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划分经济区的界线。根据专业化部门、主要的经济中心、交通网络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发展的需要,按照上述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初步划分出经济区的边界。<br> 第三步,深入研究经济区的内部结构和在国家或区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明确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对经济区的总体要求,比较经济区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限制因素,确定经济区的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方向及经济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和规划城市体系建设,处理区际关系等。同时,根据这些方面发展、变化的需要,进一步修订经济区的界线。<br> 第四步,对经济区内的次一级经济区进行划分,指出它们的发展方向,构建经济区内部分工格局。<br> 第五步,编制经济区区划方案。把上述研究的结果进行归总,写成经济区划报告。主要包括经济区的现状、发展条件、存在问题,经济区的功能和发展总体方向,经济区的经济结构、空间布局,经济中心体系建设,经济区内的次级经济区划分与发展设想,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的关系,经济区的发展措施、建议等。<br> (三)经济类型区划<br> 经济类型区划的目的是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特定问题而把经济特征相似的经济区划分出来,对它们采取有针对性、有差别的经济政策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消除其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促使它们健康发展,并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br> 经济类型区划的基本原则是区内的相似性和区外的差异性。即某个经济类型区的内部必须具有某方面经济特征或经济发展问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而与区外则有着明显的区别。<br> 在划分经济类型区时,确定经济区边界的方法因涉及的经济问题而不同,主要是根据经济问题的特征选取相应的指标,然后按照不同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归类,并把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连的地区划分为一个经济类型区。如在划分贫困区时,一般采用人均收入,或者人均收入与失业率作为指标,首先划定贫困线,地区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在贫困线之下者就属于贫困区。进一步划分贫困等级,根据各贫困区的贫困程度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贫困区。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