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疲劳的生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5560
  • 作      者:
    佟彤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不疲劳的生活》是第一本养生专家瓣著的抗疲劳元气秘笈,阻击疲劳背后的病患,摆脱身心俱疲的虚生活。传统中医养身心正元气秘笈。找到六大疲劳症状“憋、累、烦、燥、痛、虚”的病根。国医大师的身心养生大法。<br>    阻击疲劳背后的大病患,摆脱身心俱疲的虚生活。<br>    强壮脏腑、补好肾护好肝的极简秘法;女性抗衰根本之道,美出“精气神”的全面方案。<br>    权威、实用、可靠、可操作:经络按摩法、食疗方、艾灸法、传统养生功……<br>    2009年度健康书《不上火的生活》作者佟彤新作。<br>    《不疲劳的生活》特别奉献:十二时辰元气养生法,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30个温灸秘方。<br>    《不疲劳的生活》的作者佟彤: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山东卫视《养生》、江苏卫视《万家灯火》、MSN《名医讲堂》、特聘中医身心养生专家。<br>    十年中医实验与临床经验,致力于中医文化的推广传播。
展开
作者简介
    佟彤,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供职,有十余年中医临床经验,参与国家级“十五”攻关课题“脾虚症的临床与试验研究”。 长期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解答读者最想知道的健康问题和健康理念,轻松避免错误的治疗和保养方法。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山东卫视《养生》、江苏卫视《万家灯火》、MSN《名医讲堂》等特约中医身心养生专家。 出版著作有:《暗伤:妇科门诊隐情记录》《别让误诊害了你》《医到病自去》及2009年度畅销健康书《不上火的生活》。
展开
内容介绍
    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导致的疲劳各有不同,如果找不到症结,补益也无济于事。在你感到疲劳时首先要“扪身自问”:你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疲劳的你是个胖子还是个瘦子?是不是越累越睡不着?疲劳的同时是否气虚、易出汗?疲劳的同时是否频繁感冒?疲劳的同时是否腰在空空地疼?是冬天还是夏天更易疲劳?疲劳背后常常隐藏着大病患,关注、辨清疲劳的特别信号,才能治未病、享天年。《不疲劳的生活》作者集合十余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并遍访全国各领域权威的中医专家,为你量身定做了这本“传统中医养身心正元气秘笈”,力图通过实用、可靠、易操作的全方位疗愈方案,助你摆脱疲劳,生活充满“精气神”。 <br>    “疲劳”是当下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不管是靠力气吃饭的劳力者,还是凭脑子谋生的劳心者,谁都觉得累,谁都在抱怨疲劳。<br>    这就牵扯到了几个问题:首先,你感到累的时候是真的累了么?你的疲劳是累出来的还是闲出来的?其二,你的疲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br>    累出来的疲劳解释起来很简单,身体的过劳自然要对身体造成消耗,此时的疲劳是身体叫停的信号,只是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少,包括“过劳死”的人,也很少有人是因为体力上的绝对透支。而且,那些因为失眠而疲劳的人,医生会告知他们白天要尽量多地劳力,以促使夜晚大脑进入不做梦的“深睡眠”状态,睡个解乏的好觉。由此看来,现代人的疲劳以“闲”出来的居多,至少是“身体未动”,而“心眼先行”了,劳心大于劳力。所以,动嘴的经常会比动手的累,当领导的比做员工的累,无他,思虑过度,心理有压力造成的。<br>    我在我的前一本书《不上火的生活》中曾经提到,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为什么将“丙”而不是“甲”或者“乙”放在“病”字里。就是因为“丙”在“天干”中和“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古人早就意识到,人们之所以生病和心思过重有很大关系,由此也可以推及疲劳,作为疾病前兆乃至症状的疲劳,大多也和心理压力脱不了干系。<br>    所以,预防和治疗疲劳,真需要养身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养心,非此,即便是大堆的补药也见不到疗效。因此,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失眠导致的疲劳,都不用补药,而被人们认定最能改善疲劳的补药人参,也不是所有虚损都适宜的。人参这个必须“从阴引阳”的中药上品,如果用在阴虚的人身上,无异于拔苗助长,竭泽而渔……<br>    疲劳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了?要知道,因为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导致的疲劳各有不同,如果找不到症结,补益也无济于事。所以,你在感到疲劳且准备改善疲劳时首先要“扪身自问”:疲劳的同时上楼就喘,还是疲劳的同时频繁感冒?疲劳的同时腰在空空地疼,还是疲劳最容易出现在炎热的夏天之后?疲劳的你是个胖子,还是个喜欢美丽战严寒的女孩子?后面的附加条件往往决定着你到底属于哪个脏腑器官的疲劳,厘清这些,对疲劳的改善才能有的放矢。
