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家医案合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802373
  • 作      者:
    (清)叶天士, (清)缪宜亭, (清)薛生白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三家医案合刻·沈氏医案》共三卷。清代叶桂等撰,吴金寿校刻。上卷为叶天士医案,中卷为缪遵义医案,下卷为薛生白医案。叶氏医案辨证精当,遣方用药颇有新义,可与《临证指南》相参互证。缪氏医案体现出其善于调补,常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虚劳杂证的临床经验。薛氏医案亦以杂病为主,其用甘味治疗虚损、用辛凉治温、五汁饮救胃阴、旋覆花汤治络病等学验,与叶天士相仿。《三家医案合刻·沈氏医案》取三家医案合刻,便于后学比较参研,流传甚广。
  《三家医案合刻·沈氏医案》底本为《中国医学大成》重刊订正本(1990年),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天老
  久服右归饮,其中有桂、附、甘草。甘草甘缓,不能下达肾家;桂、附之性,留恋胃中,其热性升而不降,所以两足不暖。河间云:两足冰冷者,此火不下降也,火降则足自暖矣。热药之性,积而不散,煅炼津液成痰。今交相火司天之年,夏暑熏赫之势,内伏之痰火,得外风所触,故胸膈不宽,呕吐痰涎。汗出过多,此汗系胃中湿热痰火,郁蒸而泄,即东垣所谓地之湿气,即为汗也。诊得脉息左手沉弦带数,此肝火不静也。右手滑大,关部尤甚,此胃中痰饮不清也。恐其大便燥结,痰涎上壅而呕吐,酿成噎膈、反胃之症。《内经》云:三阳结谓之膈。丹溪云:噎膈之症,多起于血枯痰腻,多升少降,大忌香燥热药。惟以豁痰清火润泽之药,而使大便不燥结为第一着。
  在老
  向有咳嗽之疾,缘劳心过度,外为风寒所触,内郁之火窃发,上干肺家而咳嗽,已经四载。今交相火司天之年,内外之火,交相煽动。咳久肺络受伤,痰中带血。脉息左手弦细带数,右手虚大带滑,此系肾水不足,不能荣养肝木,肝火升腾烁金。《难经》云: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理宜滋阴降火,纳气归源之药治之,煎丸并进,并宜寂静调摄。庶不致喉烂声哑,酿成劳瘵也。
展开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附刊书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