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2257
  • 作      者:
    张云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共计8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分类、计算模型及测定原理,影响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沉淀、酸碱、氧化还原及氟一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原理与应用,生成函数法在配合物或酸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及控制电位滴定法在氨基酸测定中的应用。<br>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可供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分析化学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误差分析<br>    2.1 关于计算滴定分析法误差分析的概述<br>    控制体积滴定法是直接电位法与电位滴定法的综合应用,与直接电位法一样,电位(或电动势)的测定误差是影响该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但电位测定误差对控制体积滴定法的影响与对直接电位法的影响不同,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具体而言:第一,由电位测定误差引起的控制体积滴定法的结果误差,不但与电位测定误差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滴定数据的位置有关,即滴定数据越接近化学计量点,由电位测定误差引起的结果误差越小;第二,在相同电位测定误差的条件下,控制体积滴定法的结果误差一般小于直接电位法。<br>    对于控制电位滴定法而言,第一,电位的控制误差及滴定剂体积的测定误差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首先,从控制电位滴定法的计算模型[式(1—17)或式(1—18)]可知,当加入的滴定剂体积存在误差时,将引起该法测定结果的误差;其次,虽然控制电位滴定法的计算模型没有直接涉及电位,但该法是在控制电位一定的条件下,测得滴定剂的体积,再按计算模型求出待测物质的含量,因此,当电位的控制存在误差时,这种误差将引起滴定剂体积的误差,进而引起该法测定结果的误差。上述误差对结果误差的影响与计算模型中的比例系数及滴定曲线的形状有关。具体而言,比例系数越大,由电位控制误差引起的结果误差越小;滴定曲线的变化率越大,由电位控制误差引起的结果误差也越小。第二,多组分体系的结果误差,与组分在计算模型中比例系数的相对大小有关。比例系数越大,结果误差越小。第三,不同浓度(对单组分而言)或不同浓度比(对多组分而言)待测溶液滴定曲线的差异越大,对控制电位滴定法的测定越有利。第四,控制电位滴定法对一定物质的测定,有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从滴定曲线的形状考虑,应该选择变化率大、差异大、可供选择的电位范围大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从计算模型考虑,应该选择k比较大(对单组分而言)或ki及△ki均比较大(对多组分而言)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从滴定反应的本性考虑,应该选择滴定产物稳定性比较大(对单组分而言)或滴定产物稳定性及滴定产物稳定性差别均比较大(对多组分而言)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br>    本章介绍了各种因素对控制体积滴定法和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还解释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况<br>1.1 引言<br>1.2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分类<br>1.3 控制体积滴定法<br>1.3.1 线性滴定法<br>1.3.2 单点滴定法<br>1.3.3 双点滴定法<br>1.3.4 控制体积滴定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br>1.4 控制电位滴定法<br>1.4.1 计算模型<br>1.4.2 测定原理<br>1.4.3 滴定波谱的概念<br>1.4.4 k或ki的物理意义<br>1.5 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br>1.5.1 滴定形式的差异<br>1.5.2 分析依据的差异<br>1.5.3 计算模型的差异<br>1.5.4 数据采集状态的差异<br>1.5.5 标准溶液(或校正溶液)的差异<br>1.5.6 电位误差对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影响<br>1.6 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进展<br>1.7 本书涉及的计算方法<br>1.8 本书所介绍的主要内容<br><br>第2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误差分析<br>2.1 关于计算滴定分析法误差分析的概述<br>2.2 控制体积滴定法的误差分析<br>2.2.1 电位测定误差对结果误差的影响与滴定分数的关系<br>2.2.2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br>2.2.3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随a变化的原因<br>2.2.4 影响控制体积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其他因素<br>2.3 控制电位滴定法的误差分析<br>2.3.1 电位控制误差及滴定剂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br>2.3.2 多组分体系的测定误差与比例系数的关系<br>2.3.3 滴定曲线差异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br>2.3.4 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br>2.3.5 控制电位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需考虑的因素<br><br>第3章 沉淀计算滴定法<br>3.1 关于沉淀计算滴定法的概述<br>3.2 关于沉淀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的讨论<br>3.2.1 [Ag+]和[x-]的模拟计算<br>3.2.2 计算模型的不同形式、使用条件及可做的工作<br>3.3 沉淀线性滴定法的应用<br>3.3.1 待测物质浓度和条件溶度积常数的同时测定<br>3.3.2 滴定剂和待测物质浓度的同时测定<br>3.4 沉淀单点滴定法的应用<br>3.4.1 测定原理<br>3.4.2 滴定位置的选择<br>3.4.3 方法的适用对象<br>3.4.4 应用实例<br>3.4.5 关于pKm<9的滴定体系的讨论<br>3.4.6 Ag+的测定<br>3.5 沉淀双点滴定法的应用<br>3.5.1 测定原理<br>3.5.2 滴定位置及滴定剂增量的选择<br>3.5.3 方法的适用对象<br>3.5.4 应用实例<br>3.5.5 Ag+的测定<br>3.6 本章小结<br><br>第4章 酸碱计算滴定法<br>4.1 关于酸碱计算滴定法的概述<br>4.2 酸碱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br>4.2.1 [H+]与E的关系<br>4.2.2 溶液中的平衡关系<br>4.2.3 线性滴定法的计算模型<br>4.2.4 用E表示的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br>4.2.5 单点滴定法计算式<br>4.2.6 双点滴定法计算式<br>4.2.7 控制电位滴定法计算模型<br>4.3 酸碱线性滴定法的应用<br>4.3.1 单纯形最优化法在酸碱线性滴定法测定中的应用<br>4.3.2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滴定剂和待测酸浓度同时测定中的应用<br>4.3.3 线性最小二乘法在酸浓度和条件质子化常数同时测定中的应用<br>4.3.4 线性最小二乘法在滴定剂和待测酸浓度同时测定中的应用<br>4.3.5 关于酸碱线性滴定法的小结<br>4.4 酸碱单点滴定法的应用、<br>4.4.1 测定原理<br>4.4.2 单元酸单点滴定法的应用<br>4.4.3 多元酸单点滴定法的应用<br>4.5 酸碱双点滴定法的应用<br>4.5.1 测定原理<br>4.5.2 单元酸双点滴定法的应用<br>4.5.3 多元酸双点滴定法的应用<br>4.5.4 关于酸碱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小结<br>4.6 单元酸单点滴定法的误差分析<br>4.6.1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br>4.6.2 酸的质子化常数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br>4.6.3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br>4.6.4 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综合影响的小结<br>4.6.5 关于单点滴定法的进一步讨论<br><br>第5章 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br>5.1 关于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的概述<br>5.2 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br>5.2.1 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br>5.2.2 单点滴定法计算式<br>5.2.3 双点滴定法计算式<br>5.3 氧化还原线性滴定法的应用<br>5.3.1 Ce4+和Fe(Ⅱ)的同时测定<br>5.3.2 Fe(Ⅲ)和Fe(Ⅱ)的同时测定<br>5.4 氧化还原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应用<br>5.4.1 测定原理<br>5.4.2 滴定位置对单点滴定法的影响<br>5.4.3 滴定位置及滴定剂增量对双点滴定法的影响<br>5.4.4 电位系统误差的影响<br>5.4.5 Fe(Ⅲ)浓度的影响<br>5.4.6 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应用实例<br>5.5 本章小结<br><br>第6章 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br>6.1 关于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概述<br>6.2 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br>6.2.1 相关的关系式<br>6.2.2 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的导出<br>6.2.3 控制电位滴定法计算模型的导出<br>6.3 乙醇-水溶液中线性滴定法对铝的测定<br>6.3.1 测定原理<br>6.3.2 溶液pH的选择<br>6.3.3 乙醇浓度的影响<br>6.3.4 条件累积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br>6.3.5 应用实例<br>6.3.6 方法存在的问题<br>6.4 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铁及镓单种离子的测定<br>6.4.1 测定原理<br>6.4.2 溶液pH的选择<br>6.4.3 低pH条件下控制电位滴定法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可行性<br>6.4.4 氟离子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羟基配位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br>6.4.5 应用实例<br>6.5 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和铁或铝和镓混合离子的同时测定<br>6.5.1 测定原理<br>6.5.2 溶液pH的选择<br>6.5.3 非平衡状态下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和铁同时测定的可行性<br>6.5.4 铝和镓同时测定中误差大小的相对关系<br>6.5.5 应用实例<br>6.6 其他配位滴定体系的计算模型<br>6.7 基于氟-铝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电位法对铝测定的初步探讨<br>……<br>第7章 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br>第8章 控制电位滴定法在氨基酸测定中的应用<br>附录A 第4章中的有关附录<br>附录B 第8章中的有关附图<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