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健康一生的科学方法:小穴位 大健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2227
  • 作      者:
    杜萍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健康一生的科学方法:小穴位 大健康》介绍常见疾病的发作根源和症兆,解析中医经络按摩防病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咸中教授倾情推荐。<br>    一般人认为,60岁进入老年,衰老从此开始,其实不然。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不是无中生有的突然袭击。动脉硬化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发展在中青年,发病在老年的心脑血管疾病。<br>    人们提高自身免疫力应遵循四大原则:合理营养是基础,充足的睡眼是天然“补药”,适度的运动抗衰老,情绪乐观大有裨益。<br>    杜萍·出身中医世家<br>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讲座主讲人,为您深入讲解中医经络治病养生疗法。
展开
作者简介
    杜萍,出身中医世家,善于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疑难病症。擅长采用中医全息疗法诊病,手法独特,疗效显著。专著《足部反射区保健按摩》一书成为全国足部保健学习班教材。论文《译自双脚的健康密码》在亚洲地区广泛流传,并被译为英、日、泰等文字。曾赴国外从事医疗工作。
  2002年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任中国国际中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中医大学教务长,专家门诊部主任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健康一生的科学方法:小穴位 大健康》取材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健康讲座,全书共五章,下含近150个分题_,涉及中医防病养生的方方面面,包括中老年病的防治、经络养生、穴位全息疗法、健康长寿的基本常识、饮水的科学等。是一本内容充实、专业性强,而又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实用、引人入胜的科普佳作。
展开
精彩书评
    将深奥微妙的病变医理,行之有效的健康手段,深入浅出地向读者推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威中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低血压的原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健康者血压虽然达到低血压的标准,但无任何症状,也未发现有任何疾病,不影响寿命,称为生理性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除血压降低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一些症状或其他疾病,则称为低血压病或属于病理性低血压范畴。低血压病根据其因果关系大致分为两种,即继发性低血压病和原发性低血压病。继发性低血压指由于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引起血压下降。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或休克,称为急性低血压。当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各种慢性病、恶性肿瘤、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引起的低血压,均属继发性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张力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长期低血压可影响器官供血和灌注,病人常常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劳动能力减退、胸闷、食欲差、腰背酸痛、尿少或夜尿多等症状。<br>    随着年龄增长,由于血管老化或硬化逐渐加重,各脏器功能进一步衰退,硬化的脑血管因弹性下降而难以对血流进行有效调节,加上血压低,易引起血流运行不畅、缓慢。这样血液就容易凝结,形成血栓,最终阻塞脑动脉,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夜间血压往往比白天低,血流更趋缓慢,则更易形成血栓。因此,老年低血压患者常在夜里静悄悄地发生缺血性中风就不足为奇了。若家属与患者分床或分室睡,家属发现患者发病时往往已是早上,已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也要提醒高血压的患者,不要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以免夜里血压过低引起脑中风。另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冠心病、抑郁症等,用药不当也会诱发药物性低血压。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br>    除了急性低血压外,对于慢性低血压一般不主张使用升压药。因为升压药可导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易增加,这对于原来就可能有心脏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反而不利。而且,长期服用这些升压药,可能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于原发性低血压,除了患者本人要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一般措施外,在饭菜中可适当增加盐和维生素的含量,食盐的摄入量以每日8克为宜。鼓励少食多餐,避免饱食,防止因饱食而使血液淤积于胃肠而诱发低血压。
