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br> 卫气营血病机的浅深层次及其不同治法。<br> 【阐释】<br> 卫气营血在分布部位、活动范围及生成过程有浅深先后之分。卫气营血的病机传变,反映了温病发展过程中的病位浅深、病情轻重及病程的先后阶段。一般说,温病初起多在卫分,病隋轻浅;继之表邪入里传入气分,病情较重;进而深入营分,病情更重;邪陷血分,病情最为深重。这是新感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的一般演变过程。并不是所有温病的演变都是按此固定的顺序而变化,如有的温病病发气分或营分,营血分之邪可向外透出气分。同时,因为不同的温病致病原因不同,如在卫分之邪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卫气营血各阶段表现的病机变化不同;在气分之邪,其病位又有肺、脾、胃、胆、肠之异,其病机变化亦不相同。另外,卫气营血之间并不是截然割裂的,又有卫气、卫营同病者,也有气营、气血两燔者,有的病甚至可同时波及卫气营血。<br> 叶氏根据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表现,辨别邪之所在,明确病变机制,提出其治疗大法。“在卫汗之”,是指邪在卫分之表证,主以汗法即解表法。华岫云言“辛凉开肺便是汗剂,非如伤寒之用麻桂辛温也”,亦提示了“在卫汗之”的用药特点。叶氏所指温邪在表,治疗宜辛凉透汗解表,使邪从外解,用药既忌辛温发汗,以免助热耗阴,又不宜过用寒凉之品,以免凉遏致邪不外透。由于表邪性质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不同,解表的方法又不尽相同。<br> “到气才可清气”.是指表邪入里.气分里热已炽,治疗应以清气泄热为主,初入气分者多用轻清透邪之品,热毒深重者则用苦寒沉降之药,使邪热外透。叶氏用“才可”二字,是强调清气之品不可早投滥用,须在温邪人气之后方可用之,防寒凉早投遏邪不解。由于气分证涉及病位广泛,有肺、胃、肠、脾、胆、焦等不同,感邪轻重有别,故气分证的具体治法亦较为复杂,“清气”只高其梗概,并不能包括气分证的所有治法。<br>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指邪热人营,治宜清营热、滋营阴,佐以轻清透泄之品,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药如犀角(今以水牛角代之)、玄参、羚羊角等,冉配合银花、连翘、竹叶等清泄之品,以达透热转气的目的。慎用滋腻养血和破散活血等药,以免腻滞留邪和破散伤血。<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