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47958
  • 作      者:
    胡彩虹, 王金星编著
  • 出 版 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以流域水文循环、产汇流模拟计算为理论基础,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水文预报实践中常用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其中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以应用广泛的新安江模型为代表,以及它的一些有特色的改进模型,如蓄满-超渗兼容模型、垂向混合模型、ARNO模型和VIC模型等,并从理论和应用上进行了分析比较;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以TOPMODEL模型为代表,并建立了适用于黄河流域的半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最后详细介绍了TOPAKI、MAKESHE、IHDM和ARC/EGMO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可供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流域水循环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纽带,是自然环境中发展演变最活跃的因素。在整个水循环运动中,流域尺度的水文循环过程更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受到气象因素(如降水、辐射、蒸发等)、下垫面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的强烈影响,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也变得极其复杂。
    一、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水,由海洋和陆面蒸发,以水汽形态被气流输送到大气环流之中,遇冷凝结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被树和草木截留后在地表形成径流,人渗补充地下水,排人江河,最后流人海洋,再次从海洋蒸发。因此,水文循环可以定义为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从全球整体角度来说,可以认为从海洋的蒸发开始,蒸发的水汽升入空中,并被气流输送至各地,其中大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少部分深入内陆。在适当条件下,这些水汽凝结,发生降水。其中海面上的降水直接回归海洋,降落到陆地表面的雨雪,除重新蒸发升入空中的水汽外,一部分成为地面径流补给江河、湖泊,另一部分渗入岩土中,转化为壤中流与地下径流。地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最后流人海洋,构成全球性统一、连续有序的巨大动态系统。
    水文循环现象如图1-1所示,可见,全球陆面年降水量(119000km3/a)被视为100个单位,图中各循环量的多少以陆面年降水量的相对值表示,海洋年蒸发量为424个单位,是陆面年蒸发量(61个单位)的近7倍,海洋蒸发是地表降水的主要水源。由陆面流入海洋的年径流量(39个单位)几乎与地面径流(38个单位)相等,并且正好与由海洋到陆地的大气水蒸气净量相平衡。
    水文循环中各部分的水储量见表1-1。在地球总水量中,海洋水占96.5%,陆地水占3.5%,其中深层水、地下咸水或咸水湖的水估计占1%,因此地球的淡水仅占2.5%。在这些淡水中,68.6%是冻结了的极地冰盖,30.1%是浅层地下水,只剩下1.3%的地球淡水为水文循环中易流动的地表水和大气层中的水汽。大气水、土壤水和湖泊中的水所占比例相近,在河网中的水所占比例较小。
    陆地表层系统中的水循环包含大气降水在地表系统(LandSystem)、次地表系统(SubsurfaceSystem)和土壤与含水层系统(AquiferSystem)中的循环运动。常年河流中的径流即来自这3个子系统。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流域水循环过程
第二节 降水时空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下渗
第四节 蒸散发
第五节 流域产流计算
第六节 流域汇流计算
第七节 河道流量演算

第二章 新安江及其改进模型
第一节 流域水文循环的数学模拟
第二节 新安江模型
第三节 蓄满-超渗兼容模型
第四节 垂向混合模型
第五节 ARNO模型
第六节 VIC模型
第七节 模型率定及参数优选
第八节 应用比较研究
第九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第一节 TOPMODEL概念与推导
第二节 流域地貌指数的物理意义及确定
第三节 TOPMODEL模型在降雨-径流关系模拟中的应用
第四节 半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模型对产流方式模拟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模型结构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
第一节 数字高程模型
第二节 TOPKAPI模型
第三节 MIKESHE模型
第四节 IHDM模型
第五节 ARC/EGMO模型
第六节 模型应用概述
第七节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