展开
精彩书摘
    疲劳就是身体向大脑交的“病假条”<br>    “心为脾之母”。中医讲,“脾主肌肉”。脾气一虚,从身体的横纹肌到内脏器官的平滑肌都会无力,疲劳自然是随之而来的事。当你为谋生、为学业而劳心过度时,脾气会因此受损,胃口不好、口淡无味、肌肉无力等疲劳症状也便出现了。<br>    心理压力过大、心虚的时候,就是大脑皮层这个人体的最高级中枢失常的时候,它对植物神经的调节就会出问题,导致身体出现消极、抑制状态的副交感神经就要占上风。和真正的劳累致虚相比,这种失调导致的疲劳,是一种闲出来的疲劳。<br>    ⊙累出来的疲劳<br>    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迎接刺激的备战状态中,对身体会是极大的消耗。很多“过劳死”的人,生前就处于这种持续的紧张中,这种耗损引起的疲劳就是真病了,非重视不行,要休息,甚至要进补,抑制其兴奋。<br>    疲劳是一种身体的感受,它一出现就是在向大脑报警,告诉“领导”:“我病了,我累了,要请假几天。”但是这种警报有真也有假,真的疲劳是身体被确确实实地消耗了,当一个人总是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的状态时,他就可能被真的累倒。我们习惯把很多不能确诊的病症,归结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是自主神经,是会自作主张的。比如一个害羞的人,就算拼命控制自己“别脸红,别脸红”也没有用,他的植物神经总是把他害羞的一面最快地暴露出来。植物神经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br>    植物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一般在白天“值班”,负责调动身体的兴奋度,使人处于一种积极的应对状态中,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出汗、口干……你可以想象一下开运动会,你站在起跑线上,等待那一声发令枪响的感觉,肯定要紧张得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就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极端状态。一个人有这种可以兴奋的能力,才能在危急时刻调动全身的潜能去应对,否则就只能束手就擒了。<br>    但是,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迎接刺激的备战状态中,对身体会是极大的消耗。很多“过劳死”的人,生前就处于这种持续的紧张中,这种耗损引起的疲劳就是真病了,非重视不行,要休息,甚至要进补,抑制其兴奋。比如心脏猝死之前,疲劳应该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前兆,它提示你心脏功能不支,没力气泵血,要休息了。如果这时候你去医院做个检查,可能就可以躲过一劫了。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将疲劳当回事。毕竟疲劳没有突然摸到的肿块、袭来的疼痛那么直截了当地指明疾病,所以很难引起“领导”的重视。<br>    有两种人最容易受到疲劳的伤害:一种是一贯疲劳的“老病号”,他们的生活质量很差,甚至已经忘记了不疲劳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还有一种是初尝疲劳的年轻人,他们总觉得睡一宿觉就能解决问题,而他们尚且壮实的身体也确实可以弥补疾病之初的身体损伤。但是对疲劳的忽视,最终却可能酿成不可挽救的后患。<br>    ⊙闲出来的疲劳<br>    嘴里没味、口淡、体倦、乏力等症状都是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医脾气虚的表现。也就是说,脾气虚时,副交感神经是处于上风的,人会想通过吃刺激性食物来改变口淡的感觉。<br>    报假警的疲劳就是闲出来的,看着是疲劳,其实是懒。这是因为本该在夜里“值班”的副交感神经在白天兴奋了,就会使人变得慵懒和懈怠,提不起精神。但是,这种懒也是神经失调的结果,也属于一种病态。<br>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和交感神经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它一般是在天黑之后“上岗”。它的作用首先是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促进肝糖元生成,储蓄身体的能量,并且节省不必要的消耗……总之,人处于安逸、松懈、放弃竞争的状态时,就是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的时候。