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上将经典热力学概念扩展到生命系统颇具吸引力。然而,这样扩展是否合理呢?有两种有影响的质疑。第一种质疑是非平衡态系统状态变量的定义问题。与温度不同,孤立生命系统,熵将急剧增加;活的组分腐烂后,熵也将明显增加。能用熵作为生命系统的状态变量吗?
读者可能会怀疑第一种质疑,但肯定会相信第二种质疑:还没有人能测量生命系统的熵。测量物理和化学个体的熵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需要假定参考状态下物质的熵值,因而非常复杂。(有人将这种假定称为热力学第三“定律”。)前已述及,生命系统能做功是因为它是有生命的耗散系统。然而像弹式量热法这样的测量方法通常需要将样品分解(scott,1965),一旦样品被分解,就不可避免地会忽视生命系统做功的能力。因此,生态系统中现在还不能测量熵和衍生的变量自由能等概念。将热力学应用到生态系统中无非是想测量一些不能测量的事物,这无异于是缘木求鱼。2.4非平衡态热力学和原始群落
经典热力学只研究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这使它不能充分描述复杂的生物现象,也不能充分描述耗散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大约50年前,开始尝试用热力学描述稍微偏离平衡态的系统。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劳苦功高的丹麦化学工程师昂萨格(1931),这里援引了他大量的工作。
如果状态变量与气象学中描述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一样,那么也可以作为在时空上变化的纯量场处理。逐渐为公众所熟悉的近平衡态或不可逆热力学,就是以上述假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将状态变量作为纯量场处理,需要将系统空间划分为由许多单元格组成的格网(不一定由直线构成)。单元格的大小要合适,一方面要足够大,可以包含一定量的宏观物质;另一方面要足够小,以便通过空间连续的、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单元格来估计状态变量的梯度。同时,单元格时间上的变化必须比较慢。要满足上述要求,状态变量的空间梯度必须是渐变的且耗散很小,而且整个系统只能少许偏离热力学平衡态。
展开
——Vincent F Galucci and Robert L.Burr Ecology,1988,69(2):548-549
基于热力学的方法可以充分描述许多领域中的现象,Ulanowicz这里就用它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充分的描述。
——Donald L.DeAngelis 198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