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足部按摩常识
足底疗法,古称“足心疗法”,简称“足疗法”,是民间疗法中的精华之一,也是按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疗法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于治病,即称为“足反射区疗法”;二是用于保健,故又称“足健法”。该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贴敷、浸洗等方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起到治疗、康复以及帆体养生保健作用的一种民间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
足底疗法,源于古代“足舞”与“五禽戏”,至近代又称为“足反射区域疗法”。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一种盛行的“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它具有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既可治病,又可保健,医生可用它来治病,城乡家庭可用它来互疗(或自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足底疗法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该疗法同属民间疗法,与其他民间疗法一样,来源于民间,适用于民间,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在同疾病的抗争中发现、发展并逐步完善的简便有效的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
远在4000年前的唐尧时代,就有用赤足舞蹈的方法治疗疾病。当时人类因缺乏鞋、袜,常爱在泥上上赤足跳舞(目前在非洲、印度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有此传统),既感到足部发热、舒服、解除疲劳,又振奋精神,还能缓解病痛,这是足部按窿自然形成的开始。
到了战国时期,足疗已颇流行,并有很好的疗效。东汉名医华佗十分重视足部引导术,他研创的“五禽戏”的主要功效在于“除疾兼利蹄足”和“逐客邪于关节”。在我国古代,足疗作为一种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于一体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关足疗的专著,例如《观趾法》《足心道》等。近代,随着生物全息论的发现,生物全息疗法的发明,以及反射疗法的研究、推广与普及,结合传统足疗经验,从而使足疗得到了相当的普及与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