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经典地理学的特征、经验和理论<br>第一节 经典地理学特征的延续<br>第二节 经验和理论<br>第二章 地理学的科学形象与科学主题<br>第一节 地理学的科学形象<br>第二节 地理学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吗?<br>第三节 地理学的科学主题<br>第三章 新区域观与地理学的科学内涵<br>第一节 秩序与新区域观<br>第二节 地理学内涵的考察<br>第三节 两个本质:地理与人性<br>第四节 空间存在与空间变换<br>第四章 地理学中的哲学问题<br>第一节 主观基础与客观基础<br>第二节 新方法论与实质性表达<br>第三节 时间与空间的意义和价值<br>第四节 秩序的意义<br>第五节 变革的意义<br>第六节 人性的意义<br>第七节 环境伦理<br>第五章 地表空间的意义<br>第一节 地表充填着区域<br>第二节 地表及基于地表的空间<br>第六章 现实世界的时空系统<br>第一节 两类时空系统<br>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时空系统<br>第七章 时空完备性<br>第一节 秩序中的时空观及时间的可能来源<br>第二节 时空归并及引入“能量”概念<br>第三节 时间的历时性和钟<br>第八章 区域的时空类型<br>第一节 对哈维及现代地理学时间属性的考察<br>第二节 类型:理由与结构<br>第三节 时空分类后的区域问题<br>第九章 区域事件与空间秩序<br>第一节 事件与空间秩序<br>第二节 秩序中的空间价值<br>第三节 空间优势<br>第十章 地理事件的观测<br>第一节 观测的观念<br>第二节 区域的系统值<br>第十一章 空间性质与结构的变革<br>第一节 经典区位论的意义<br>第二节 经典区位论的考察与实际的分析<br>第三节 区位动态属性的形成<br>第四节 生产性空间结构变革的发生<br>第五节 现代产业分布的空间秩序变革<br>第六节 环境的空间价值<br>第七节 新型伦理:湿地红柳的消失与主题公园<br>第十二章 区域空间变革与人性<br>第一节 人性对文化的意义<br>第二节 区域空间变革与人性的结合<br>第三节 微观地理中“宏观一微观秩序”及彻底的人文地理研究方式<br>第十三章 环境变异与新空间差异<br>第一节 环境的逻辑结构:运转的机器<br>第二节 现代科技中的人和社会脑纲<br>第三节 未来科技中的环境与新空间差异<br>第十四章 人地关系<br>第一节 规律与图式<br>第二节 分支学科的两种描述方式<br>第三节 人地关系的区域影响及未来模式<br>第十五章 区域中人类的基本问题<br>第一节 人作为类存在时的基本问题<br>第二节 区域中人类社会内部存在的基本问题<br>第十六章 区域共同体的形成<br>第一节 关于区域共同体的几个基本假定<br>第二节 走向区域共同体:文化的批判<br>第三节 走向区域共同体的理性通道<br>第十七章 地理学与审美理性<br>第一节 统一中的多样性及美的意义<br>第二节 比较的及审美理性的完善<br>第十八章 终极关怀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br>第一节 终极关怀在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价值<br>第二节 地理学的科学图景与人地关系<br>第十九章 区域理念中的发展与技术<br>第一节 发展的基本规定<br>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与界限<br>第二十章 理论与对话<br>第一节 理论的认识<br>第二节 对话的方式与条件<br>第三节 面对变革<br>参考文献内容摘要
区域的时空概念和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现代社会经济因素正在改变着地理学区域的时空性质和人地关系的构成方式,人类与环境的区域伦理成为考察地理学时空秩序问题的必要课题。本书包括了地理学的科学问题、哲学问题、时空关系、时空类型、时空秩序与变革、地理事件的观测、空间变革与人性、人类的基本问题、区域共同体的形成、地理学审美理性、地理学终极关怀等内容,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根本性的研究方式、环境逻辑、社会脑纲和区域共同体等特殊概念。<br> 本书可供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经济与管理、社会哲学等领域的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使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