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有来自疲劳的风险,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正所谓“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古代人多悠然自得却物质匮乏、体力劳动过度,现代人多物质丰富却思想贫乏、精神家园迷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现在的物质世界要比古代丰富得多,科学技术要比古代先进得多,但古人的幸福指数、快乐指数并不低于今人。下面先讲讲体力疲劳与脑力疲劳的机制。<br> 体力疲劳的产生机制在于:当人体处于持续长时间、大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造成肌肉持续或过度收缩,不仅会消耗肌肉内的能源物质,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其中的乳酸、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疲劳素,如在肌肉内堆积过多,就会影响肌肉细胞,使其活动能力下降;如果疲劳素进入血液运行全身,则会进一步刺激神经中枢,使人产生体乏无力以及不快的感觉,并使人对工作失去兴趣。为了预防体力疲劳的发生,平时应尽量多留一点空闲的时间,让身体及时得到休息和放松;即便遇到工作紧张繁忙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到忙中偷闲、科学安排。<br> 如果我们学习或思考持续时间过久,往往会出现头昏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这时就已出现脑力疲劳了。其产生的机制也与体力疲劳相似,是脑力活动造成大脑内疲劳素过度堆积所致。正因为疲劳素的过度堆积,使得其堆积部位细胞所需的氧气等营养物质供不应求。为了预防脑力疲劳的发生,应做到:每学习45分钟至1小时就应休息10~15分钟,相当于学校上下课的时间安排;连续用脑时间一定不要超过2小时;不要没完没了地思考问题,吃饭时就吃饭,走路时就走路,开车时就开车,否则既不安全,也容易引起脑力疲劳;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适量进食核桃、花生、龙眼等健脑益智食品。<br> 疲劳必然带来自体内力的耗减。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疲劳,正气亏虚,主要是气、血、津、精等的亏虚,临床可伴有全身不适、肢软乏力、精神委靡、容易感冒等。<br> 中医认为,五劳过度皆可成伤。五劳是指视、卧、坐、立、行的时间过于长久。中医经典《灵枢·九针论》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视物过久,可使眼睛过度疲劳,而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卧床过久,可使肺气郁于胸部,导致肺气出入困难,而肺主全身之气,肺气郁则一身气缓,所以久卧伤气。静坐过久,可使脾胃气化功能减弱,而脾主肌肉,脾气郁滞则肌肉瘦弱,所以久坐伤肉。站立过久,可使腰损,而腰为肾之府,肾主骨,所以久立伤骨。行走过久,可使膝关节过度疲劳紧张,而膝为筋之府,所以久行伤筋。可见,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劳动、锻炼当中,采用任何一种体态或动作,若长时间保持不变,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br> 近年来,大家经常可以听到一个新名词,叫做过劳死。过劳死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通常是指由于长期疲劳引起的、排除突发疾病的不明原因的猝然死亡。也有学者把因过度疲劳引发或促发其他致死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归入过劳死的范畴。不管是体力疲劳还是脑力疲劳,过度疲劳均可引发过劳死。记得小时候我曾听说,邻村一位村民才50多岁,平常身体很好,那一年为儿子造婚房,任劳任怨,非常辛苦,结果呢,房子造好的第二天就因为过度疲劳突然死亡了。这是我平生所闻的第一位因体力疲劳所致的过劳死病例。至于脑力疲劳所致的过劳死,媒体报道很多,有猝死在讲堂上的,有猝死在实验室里的,我就不再列举了。<br> 所以,人人都要经常静下来检修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过度疲劳的情况。过劳死往往喜欢光顾事业心太强而又不注意保养的人,发生前通常会有如下症状:脱发、早秃、性欲减退、性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目眩、头痛、失眠、烦躁、悲观、易怒、胸闷、心悸、食欲下降等。预防的方法主要有:①淡泊名利,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分追求权利、金钱等身外之物;②量力而行,凡事不要硬撑硬扛,要学会休息,适可而止;③丰富生活,去做一项有氧运动、去大自然旅行、去参加一个歌舞晚会、去走亲访友……生活本来就多姿多彩,千万别老是念着学习和工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