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耳针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78873
  • 作      者:
    宋一同[等]主编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宋一同,男,1935年10月24日出生,江苏省淮安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学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会长,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院长、骨伤专业研究生导师,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主席,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主席,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总主编,国际高等中医药教育(中英文版)系列规划教材总主编,世界骨伤杂志董事长兼总编,国际推拿按摩保健师系列教材总主编,中医正骨杂志顾问。已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专利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世界知名骨伤专家。
    王振全,男,56岁,中医世家出身,毕业于北京中医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现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及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两会常务执行会长、北京昌平区华一医院院长。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及中医诊疗工作,至今已30余年,曾师从宋一同、胡进江、臧福科等著名中医大家。工作中秉持公心,严于律己,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院的发展之中,以优良的品德、精湛的管理艺术,赢得了全院同志的拥戴。在临证医学上他独辟蹊径,强调治疗以循证医学为准绳,以人为本、杂合以治,辨证论治,辨证辨病,中西医相结合综合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救治患者无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见解独到,用药灵验,多次荣获“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北京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院管理百佳杰出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增加和寿命平均年龄的增长,退化性疾病呈现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如颈、肩、腰、腿痛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是从事本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医学也像其他学科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微创化、智能化、显微化与精确化成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微创医学已成为医学领域发展的新学科,它是“一切为了病人”这一诊治理念的具体体现,“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疗效”是医务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微创技术是21世纪医学技术的升华,近年来在各医学领域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教材甚少,为满足国内外医务人员的急切需求,我们组织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医学专家、教授编写了这套微创医学系列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及时反映了当代微创手术进展的新技术,充分体现了该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耳针疗法又称“耳穴疗法”,是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临床上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来防治疾病。其治疗范围广,操作方便,无副作用。耳针疗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继承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的医疗技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得以不断完善,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耳廓的刺激来防治疾病,以及通过望耳、触耳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历代医家通过刺激耳穴治疗的病症已有头痛、眼病、气喘、胃痛等14种以上。如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籍《内经》中就有多处应用耳穴诊治疾病的记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目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而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继《内经》之后,历代文献中屡有记述。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载:“耳卒痛,蒸盐熨之。痛不可忍,求死者,菖蒲、附子各一分末,和乌麻油,炼,点耳中,则立止之。”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艾灸耳后阳维穴,治疗风聋雷鸣。”宋代王怀隐主编的《太平圣惠方》中载:“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元代危亦林的《得效方》载:“蓖麻子、大枣肉、人乳和作枣核大,棉裹塞耳,以治全身气血衰弱,耳聋、耳鸣。”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说:“艾灸耳尖穴治疗眼生翳膜。”清代吴尚先《理钥骈文》介绍用半夏、蝉蜕塞耳治少阳疟疾。又说:“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此法也治不睡。”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人已认识到耳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为后世耳针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藉耳诊治疾病的方法在应用的广度及研究的深度上均有较大的发展。
展开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耳针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耳廓的结构及解剖
第一节 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
第二节 耳廓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耳廓的神经分布
第四节 耳廓的血管分布
第五节 耳廓的淋巴分布

第三章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节 耳与脏腑的关系
第二节 耳与经络的关系

第四章 常用耳穴的分布、定位及功能主治
第一节 常用耳穴的分布
第二节 常用耳穴的定位、功能及主治

第五章 耳穴诊断
第一节 耳穴诊断的特点
第二节 耳穴诊断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耳穴诊断的意义
第四节 耳穴诊断的概况

第六章 耳针疗法
第一节 选穴原则
第二节 常用的耳穴疗法
第三节 耳穴治疗中的常见反应
第四节 耳针疗法的优越性

第七章 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第一节 适应证
第二节 禁忌证
第三节 不良反应

下篇 常见病的耳针治疗
第一章 内科病症
第一节 头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失眠
第四节 嗜睡
第五节 颤证
第六节 癫病
第七节 狂病
第八节 痴呆
第九节 癔病
第十节 面肌痉挛
第十一节 三叉神经痛
第十二节 感冒
第十三节 咳嗽
第十四节 哮喘
第十五节 疟疾
第十六节 胃痛
第十七节 呕吐
第十八节 呃逆
第十九节 腹痛
第二十节 泄泻
第二十一节 便秘
第二十二节 心悸
第二十三节 低血压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病
第二十五节 贫血
第二十六节 癃闭
第二十七节 水肿
第二十八节 尿失禁
第二十九节 阳痿
第三十节 遗精
第三十一节 糖尿病
第三十二节 单纯性肥胖症

第二章 外科及骨伤科病症
第一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节 疔疮
第三节 乳腺炎
第四节 乳腺增生病
第五节 阑尾炎
第六节 胆石症
第七节 痔疮
第八节 脱肛
第九节 扭伤
第十节 颈椎病
第十一节 落枕
第十二节 肩周炎
第十三节 腰痛
第十四节 足跟痛

第三章 妇科病症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月经不调
第三节 闭经
第四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五节 妊娠呕吐
第六节 带下病
第七节 产后乳少
第八节 子宫脱垂
第九节 更年期综合征

第四章 儿科病症
第一节 百日咳
第二节 小儿厌食症
第三节 小儿积滞
第四节 小儿脑瘫
第五节 小儿遗尿
第六节 小儿腹泻
第七节 小儿夜啼
第八节 小儿多动症

第五章 皮肤科病症
第一节 荨麻疹
第二节 神经性皮炎
第三节 带状疱疹
第四节 湿疹
第五节 痤疮
第六节 皮肤瘙痒症
第七节 银屑病
第八节 扁平疣

第六章 五官科病症
第一节 近视
第二节 急性结膜炎
第三节 麦粒肿
第四节 耳聋
第五节 耳鸣
第六节 鼻炎
第七节 咽炎
第八节 牙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