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法则一 好心情决定健康
牵着快乐看夕阳
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机体就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活性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以及脏器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健康长寿。但是,有些人却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没兴趣,好像除了烦恼之外,一切快乐都与自己无缘。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免有不顺心的时候,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找乐,就成了人生的一大课题,也是养生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发现自己的快乐
快乐是幸福和满意的一种感受和体会,带有鲜明的主观性。有个青年整天叹息,逢人就倒苦水:“我实在没有快乐,父母没给我留什么遗产,我没有别墅,没有小车……”有位老人对青年说:“我出50万元买你一只手愿意吗?”青年人断然回答:“不愿意!”“那么,我再出100万元买你一条腿,你卖吗?”青年人坚决地摇摇头。老人笑着说:“青年人,现在你拥有了150万元,这回该快乐了吧?”年轻人会心地笑了,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需要自己发现。有些人感受不到快乐,除了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时候是怨自己,因为自己心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剩余空间装载陕乐了。如能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只是没有发现罢了。
开发身边的快乐
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快乐的思想观念,努力开发。有两个工匠去卖花盆,中途翻了车,大半花盆摔碎了。悲观的工匠说:“赔了,摔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另一个乐观的工匠则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摔坏。”后者是善于开发快乐的聪明人。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人愿意给自己找不痛快,都想有个好心情。那么好心情从哪里来呢?官位可由人封,金钱可由人给,名气可由人炒,但没有人给你制造好心情,这要靠自己来营造。特别是中老年人,虽然失去了春天的艳丽,但要拥有秋季的丰盈。要想方设法寻找快乐,比如多参加娱乐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体育锻炼等,从中感受和享受生活的乐趣。说到底,人们不能奢望快乐“倒插门”,应该主动“嫁”给快乐。
学着练习快乐
空姐甜蜜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笑。这可不是装出来的,这是她们上训练课时,想象着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把精神调节到最佳状态,对着镜子看微微上翘的嘴型——练就的温馨的笑容。电影演员在同一场景表演喜怒哀乐等表情,也是长期训练获得的技能。这说明快乐是可训练的,它就在闲侃神聊时,就在一段美妙的音乐里,就在经常遐想中……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调节快乐的办法是:每天晚上要想三件当天发生的高兴事,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这会使人的精力集中在好事上,同时忘记每天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如能天天这样坚持,就会带着一种美妙的心境入睡,说不定还能做个好梦呢!“梦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
有事做就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忧愁和痛苦。于是,他们向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帮我造一艘船吧!”这帮青年找来造船工具,锯倒一棵大树,用了几天时间,造出来一只独木船。
船下水那天,他们请来苏格拉底,一边奋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其实,快乐就隐藏在生活的小事中,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它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老年人不可能再做很多很累的事情,但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做,像买菜做饭,清扫卫生,接送孙辈上学,种花养鱼,写写画画,拉拉唱唱,这些小事情都是快乐的载体。你不妨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素养及生活环境等,选择适合你做的事情,投入地做好,快乐天使是不会亏待你的。
创造好心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穷困潦倒的秀才,下雪天还没穿上棉衣,晚上冻得难以入睡,便偷偷地跑到人家马棚里,用马粪和烂草盖在身上御寒,用讨饭的瓢扣在脑袋上挡风。一觉醒来,马粪发热,身上暖和起来,使他精神大振,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身盖马粪头扣瓢,大雪纷飞像鹅毛,比我艰难人还有,不知他们怎样熬。”
秀才的诗并不怎么样,可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还有这份及时行乐的好心境,实属难得。柏拉图说过:“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好心情和坏心情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产生的后果也各不相同。好心情有利健康长寿,而恶劣的情绪能自毁“长城”。一个人左右不了外部世界,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创造好心情,摒弃劣质情绪,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