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亚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初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950309
  • 作      者:
    郑益群,高俊岭,高艺著
  • 出 版 社 :
    气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东亚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初探》共分为十一章。第1章总结介绍了气候学、气候系统研究的特点和现状及气候模式的发展。说明了东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变化,以及东亚气候系统的复杂性。第2章重点介绍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系列的发展及对其性能检验的模拟实验,通过相关的敏感性试验提高模式模拟的准确性。第3章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湍流动能闭合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第4章研究的内容是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第5和第6章主要研究了土壤温、湿扰动、植被变化等边界条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第7章的内容是海温变化对东南沿海地区降水的影响研究。第8章研究了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东亚季风气候模拟的影响。第9章的主要内容是工业化进程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第10和第11章主要内容是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全新世及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的模拟研究。
    《东亚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初探》内容主要运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对东亚气候模拟,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气候模拟的学习材料,对初学者和深入学习者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水体是气、液、固三态H2O的总称,是地球生物圈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环境系统里活动性仅次于大气的一个子系统。对人类生存环境来说,水体起着“库”和载体(输运介质)的双重作用。由于其极大的热容,水体(主要是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对生存环境系统内部的能量过程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而水体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海气相互作用,在气候物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水体(主要是海洋)又是C、N、S、P库,也是CO2等微量气体的汇,而C、N、s、P等化学元素的循环大都以水为载体。因此,水循环实际上是联结气候物理过程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中心环节,在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变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大气的活动性很强,在10~100年的时间尺度上,大气事件往往具有全球性,同时,也因为大气系统的易变性高、“惯性”小,故其状态的变化对于边界条件(比如说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十分敏感。因此,大气圈状态变化的空间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全球气候的变化,可以说是各个具有区域特性的子系统状态演变的综合。各个区域的植被、土壤、水体作为全球植物圈、岩土圈和水体的一部分而作用于整个大气系统,参与全球气候物理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全球的、空间非均匀(具有区域特性)的气候变化,又作用于各地的植被、土壤和水体系统,从而导致当地生存环境的整体变化。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当代气候学研究的特点及现状
1.1.1 气候系统的组成及演化
1.1.2 全球气候变化及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1.1.3 全球变化的科学问题及主要研究手段
1.2 气候模式发展现状
1.3 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1.3.1 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1.3 .2 陆面过程的气候效应研究
1.4 东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变化
1.4 .1 东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
1.4 .2 东亚生存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2章 区域气候模式(RegCM)简介及性能检验
2.1 引言
2.2 区域气候模式简介
2.2.1 区域气候模式RegCM2简介
2.2.2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简介
2.3 RegCM2模拟性能检验
2.3.1 降水季节变化的模拟
2.3.2 环流形势的模拟
2.3 .3 区域气候模式对不同季节初始场的敏感性
2.3 .4 不同侧边界嵌套方案的模拟差异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湍流动能闭合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模式和试验方案
3.3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及一维试验)
3.4 利用1991年月气候场资料进行的初步气候试验
3.5 利用1998年夏季逐日资料进行的机理分析
3.5 .1 1998年夏季的降水与形势场模拟
3.5 .2 边界层量的模拟
3.5 .3 地表通量的模拟
3.6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
4.1 引言
4.2 冬春高原积雪与春夏中国降水的诊断分析
4.3 数值试验的模式、方案及资料-
4.4 模拟结果
4.4 .1 CN模拟结果
4.4 .2 积雪增减及环境场改变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4.4 .3 积雪增减及环境场改变对形势场模拟的影响
4.5 机理分析
4.5 .1 DL试验对地气系统影响的机理
4.5 .2 CL、DL2与DL试验结果差异的原因
4.6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土壤温、湿扰动的气候响应
5.1 引言
5.2 模式、方案及资料
5.3 模拟结果
5.3 .1 土壤温、湿状况改变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5.3 .2 土壤温、湿扰动的持续性
5.3 .3 土壤温、湿扰动对环流形势的影响
5.4 机理分析
5.4 .1 土壤温、湿扰动对地气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
5.4 .2 土壤温、湿扰动对水分平衡的影响
5.4 .3 土壤温、湿扰动影响降水的机理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6.1 引言
6.2 模式、方案及资料
6.3 模拟结果
6.3 .1 下垫面植被改变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6.3 .2 下垫面植被改变对环流形势的影响
6.4 机理分析
6.4 .1 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
6.4 .2 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水分平衡的影响
6.4 .3 不同试验对降水及环流影响差异的原因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海温变化对东南沿海地区降水的影响研究
7.1 引言
7.2 海温对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变化影响的诊断分析
7.2 .1 资料和方法
7.2 .2 同期海温对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变化的影响
7.3 南海和北印度洋海温对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7.3 .1 试验方案
7.3 .2 试验结果
7.4 东南印度洋海温变化对降水的影响
7.4 .1 试验方案设计
7.4 .2 结果分析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东亚季风气候模拟的影响
8.1 引言
8.2 模式及地球轨道计算方案
8.3 模拟结果
8.3 .1 降水
8.3 .2 大气温、湿状况及环流
8.3 .3 地表水、热平衡
8.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工业化进程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
9.1 引言
9.2 模式及试验方案
9.3 模拟结果
9.3 .1 地表温度及气温
9.3 .2 降水
9.3 .3 大气环流及湿度状况
9.3 .4 积雪和土壤水含量
9.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全新世东亚季风气候的模拟研究
10.1 引言
10.2 模式及试验方案
10.3 模拟结果
10.3 .1 地表温度及气温
10.3 .2 降水(P)及有效降水(P-E)
10.3 .3 大气环流及湿度
10.3 .4 积雪和土壤水含量
10.4 机理分析
10.5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区域气候模式对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的模拟研究
11.1 引言
11.2 模式及试验方案
11.3 模拟结果
11.3 .1 地表温度(Tg)及气温(T2)
11.3 .2 降水(P)及有效降水(P-E)
11.3 .3 大气湿度及环流形势
11.3 .4 积雪和土壤水含量
11.4 机理分析
11.4 .1 各组试验的地表能量收支变化
11.4 .2 各组试验的大气水汽输送状况的变化
11.5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