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医学切诊大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33748
  • 作      者:
    谭同来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I临床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然切诊文献浩如烟海,历代医贤著述颇多。我们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科学取舍,临床实用。”的原则,编写了《中华医学切诊大全》一书。   1.全书分两部分。上编:脉诊介绍脉象的形成与临床意义,诊脉、辨脉、审脉的方法,平脉、病脉、兼脉、真脏脉的有关内容,外感病、疫病、五脏病、气血津液病、经络肢体病、妇科病、儿科病的脉诊。下编:按诊介绍按胸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按其他部位等内容。囊括病证94个,具有极强的临床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分述脉象时,以【指下形态】、【比较鉴别】、【临床主病】、【脉理分析】等项IN析。力求概念准确,鉴别了然,临床实用,分析精当。   3.分述按诊时,以【征象】、【常见证候】、【分析】、【参考方剂】、【文献选录】等项阐析,其中腧穴以【取穴】、【解剖】、【诊治】等项阐述。做到表述清楚,来源可考,运用可靠。   4.本书的病名、方名严格按照国标GB/T16751—1997《中医临床治疗术语》及相应的规范术语编写,插图多选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教材没有的,则自己补充。
展开
精彩书摘
  (2)表里脉在《华佗神医秘传》中,有《论脉病外内证诀》一篇,以论述内外病证之诊断,但未见表里脉具体的论述,这可能是八纲辨证尚未完全确立所致。   (3)寒热脉 《论脉要》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明确地提出了“诸数为热、诸迟为寒”的寒热脉法。   (4)虚实脉华佗的论述较多,但基本上是以滑、短脉为虚;盛长脉为实。如《论脉要》曰:“诸滑为虚”,“诸长为实”。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脏与腑的虚实脉法,如《论虚实大要》日:“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举按俱盛者实也,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日实”,是脏实。而腑虚则“轻按则滑,重按则平”,腑实则“浮而实大。”另外还有关于上下虚实之诊法,即分别候之寸与尺。   5.怪脉华佗在《内照法》中将怪脉与五脏伤损结合在一起,用以判断五脏之败亡的诊法,则无疑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其日:“伤肾,尺脉如屋漏、解索、雀啄、弹石”;“伤脾,右关如虾游,鸡足践地,鱼翔”;“伤心,左寸如断索,雀啄,屋漏”;“伤肺,右寸屋漏之状,亦如弹弦之状”;“伤肝,左关如系弦之状”。由于怪脉的出现是正气衰败的结果,所以,又称之为“五伤脉不疗”。统计一下怪脉之名,恰恰亦为十数。从此,可以看出,华佗不仅承继了《内经》、扁鹊、仓公等有关怪脉的学术,并且有所充实和发展。   (六)《四时经》与《脉法赞》脉法   《四时经》与《脉法赞》为早期的脉学文献,辑录于《脉经》中,其著者已不可考。但在脉学的形成中仍有一席之地。
展开
目录
上编、脉诊 第一章 脉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脉学的起源 一、脉法出自医经家源于经络检查 二、脉法非一人所创诊法繁多不一 (一)扁鹊脉法 (二)《内经》脉法 (三)仲景脉法 (四)仓公脉法 (五)华佗脉法 (六) 《四时经》与《脉法赞》脉法 第二节 脉学的形成 第三节 脉学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脉学的研究 一、脉诊的理论研究 二、脉诊的实验研究 三、脉图的临床研究 第二章 脉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第一节 脉诊的原理 一、气、血与脉象 二、脏腑与脉象 三、经络与脉象 第二节 影响脉象的因素 一、气候因素 二、地域因素 三、时间因素 四、情绪因素 五、饮食因素 六、体质因素 第三节 脉诊的意义 1 阐明病机 2 辨别病性 3 确定病位 4 指导用药 5 推断预后 第三章 诊脉的方法 一、诊脉的部位 (一)十二经诊法 (二)三部九候诊法 (三)人迎寸口诊法 (四)寸口、尺肤诊法 (五)仲景三部诊法 (六)寸口诊法 (七)脐下动脉诊法 二、诊脉的时间 三、诊脉的体位 四、诊脉的指法 (一)常用指法 (二)辅助指法 五、诊脉的要领 1.静其心,存其神 2.匀呼吸,定其气 第四章 辨脉的方法 第一节 从脉象的胃、神、根辨别脉的“常”和“变” 一、胃 二、神 三、根 第二节 从脉象的位、数、形、势分辨脉的形态、特征 一、以脉位深浅变化为主来区别脉象 二、以脉跳至数和节律变化为主来区别脉象 三、以形体变化为主的脉类脉象区别 四、以脉势变化为主的脉类脉象区别 第五章 审脉方法 (一)独字求病位 (二)阴阳求病性 (三)比较求病势 (四)合参求病证 第六章 平脉与常见病脉脉象 第一节 正常脉象 第二节 常见病脉 一、脉位分类 1.浮脉 2.芤脉 3.散脉 4.沉脉 5.伏脉 二、脉率分类 1.迟脉 2.缓脉 3.数脉 4.疾脉 三、脉宽分类 1.大脉 2.洪脉 3.细脉 四、脉长分类 1.长脉 2.短脉 五、脉力分类 1.虚脉 2.弱脉 3.微脉 4.实脉 六、流利度分类 1.滑脉 2.动脉 3.涩脉 七、紧张度分类 1.弦脉 2.紧脉 3.革脉 4.牢脉 5.濡脉 八、均匀度分类 1.促脉 …… 第七章 兼脉与特殊脉脉象 第八章 妇人脉与小儿脉 第九章 脉诊与辩证 第十章 外感病脉诊 第十一章 疫病脉诊 第十二章 五脏病证脉诊 第十三章 气血津液病证脉诊 第十四章 经络肢体病证脉诊 第十五章 妇科病证脉诊 第十六章 儿科疾病脉诊 附录 下编、按诊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按胸腹(腹诊) 第三章 按肌肤 第四章 按手足 第五章 按腧穴 第六章 其他部位按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