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山江湖工程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71990
  • 作      者:
    胡振鹏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山江湖工程为例》借鉴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实践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水利工程学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详细论述流域综合管理的内涵和管理内容、客观规律、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形式和主要运作机制,同时以江西山江湖工程作为案例进行具体说明。结合山江湖工程实践,从理论上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与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大湖区控制血吸虫病等四个专题的科学理论、内在规律、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理论研究、数量分析和案例剖析有机结合是《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山江湖工程为例》的特色。<br>    《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山江湖工程为例》适合于从事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环境保护、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科研人员、管理工作者和大学师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1.2.2 农耕时代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用现代标准来衡量,农耕时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较为简单的水利工程来实现,遵循自然规律,适应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从而缓解水土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不配匹的矛盾。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特定地点、局部水域,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解决一、二个防水害、兴水利问题。这“水管理”初级阶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br>    1.工程规模不大。技术手段简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br>    由于农耕时代生产力不发达,水利工程主要以土石和竹木作为建筑材料,基本上依靠人力施工,规模不大,结构简单,技术手段简陋。农田灌溉主要来自山塘堰坝引水,这些水利设施对天然径流的调蓄能力有限;水能的利用仅仅依赖木制水冲式水车、水碓、水磨等简单水力机械;即使像黄河大堤、南北大运河这样的宏大工程,开始也是在不同河段或地区各自修建,逐步连成一体,最终才形成完整的工程体系。当时建造的水利工程往往是满足单一的要求,如防洪、灌溉或航运,适当地兼顾其他用途。因此,农耕时代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对天然径流的自然运动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也比较小。<br>    2.顺应自然规律。以调节天然径流为主来满足人类需求<br>    由于农耕时代物质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对天然径流进行全面控制,受“天人合一”思想支配,从“事物整体着眼、调理功能着手”的中国哲学思维方式出发,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往往以顺应自然规律为基础,因势利导,采用简单的工程调节天然径流为手段,以满足防洪或兴利的需求,如都江堰渠首的“分水排沙”方法、贾让的“治河三策”、潘季驯的“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理论等。这些方法与理论都闪耀着朴素的系统论、辩证法的思想光芒。<br>    3.岁修、大修制度或改建、续建。使工程与自然和谐相处<br>    农耕时代的水利工程基本上都以土、石、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容易受到损害。因此抢修、岁修、大修几乎成了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已建的水利工程还要进行改建、扩建或续建。水利工程损坏后,人们就要研究其原因,在修整或改扩建时,适当地调整工程的位置、规模或结构。调整后的工程或措施如果能够经受自然的检验,就会得到保留、巩固或加强;如果再次遭受损坏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将进一步改变或调整结构、规模。因此,在与大自然长期的磨合过程中,工程和自然环境逐步实现和谐相处。就方法论而言,这就是现代科学中的“试错法”;就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理而言,相当于当今提倡的“适应性管理”方法。
展开
目录
序<br>前言<br>第1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br>1.1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反映人与自然关系<br>1.2  农耕时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特点<br>1.3  工业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br>1.4  可持续的洪灾风险管理<br>1.5  莱茵河综合管理和欧盟水框架指令<br>参考文献<br>第2章  流域综合管理原理<br>2.1  经济社会发展遭遇水资源瓶颈<br>2.2  流域综合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br>2.3  流域综合管理的内涵<br>2.4  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br>2.5  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与机制<br>参考文献<br>第3章  流域综合管理实践——山江湖工程<br>3.1  鄱阳湖流域自然概况<br>3.2  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br>3.3  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基本原则与规划纲要<br>3.4  山江湖工程建设概况<br>3.5  山江湖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br>3.6  山江湖工程成效<br>参考文献<br>第4章  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br>4.1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br>4.2  可持续水资源开发利用<br>4.3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特色<br>4.4  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和移民建镇<br>4.5  “单退”圩堤蓄洪运用方式<br>4.6  “单退”圩堤水土资源有效利用<br>参考文献<br>第5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和生态建设<br>5.1  水土流失的治理<br>5.2  小流域开发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综合规划<br>5.3 千烟洲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br>5.4  小流域开发治理的公众参与及其组织形式<br>5.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br>5.6  农村合作组织合作机制的形成<br>参考文献<br>第6章  循环经济理论与探索<br>6.1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br>6.2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学<br>6.3  “猪-沼-果”模式的超循环结构<br>6.4  规模种养生态农业的协同原理<br>6.5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分析<br>6.6  循环型社会建设<br>参考文献<br>第7章  防控血吸虫病的探索与创新<br>7.1  鄱阳湖流域防控血吸虫病的历程<br>7.2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控制血吸虫病的试点<br>7.3  阻断传播环节综合防控血吸虫病的试验示范<br>7.4  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的血防策略<br>参考文献<br>结束语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