<br>    有的人生来就有一种慵懒的气质,生活中总是优哉游哉的,在体质上可能会先天地偏于“副交感神经兴奋型”,他们很少像“交感神经兴奋型”的人那样激情洋溢、全情投入,他们的神经类型对身体能量天生就有一种保护和节约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使他们减少疲劳感,原因是,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很多神经递质的分泌也随着增加,人对疼痛、刺激的感受将变得更加敏感,身体的感受被无形放大,人变得很娇气,一动就累,提不起精神做事,早上很不愿意起床……这些总是让人和意志脆弱联系在一起的症状,其实是体质问题,也可能是后天功能失调导致的偏颇,总之,都是因为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造成的。<br>    在北京,喜欢川菜的人越来越多,贪的就是辣椒的刺激。很多人从我前一本书《不上火的生活》中,明白了辛辣可以上胃火的道理后,仍然告诉我,就算冒着上火的危险,也还是抑制不住地想吃,而且越吃越辣,非此就不解馋。这种口味的变迁,和副交感神经占上风也有很大关系。<br>    嘴里没味、口淡、体倦、乏力等症状都是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医脾气虚的表现。也就是说,脾气虚时,副交感神经是处于上风阶段的,人们会想通过吃刺激性食物来改变口淡的感觉。那么,为什么脾气虚、副交感神经占上风、感觉疲劳的人越来越多呢?这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劳心劳神、精神压力大有很大的关系。<br>    在五行中,“火”是生“土”的。在中医中,心属于火,脾属于土,也就是说心是生脾的,心是脾之母。劳心就要耗伤心血心气,心虚了,作为“儿子”的脾肯定也要受影响。所以,当你劳心过度时,比如要紧张地备考,要设法晋升到更好的位置,就要劳心,脾气就会因此受损。首先你会胃口不好、茶饭不思,继而脾气虚,副交感神经占上风的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口淡、肌肉无力、疲劳等。人们吃辣也好,在饮食中追求刺激也罢,都是本能地想通过味道的刺激,改变副交感兴奋带来的抑制和乏味,也纠正一下味觉的“疲劳”。<br>    越有“心”,越疲劳<br>    孩子、智者和失智者之所以不容易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或者客观或者主观地丢掉了“心”,没有过分用脑,也就没给上层领导“瞎指挥”的机会。不要小看这种摆脱领导“瞎指挥”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有时甚至可以治愈绝症。<br>    有的人,原来做普通员工的时候很壮实,永远充满活力,很少感到累。后来被提拔做了领导,虽然不用像过去那样耗费体力、事必躬亲,可以坐在办公室“劳心者治人”了,却比做员工时还容易疲倦,这种转变其实是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br>    我们负责思考的是大脑皮层,它就是人体的“最高领导”,也直接管辖着作为“下属”的植物神经。思考太多的时候,大脑皮层就要先疲劳了,它被累糊涂了,于是开始“迁怒”,使作为“下属”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来该在天黑之后“上岗”的副交感神经,却在白天占了上风,于是就有了疲劳、慵懒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果拿现代人和以前的人比,现代人普遍像这个坐在了领导位置的劳心者,因为现代人获得的信息太多了,欲望、杂念也就随着增多,每天不断的劳心使他们的植物神经功能更容易紊乱,就给了副交感神经更多的占上风的机会,所以现代人会经常抱怨累。<br>    我们可以看看三个不知疲倦的例子:一个是孩子,一个是高僧,一个是有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的人。<br>    带孩子的人都知道,成年人一定要控制孩子的运动量,因为他们只要玩疯了,就会忘记疲劳,甚至会过劳,把自己累坏。高僧也不知道累,他们风餐露宿,粗茶淡饭地云游四海,所谓“苦行僧”嘛,他们的身体都比常人结实,更是耐苦、耐劳。还有就是大脑受伤的傻子或者疯子,他们不仅没有累的感受,甚至对身体的伤害也没有感觉……这三种人的共性就是,他们或者是没心,或者是可以不用心,平常人随时会动的心,于他们是不存在的。<br>    中医的五脏很有意思,在心、肝、脾、肺、肾中,除了心之外,其他四脏都有“肉月”的偏旁,这就说明,它们是有固定的器官所指的,是形而下的存在。唯独心,没有“肉月”偏旁,这就说明,中医的心,乃至中国人习惯中指的心,不全然是形而下的心脏,还包括形而上的思维,也就是负责思考的大脑皮层。<br>    大脑皮层如果到了疲劳状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累了,就会“瞎指挥”,就会干扰身体的协调,人就感到了包括疲劳在内的一系列不适。<br>    孩子、智者和失智者之所以不容易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或者客观或者主观地丢掉了“心”,没有过分用脑,也就没给上层领导“瞎指挥”的机会。