展开
目录
    序<br>    第一章 常见老年病的防治知识<br>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br>    一、脑血管病简述<br>    1、中风<br>    1)什么叫脑中风<br>    2)脑中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br>    3)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和脑出血<br>    4)为什么会发生中风<br>    5)中风的先兆<br>    6)脑外中风<br>    7)中风后遗症的治疗<br>    8)怎样预防脑血管病<br>    2、认识中风的潜在危险因素<br>    1)便秘、鼻出血与中风<br>    2)气温变化警惕无感觉中风<br>    3)电脑使用者警惕e栓塞<br>    4)哪些人易惠中风<br>    5)中风十大高危因素<br>    二、心血管病简述<br>    1、认识血管的老化<br>    1)老年人血管的变化<br>    2)冠脉狭窄后是否会心肌缺血<br>    3)动脉粥样硬化<br>    4)高脂血症的防治<br>    5)不要忽视血液健康隐患<br>    6)血液为什么会粘稠<br>    7)人与血管同寿,怎样保持血管年轻<br>    2、您的血压正常吗?<br>    1)为什么高血压容易引起中风<br>    2)什么叫高血压危象<br>    3)血压高时有哪些症状和危害<br>    4)心率,与寿命有关的指征<br>    5)早期高血压的治疗<br>    6)低血压的防治<br>    7)关注脉压,如何看待脉压差<br>    3、认识冠心病<br>    1)脉率与脉律不同<br>    2)冠心病要早防早治<br>    3)中老年人心绞痛的特点<br>    4)心绞痛不能“痛时再治”<br>    5)各种心绞痛的防治<br>    6)隐性冠心病的常见症状<br>    7)冠心病的心外“晴雨表”<br>    8)气温变化防“心梗”<br>    9)冠状动脉硬化可逆转<br>    10)老年人应警惕隐性心衰<br>    11)介绍丁P-CBS心功能血流参数无损伤检测仪在临床应用的意义<br>    12)冠心病早期预兆——耳垂皱褶深,耳道细毛多<br>    13)冠心病的“时间疗法”<br>    14)冠心病人如何养生<br>    三、心脑血管病的十大信号<br>    四、心脑血管病要同步治疗<br>    第二节 骨科疾病<br>    一、老年人骨关节生理特点<br>    二、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怎样预防<br>    三、老年人的关节痛<br>    四、老年人为什么常腰腿痛<br>    五、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br>    1、晨僵与类风湿性关节炎<br>    2、健脾除湿防治类风湿<br>    3、认识类风湿因子<br>    4、风湿性关节炎<br>    5、认识血沉<br>    6、易被误诊的风湿性多肌痛<br>    六、认识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br>    七、认识颈椎病<br>    八、颈椎病的报警信号<br>    九、预防颈椎病的七种方法<br>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br>    十一、关节疼痛,病在软骨,根在退化<br>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br>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br>    二、食物的“旅行”<br>    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br>    1、怎样保护好肝脏<br>    2、为什么会得脂肪肝<br>    3、脂肪肝可以逆转<br>    4、胃有九怕用药小心<br>    5、人体的“防火墙”<br>    6、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br>    7、慢性胃炎的防治<br>    8、为什么说“一进两出”要“收支平衡”<br>    9、腹泻和便秘为何常交替出现<br>    10、肠胃不好,可引发心病<br>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br>    一、老年人泌尿生殖系统有哪些改变<br>    二、男性更年期<br>    三、女性更年期<br>    四、常见的前列腺疾病<br>    五、老年人难言之隐——尿失禁<br>    六、老年人为何易患尿路感染<br>    第五节 内分泌与新陈代谢疾病<br>    一、老年人内分泌系统有哪些变化<br>    二、老年人新陈代谢的改变<br>    三、认识甲状腺功能亢进<br>    四、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br>    1、酸碱平衡治痛风<br>    2、尿酸高了快治疗<br>    3、阴雨绵绵,谨防痛风发作<br>    五、病在表面,根在脏腑<br>    六、糖尿病<br>    1)糖尿病所导致的并发症有哪些<br>    2)稳定血糖,要把好五关<br>    3)高危人群应怎样预防糖尿病<br>    七、代谢综合症<br>    ……<br>    第二章 认识全息疗法<br>    第三章 养生从经络开始<br>    第四章 有关生命科学的常识<br>    第五章 饮水也要讲科学<br>    编后感<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