面部来确定是否患病以及患病的轻重,更有察言观色的说法。那么,什么是面诊呢?
  面诊就是透过面部反射区知道脏腑疾病与健康状况的诊法,即医生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来对面部整体及五官进行观察,从而判断人体全身与局部的病变情况。通过对面部形态、颜色、肌肤、瑕点分布等方面的观察,从而得知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看五官,观气色,辨脏腑之病”。
  根据脏象学说的理论,内在的五脏,各自与外在的五官七窍相连,它是人体与外界相互联系的通道。所谓五官,是指鼻、眼、口、舌和耳,它们是五脏与之相连的感受器。七窍,是指头面部的七个孔窍,即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和口。五脏的精气通于七窍,头面部能直率地反映身体的状况。因此,每当人体有潜伏的病症时,头面部就会相应地出现一些变化。
  祖国医学中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都是为辨证论治服务的。而面诊属中医望诊的范畴,通过对头发、面部、五官的形色等观察,从中获得脏腑、气血各种病理变化的部分情况,为辨证和论治的一种依据。  “有诸于内,必行诸于外”是中医学朴素的辩证法。所谓“相由心生”,是由于脏腑与面部之间的联系,内在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或是心理变化,终会表现在头脸上的相关区域,所以对头脸部的望诊最能洞察病机,掌握病情。
  “疾病欲来神色变”,身体的变化过程,无论是从健康到生病,或是由病中到慢慢康复,其转变大多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一定会出现某些征兆。正如《望诊逐经》所说:“将欲治之,必先诊之。”如果我们能够仔细认真地观察人的五脏六腑,发现其细微的变化,及早采取措施,便可能趋吉避凶。
展开
目录
序言/3
五脏自我检测(一)/14
五脏自我检测(二)/16
五脏自我检测(三)/18
五脏自我检测(四)/20
五脏自我检测(五)/22
阅读导航/24

基础篇 认识面诊
第一章 面诊基础知识
什么是面诊/28
面诊的理论依据/30
脏腑在面部的分布/32
面诊时的距离/34
面诊要部位、色泽合参/36
望色的方法/38
面诊时的注意事项/40

第二章 免不得形、神、色
形、色、神要综合考察/44
木形人:肝经气血旺盛/46
火形人:心经气血旺盛/48
土形人:脾经气血旺盛/50
金形人:肺经气血旺盛/52
水形人:肾经气血旺盛/54
得神:精神气足,预后良好/56
少神:神气不足,体质虚弱/58
失神:精损气亏,预后不良/60
假神:病人临终前的预兆/62
常人的面色/64
脏腑异常时的面色/66
头发的色泽和健康/68

第三章 头面部的脏腑反射区
面与脏腑的分属/72
眼与脏腑的分属/78
鼻与脏腑的分属/80
人中与脏腑的分属/82
唇与脏腑的分属/84
耳与脏腑的分属/86
舌与脏腑的分属/88
牙齿与脏腑的分属/90

第四章 病容:疾病的信号
面色赤色:主热/94
面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主肝病/96
面色黄色:主热、主湿、主虚/98
面色白色:主寒、主气血虚/100
面色黑色:主虚、主寒、主痛、主瘀血/102
实践篇 应用面诊

第五章 望头诊病
少白头:肾气不足、情志不舒使得肝郁气滞/106
按摩关元穴,还您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107
头皮屑增多:新陈代谢过于旺盛/108
按摩三阴交,和头皮屑说拜拜/109
头总是不自觉地摇动:肝火太盛/110
按摩期门穴,叫停不听使唤的头/111
身体消瘦:脾胃气虚、体内有虫/112
按摩公孙穴,先把脾胃调理好/113
身体肥胖:饮食失调/114
按摩消泺穴,轻轻松松把身瘦/115
满头大汗:体内湿热、阳气不足/116
按摩肩髃穴,调理多汗的症状/117
盗汗:心血不足、阴虚内热/118
按摩少商穴,解除盗汗的烦恼/119

第六章 望面诊病
面色发红:身体里有热/122
按摩大杼穴,对身体进行冷处理/123
面色发白:气血不足、体内寒气太盛/124
按摩小海穴,让脸色红润起来/125
面色发青:身体里有寒气、阳气虚弱/126
按摩风门穴,赶走身体里的寒气/127
面色发黑:肾气不足、体内有淤血/128
按摩涌泉穴,改善面色它最灵/129
面色发黄:体内气血不足、水湿停滞/130
按摩血海穴,体内气血畅行流通/131
面部红肿:体内有热/132
按摩中冲穴,我不做红脸汉/133
面部浮肿:脾气不足/134
按摩目窗穴,使面部回复自然/135
……
第七章 望眼诊病
第八章 望鼻诊病
第九章 望耳诊病
第十章 望口唇诊病
第十一章 望舌诊病
第十二章 望齿、龈诊病
第十三章 望颈部诊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