不要小看这种摆脱领导“瞎指挥”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有时甚至可以治愈绝症。<br>    有肿瘤研究者发现,在他的肿瘤病人中,有的人先得了肿瘤,后来又罹患精神分裂症。这个本来是雪上加霜的双层不幸,却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年之后,同时被诊断肿瘤,但精神正常的人,大多因为没能战胜肿瘤、熬过放化疗的损伤而死亡,而这些疯了的肿瘤病人,虽然精神依旧不正常,但他们的肿瘤却意外地消失了……<br>    为什么能有这个奇迹?就是因为精神分裂之后的人,没有“心”了,他们的大脑皮层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发愁、忧虑、哀伤、抑郁,这些会直接影响身体功能的“瞎指挥”都不复存在,身体的本能得以自然彰显、自我修复,于是便有了我们心事重重时不可能出现的奇迹。<br>    绝症尚且如此,何况疲劳呢?所以,虽然我们不可能为了身体的存在谋求思维的消失,也不太容易达到高僧的忘我、无心状态,但让自己的心事少一点,遇事少动心,心就不会那么累了,身体之累自然而然也就消减了。<br>    别被“亚健康”和“疲劳综合征”忽悠了<br>    人是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如果不加控制,你早晚会和心肌梗死、癌症等重症“碰面”。所以说,如果你总是感到疲劳,千万别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来敷衍自己,一定要搞清疲劳的根本原因,以免疾病到来时措手不及。<br>    能感受到疲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件好事情,说明你的身体还没有对损伤和消耗麻木。我有个朋友,患有十几年的慢性肝病,始终没能得到控制。肝病是最容易引起疲劳的,因为肝病会导致贫血,血虚就不能养筋和肌肉了,所以肝病病人比其他慢性病人都容易疲劳。但是到后期的时候,这个病人已经麻木了,去看中医,总是要问感觉,他每次都回答得很模糊,甚至没有那些虽然病情不重,但却娇气的人抱怨疲劳的时候多。无他,他已经习惯了或者说耐受了这种长期的疲劳,这使包括他的家人在内的人都没能给他的身体以足够的重视,对预后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最终的不治使大家始料未及。<br>    这种情况在年轻人、身体一向较好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现,他们倒不是因为麻木,而是因为身体有很好的代偿功能,弥补了一方面的虚弱或不足。比如我们的一根血管堵塞了,身体为了自救,会在旁边长出一根新的血管,形成能救命的“侧枝循环”。身体好的人,无论是“侧枝循环”的建立,还是其他弥补能力都很强,所以等他们抱怨累的时候,往往是连这种储备也耗竭的时候。比如猝死的人,很多都是年轻人,去世时才30岁左右。他们死后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之前他(她)并没有觉得心脏不舒服,包括体检时,心电图也是正常的,怎么好端端的就猝死了呢?其实就是因为这些人年轻,心脏的功能好,对一些问题可以代偿,所以感受不明显,如果是老年人,同样的损伤,症状早就表现出来了。<br>    至于心电图,它只能检查出你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如果做心电图的时候,正巧有病的心肌没有异常放电,那么即便你的心脏早就有问题,心电图也完全可以是正常的,报喜不报忧。有个调查很能说明问题: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被证实有冠心病的病人,可能之前都做过普通的心电图,但会有50%的人被告知“心电图正常”。对此我们后面还要详述。如果一个从心脏猝死被抢救回来的人仔细回忆的话,都会想起之前非常疲劳,上楼会感到累,气接不上,只是这些都没让他把疲劳和一个要命的病联系起来。因为疲劳的感觉实在太常见了,所以人很容易忽略其背后的隐患,特别是当医学上有了“亚健康”和“疲劳综合征”的概念之后,疲劳更像一个筐,可以把尚未弄清真相的问题全部装进去……<br>    事实上,“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仅仅以疲劳为主症的症状。按照它的诊断标准,研究者发现,真正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为数并不多,因为它要在排除各种引起疲劳的隐患之后才能下结论。而且真要是被诊断出得了这个病,反倒不会像真的疲劳那样马上危及生命了,因为这种人的典型表现就是慵懒,所以也就没了劳累的机会。<br>    因此,人们顺口说出来的“疲劳综合征”,其实基本上都是误解了这个病,把不能解释的疲劳都装进了这个“筐”里而已。至于“亚健康”,也不过是一个对疾病的等待和过渡状态,是一个“缓刑期”。人是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如果不加控制,你早晚会和心肌梗死、癌症等重症接轨。所以说,如果你总是感到疲劳,千万别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来敷衍自己,一定要搞清疲劳的根本原因,以免疾病到来时措手不及。