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伤寒真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35261
  • 作      者:
    田合禄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田合禄临床医学精华: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
  用五运六气研究《伤寒论》的最新成果
  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原貌的书,别有洞天
  书中有人体红太阳——三焦相火研究最新成果
  让你学习中医少走十年弯路的书
  让你最快捷成为名中医的书
展开
作者简介
  田合禄,男,1942年出生,河南滑县人,中国安阳周易学院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世界传统医学联盟顾问,中国易学文化交流学会特邀会长,山西省中医药学会易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学习中医就像走蜀道一样难,谷壑奇峰,云雾缭绕,不但步履艰辛,而且各种流派就像那缭绕的云雾一样让你眼花迷乱,成了学好中医的最大障碍。经过几十年在迷雾中的求索,终于获得读经知源,由源析流的正确学习中医方法,并在知源悉流的基础上,达到了继承创新的目的,创建了“中医太极三部六经”和“中医内伤火病”两大体系,虽是艰辛万苦,耗去一生精力,却也欣欣自慰。有了这两大体系,可以应对一切临床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现代高科技——数码科学
  高科技离不开数学,现代提到数码的高度。数码不只是研究数,还研究象,即所谓的数码成像。《内经》称作“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可以称为数码科学。因为他们的研究手段用的是数码科学。如此看来,怎么能说西医是科学,中医就不是科学?
  中医是最早应用数码成像的科学,一说三、八就与东方、青色、肝系统、青龙等象联系起来了,二、七就与南方、赤色、心系统、朱雀等象联系起来了,四、九就与西方、白色、肺系统、白虎等象联系起来了,一、六就与北方、黑色、肾系统、玄武等象联系起来了。
  (四)治疗: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不同。
  1.西医用的是皇权专制,即独裁专制,如血糖高就降糖,血压高就降压,血脂高就降脂,瘤子就把它割了,就是不治疗造成瘤子存在的病因。
  2.中医用的是民主平衡制,三权分制,要生克制化,木胜克土。就要木、土、金合治,如阳明燥金司天,治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苦为心味,苦温能胜燥金之凉。金胜克木,故用酸辛升补肝木,肺气不降,故用苦以降之,升浮沉降之理也,心、肝、肺三方同治。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医学诊治的研究方法
(一)医学诊治研究方法的基本元素:象和数
(二)医学诊治方法的基本元素:量化
(三)现代高科技——数码科学
(四)治疗: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不同
二、张仲景与《伤寒论》
(一)张仲景的生活年代
(二)《伤寒论》成书的背景
(三)《伤寒论》的内容
三、导读
第一章 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的刨建
一、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的创建
(一)《内经》运气七篇大论用到《周易》的河图、洛书
(二)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
(三)《内经》“藏气法时”观点
(四)《伤寒论》内证
(五)脏气法时用药研究
二、《伤寒论》阴阳大纲
三、《伤寒论》中太极三部六经辨证
四、三部六经阴阳气血多少
五、三部六经一、二、三的阴阳含义
六、三部六经阴阳在躯干的分布
七、督脉统阳,任脉统阴
八、中医太极三部六经病与八纲和营卫气血的关系
第二章 中医太极医学
一、少阳三焦相火和太阴脾水合为人身之太极
(一)中医太极水火说
(二)水循环
(三)火土合德与水土合德
(四)脾主湿
(五)胃气
(六)章门、石门
(七)中医优化结晶——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
(八)脐腹解剖知识
(九)脐部诊疗古文献选摘
二、黄庭太极是人体的免疫系统
三、太极之经脉
四、太极脉诊
五、至阳至阴要义
六、孤腑孤脏
七、太极生营卫气血
(一)主开阖出人
(二)生化营卫气血
八、太极升降乃百病之渊薮
(一)阴阳升降的枢纽
(二)脐腹——气交——命门
(三)太极病因
九、否泰说
(一)火痞证
(二)水痞证
十、太极枢纽证
第三章 两仪医学
一、阳仪少阳
(一)少阳解
(二)少阳三焦腑
1.三焦功能
2.生机——火藏于水
3.三焦为器有形
4.气街三焦说
5.至阳说
(三)少阳胆
1.释胆
2.奇恒之腑
3.中正之官
4.十一藏皆取决于胆
5.中精之府
(四)少阳时空相
(五)少阳别解
1.三田
2.三清
(六)少阳的生理功能
1.阳气之主
2.蒸腐水谷,化生营卫气血
3.三焦主升降出入
4.口、咽、目
5.主持诸气
6.主持水道
(七)少阳的病因病理
1.内因
2.外因
3.郁证
4.口苦、咽干、目眩
(八)病夭由少阳生
(九)青春常在
(十)少阳相火有太过与不及
(十一)少阳相火治则
(十二)运气少阳司政解
二、阴仪太阴
(一)太阴解
1.太阴属脾土
2.太阴属肾水
3.至阴说
4.西南得朋
5.水土合德
(二)时令说
1.天道中脾与时令的关系
……
第四章 四象医学
第五章 临证须知——祛病现象
第六章 病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