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春到冬谈养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422827
  • 作      者:
    徐宪江著
  • 出 版 社 :
    朝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br>    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长,秋须守其收,冬务保其藏。<br>    随着四季的更替,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遵循规律的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宪江,著名图书策划人。策划图书《新京报丛书——北京地理》、《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狂与狷——放达与隐逸的中国名士》、《五大家说儒》等(以上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及《机关的机关》、《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等(以上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春到冬谈养生》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纲,遵循“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从调节身心、调配饮食、预防疾病、运动身心等方面详加阐释,将我国的古老文化、中医精华与现代医学科学地熔为一炉,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生活,拥有健康。<br>    自然界四时的季节变化,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健康和寿命方面,受季节的影响更为突出。四季变化通常按照一定规律转变,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四季轮回中,世间的一切生物也都随着四季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规律,人们如果能够顺应这种自然的变化,懂得适时保养,就可以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发生,拥有健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天人合一谈四季养生<br>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br>    人与天合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人体的生理活动受自然的影响会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外部环境。一年中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形成的,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养生需要适四时而顺寒暑,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把握规律,才能获得健康的体质。<br>    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br>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共同存在。人为万物之灵,没有人的自然界,是没有生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自然界;离开自然界,当然也谈不上人的存在。<br>    人是宇宙的缩影,所以说人身虽小,暗合天地。人生存于自然界,应该认识自然,掌握生成之理;顺应自然,应天行事;适应自然,求得生存;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爱护自然,勿伐勿犯。<br>    讲养生,就要弄明白养生的真谛。一个真正懂得养生的人,就必须要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主张养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br>    天人合一,即人生的规律应尽量顺应大自然。符合自然规律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天人相应的思想用于养生,便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华佗、欧阳修)。“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顺乎自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王充)。《黄帝内经》中充满了天人相应的思想。陈立夫也说:“道法自然,以此养生则寿”。许多长寿老人总结自己一生的养生经验,都认为“顺乎自然即养生”。<br>    人的一生,要经历儿童时期、青少年、中老年几个阶段,顺应自然,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方式越早越好,中老年时期就尤为必要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天人合一谈四季养生<br>顺应自然,天人合一<br>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br>顺应四时变化<br>顺应地域特点<br>注重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br>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br>阴阳其实并不神秘<br>养生之大道在于维持阴阳平衡<br>疾病的发生是因为阴阳平衡失调<br>让身体回归健康的不药之法<br>四季变化与人体健康<br>春季气候特点与防病<br>夏季气候特点与防病<br>秋季气候特点与防病<br>冬季气候特点与防病<br>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br>虚邪贼风,避之有时<br>春夏养阳,秋冬养阴<br>要注意“五脏应五时”<br>在换季时要特别注意养生<br>不同人群的季节养生重点<br>因人而异,辨证施养<br>因体质而异,辨证施养<br>男性四季养生之重<br>女性四季养生之重<br>中老年四季养生之重<br>青少年四季养生之重<br><br>第二章 春季养生谈<br>春天重在养“生”<br>万物复苏,养生要趁早<br>春养生发宜绿化<br>饮食调养也应因人而异<br>春季运动总动员<br>春天重在养阳<br>阳气是生命的源动力<br>阳气生发,适当春捂<br>春季养阳,重在锻炼<br>春季上火的饮食调理法<br>春天重在养肝<br>肝血充沛面容娇丽<br>春季如何疏肝气<br>养阳补肝多食绿<br>肝胆相照<br>养肝还须护脾胃<br>春天怎样养颜美体<br>护颜养颜之道<br>春季是减肥正当时<br>郊外踏青防过敏<br>春天怎样养眼睛<br>多吃养肝食物以养目<br>多赏花以悦目<br>多按摩养眼睛的穴位<br>春天怎样养筋<br>养生从养筋开始<br>步行是最好的养筋法<br>春天还要会养头<br>春意盎然,要防春困<br>春季最适合梳头养生<br>春季关键是防风<br>风为百病之长<br>春季风病的科学用药<br>不求医的自然祛风之道<br>顺应时节,调养精神<br>排解抑郁,培养开朗的性格<br>养肝要制怒<br>知足乐俗,文娱畅情<br><br>第三章 夏季养生谈<br>夏天重在养“长”<br>夏季养生,重在清养<br>安睡早起<br>无厌于日<br>夏天重在养阳<br>防暑防湿,补养阳气<br>既要避免阳气过盛,又要防止过寒伤阳<br>防暑解热,谨防冷气病<br>夏天重在养心<br>心静自然凉<br>清心火<br>做心脏最喜欢的事情<br>夏季养生多食苦<br>长夏要养脾<br>湿气通于脾<br>养脾多吃黄色食物<br>养脾四法<br>夏季防湿邪致病<br>以热除热<br>饮食调理祛暑湿<br>夏季养生要常出汗<br>冬病夏治<br>冬病夏治在夏至<br>冬病夏治法<br>冬病夏治不要盲目从众<br><br>第四章 秋季养生谈<br>秋天重在养收<br>入秋暑未消,养收要记牢<br>早卧早起收神气<br>秋季宜收不宜散<br>秋日最宜登高峰<br>秋天重在养阴<br>秋季养阴,及时进补<br>节制房事,蓄养阴精<br>以滋阴防内燥<br>护阳敛阴,常使身动<br>秋天重在养肺<br>秋日养肺需防燥<br>做好皮肤护理<br>肺气虚者的保健强身法<br>护肺,学会腹式呼吸<br>秋季养肺,早防“火攻”<br>秋季疾病的防范<br>多事之秋,要防心脑血管疾病<br>管好你的嘴巴,远离食源性疾患<br>别让气管炎、哮喘找上你<br>科学秋冻<br>做好防寒锻炼<br><br>第五章 冬季养生谈<br>冬天重在养藏<br>冬不养藏,春必病温<br>御寒保暖护两头<br>早睡晚起,精力充沛<br>冬天重在养阴<br>冬季进补要养阴<br>滋阴比壮阳更重要<br>滋阴是养颜的根本<br>冬天重在养肾<br>肾是生命的源动力<br>冬季养藏,补肾为先<br>房事调摄,养精蓄锐<br>运动调摄勿损阳<br>冬季膀胱的保养<br>小忍乱大谋<br>别把膀胱“灌醉”了<br>冬季疾病的防范<br>寒为百病之源<br>筑好疾病的防护墙<br>冬季食疗能防病<br>冬季防病的三招两式<br>夏病冬治<br>夏病冬治,三九天最好<br>肾病冬治<br>其他疾病的夏病冬治法<br><br>第六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br>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养生<br>二十四节气歌<br>立春养生<br>雨水养生<br>惊蛰养生<br>春分养生<br>清明养生<br>谷雨养生<br>立夏养生<br>小满养生<br>芒种养生<br>夏至养生<br>小暑养生<br>大暑养生<br>立秋养生<br>处暑养生<br>白露养生<br>秋分养生<br>寒露养生<br>霜降养生<br>立冬养生<br>小雪养生<br>大雪养生<br>冬至养生<br>小寒养生<br>大寒养生<br>年节中的养生法<br>春节<br>元宵节<br>端午节<br>中秋节<br>腊八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