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你为什么会疲劳<br>    疲劳就是身体向大脑交的“病假条”<br>    累出来的疲劳<br>    闲出来的疲劳<br>    现代人为什么更容易疲劳?<br>    别用“亚健康”和“疲劳综合征”敷衍自己<br>    “慢性疲劳综合征”多是肝郁脾虚所致<br>    <br>    第二章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br>    女性天生易疲劳<br>    十个女人九个淤<br>    女人疲劳,贫血是常事<br>    女人补血,要先补气<br>    生“口疮”不代表“上火”了,更可能是气虚<br>    “甲减”是40岁女人的疲劳根源<br>    胖子不仅要“补肾”,还要“去污”<br>    胖是肾阳不足的标志<br>    胖人肚子里确实有“脏东西”<br>    “三子养亲汤”是很好的“去污剂”<br>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br>    劳心者要警惕脑部“作乱”<br>    用脑过度可能引发腰疼<br>    红烧肉“补脑”有道理<br>    头痛怎么治,还得分病源<br>    心“虚”的人,别让你的心脏“过劳”<br>    心脏猝死前,很多人都抱怨过疲劳<br>    心电图正常,心脏可以不正常<br>    喜欢长出气,也许心脏疲劳了<br>    疲劳也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br>    上楼就累是心功能不好的信号<br>    什么样的心痛是致命的?<br>    防心脏意外,可以试试云南“三七”<br>    心脏功能弱的人,该吃吃藏药“红景天”<br>    <br>    第三章 小疲劳,大隐患<br>    小到感冒,大到癌变,都是疲劳惹的祸<br>    “玉屏风散”对各种流感有普适性预防<br>    中医说的“脾”,是人体里的“审计署”<br>    你是人造的“结核体型”么?<br>    要想带癌生存,先让脾气不虚<br>    胃炎癌变的先兆也是疲劳<br>    中医用补药治疗萎缩性胃炎<br>    筋骨酸痛:身体不能承受之“累”<br>    他的腿酸居然是肝癌前兆<br>    总觉得“鞋底薄”提示你肾虚<br>    补钙要趁早,等到50岁就晚了<br>    多运动,少减肥,骨头更坚固<br>    累死人的“时髦”——“鼠标手”与“高尔夫球肘”<br>    爱累爱出汗,问题一箩筐<br>    出汗居然把人出“瘫痪”了!<br>    夏吃“生脉饮”,秋天不疲倦<br>    体质虚的人发汗,一定要见好就收<br>    夜里出汗,用“当归六黄汤”<br>    睡不好不如不睡,越睡越累<br>    打呼噜的睡眠是最没效率的睡眠<br>    “劳筋骨”是最好的安眠药<br>    失眠引起的疲劳,不该吃补药<br>    哪种安神的中药更适合你?<br>    哪些安眠药可以应急用<br>    <br>    第四章 心累”比“身累”更可怕<br>    不堪重负的心理之累<br>    过多的选择使人累<br>    强调“自我”使人累<br>    追求完美、要面子使人累<br>    过分投入感情使人累<br>    拿得起、放不下使人累<br>    抑郁症者是活得最累的人<br>    抑郁症的疲劳是不想“动”<br>    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br>    <br>    第五章 十二时辰元气养生法<br>    值夜班值出了脂肪肝<br>    丑时不睡最伤身<br>    早上大便好习惯,清晨即泻有问题<br>    不吃早餐,胃火就要肇事<br>    睡午觉能平心中的火<br>    下午是最容易发热的时候<br>    <br>    第六章 养身心,正元气,生活不疲劳<br>    人参——改善疲劳,大补元气<br>    不是所有的疲倦都能用人参改善<br>    哪种参类适合你的疲劳?<br>    蜂王浆——美容与抗疲劳的圣品<br>    抗疲劳的最佳营养品<br>    经常接触鲜王浆的手,皮肤超好<br>    咖啡——提神减压<br>    喝咖啡抗疲劳相当于“竭泽而渔”<br>    咖啡改变的是懒惰,不是疲劳<br>    维生素——抗疲劳,固元气<br>    大量维生素C能使癌症消失<br>    每天10片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br>    维生素C的美白作用<br>    助消化的酵母片=“精神维生素”<br>    能抗疲劳的维生素都很娇气<br>    漂浮疗法——彻底修复身心<br>    漂浮、泡澡为什么会解乏?<br>    “漂浮疗法”相当于中医的“入静”<br>    家里的浴缸也能帮你唤起快感<br>    灸疗——最适合虚证的传统疗法<br>    做“灸疗”的那个班流感少了<br>    女性“血崩”,用香烟灸“隐白”能急救<br>    心不静、气不壮都可以求助灸疗<br>    敷脐疗法治中下焦的虚寒<br>    炖肉料做“脐疗”<br>    <br>    附录 温灸疗法治百病<br>    常见病温灸疗法<br>    日常保健温炙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