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震勘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701057
  • 作      者:
    熊章强,周竹生,张大洲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地震勘探》全书共分八章,第一、二章介绍地震勘探的物理基础和地质基础,第三章介绍地震波的时距关系,第四、五章介绍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和抗干扰技术,第六、七章介绍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第八章简单介绍金属矿地震勘探、垂直地震剖面、地震层析、面波勘探、微动监测和声波探测等其他一些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br>    《地震勘探》资料丰富,涉及面广,涵盖了从陆上到海上以及从能源、工程到金属矿等各个地震勘探领域,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物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目前,折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它可用来测定覆盖层的厚度、基岩的起伏情况、测定隐伏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及产状以及评价岩体质量和工程地质围岩分类等,古老的折射波法至今仍是工程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方法。<br>    (2)反射波法<br>    由于折射波法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前提,要求被探测地层的波速大于上覆地层波速,并且观测折射波必须在盲区以外,激发点到接收点之间通常有较大的距离,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它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补充折射波法的不足,长期以来工程地震一直在发展浅层反射技术。<br>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浅层反射方法一直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仪器设备性能及方法技术不能适应浅层反射技术的要求,所以试验研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 20世纪80年代初信号增强型工程地震仪为浅层反射试验与应用提供了条件。它有较宽的工作频率、较高的采样率、能将单次激发较弱的反射信号进行叠加增强,并有多组前置模拟滤波器和自动增益控制器,数字记录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80年代中期,地矿、铁道、水电、核工业等有关部门都广泛开展了浅层反射方法研究,其中包括多种浅层地震震源的方法试验及震源研制、数据采集方法研究、资料电算处理方法研究以及处理软件的研制等。经过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浅层反射技术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我国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采用的工作方法有:浅层纵波反射法,浅层横波反射法,反射一折射法联合应用等。观测系统也比较灵活,有共深度点水平叠加、共炮点接收、最佳窗口技术及最佳偏移距技术等。<br>    由于反射波法不受地层速度逆转的影响,受施工场地影响也较小,适应性较强,获得的地质信息比较丰富,剖面图像直观而深受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浅层反射波法在松散沉积地层中,对地层层序的划分有很好的效果,对地基勘察和新构造运动迹象的调查都具有明显的成效。在我国大型坝址勘测、核电站选址、城市建筑工程勘察、地震小区划及场地稳定性评价、工程病害地质调查、人文地质调查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第一节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br>一、反射波法<br>二、折射波法<br>三、透射波法<br>第二节  地震勘探的发展<br>一、地震勘探发展简史<br>二、我国地震勘探发展简史<br>第一章  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br>第一节  弹性理论概述<br>一、弹性介质与粘弹性介质<br>二、应力与应变<br>三、应力与应变的关系<br>四、波动方程<br>第二节  地震波的基本类型<br>一、地震波动的形成<br>二、纵、横波的形成及其特点<br>三、面波<br>第三节  地震波场的基本知识<br>一、运动学的基本知识<br>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br>第四节  地震波的传播<br>一、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br>二、折射波的形成<br>三、绕射波<br>四、在弹性分界面上波的转换和能量分配<br>五、地震波的衰减<br>六、地震波的频谱<br>第五节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br>一、纵向分辨率<br>二、横向分辨率<br>三、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br>习题一<br>第二章  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br>第一节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地质因素<br>一、岩性<br>二、密度<br>三、孔隙度<br>四、孔隙充填物<br>五、风化程度<br>六、其他因素<br>第二节  地震介质的划分<br>一、各向同性介质与各向异性介质<br>二、均匀介质、层状介质与连续介质<br>三、单相介质与双相介质<br>第三节  地震地质特征<br>一、工程地震地质特征<br>二、能源地震地质特征<br>三、金属矿地震地质特征<br>第四节  地震地质条件<br>一、表层地震地质条件<br>二、深部地震地质条件<br>习题二<br>第三章  地震波的时距关系<br>第一节  直达波及折射波时距曲线<br>一、直达波时距曲线<br>二、水平层状介质中折射波时距曲线<br>三、隐伏层中的折射波<br>四、倾斜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br>五、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br>六、垂直构造的折射波时距曲线<br>第二节  反射波时距曲线<br>一、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正常时差<br>二、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br>三、水平多层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br>四、复杂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br>第三节  连续介质中的地震波<br>一、连续介质中波的曲射线方程<br>二、连续介质中的“直达波”(回折波)<br>三、连续介质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br>第四节  特殊波时距曲线<br>一、全程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br>二、绕射波时距曲线<br>第五节  T—p域内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br>习题三<br>第四章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br>第一节  地震勘探野外采集系统<br>一、几个基本概念<br>二、地震勘探对仪器的要求<br>三、地震仪的主要组成部分<br>四、数字地震仪的工作原理<br>第二节  地震测线的布置<br>一、测线布置的基本要求<br>二、测线布置形式<br>第三节  地震勘探观测系统<br>一、观测系统的概念<br>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br>三、二维反射波法观测系统<br>四、三维反射波法观测系统<br>五、折射波法观测系统<br>第四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br>一、地震波的激发<br>二、地震波的接收<br>第五节  地震波速度的测定<br>一、地震测井<br>二、声波测井<br>三、PS测井<br>第六节  海上地震勘探<br>一、海上地震特殊干扰波<br>二、海上震源<br>三、海上定位<br>四、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方法<br>习题四<br>第五章  抗干扰技术<br>第一节  有效波和干扰波<br>一、震源干扰波<br>二、外界干扰波<br>第二节  地震组合法<br>一、组合检波基本原理<br>二、组合的滤波特性<br>三、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br>四、组合参数的选择<br>第三节  多次覆盖法<br>一、共反射点叠加原理<br>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br>三、共反射点多次波的剩余时差<br>四、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效应<br>五、影响共反射点叠加效果的因素<br>六、多次覆盖技术叠加参数的选择<br>第四节  其他抗干扰技术<br>一、垂直叠加<br>二、频率滤波<br>三、最佳窗口接收<br>四、最佳偏移距接收一地震映像技术<br>第五节  抗干扰与分辨率的关系<br>一、抗干扰与分辨率<br>二、振幅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br>习题五<br>第六章  反射波地震数据处理<br>第一节  预处理<br>一、解编和剪辑处理<br>二、切除<br>三、抽道选排<br>四、真振幅恢复<br>第二节  数字滤波处理<br>一、滤波器的基本概念<br>二、一维频率滤波<br>三、二维视速度滤波<br>第三节  反滤波处理<br>一、反射波地震记录的形成<br>二、反滤波的基本概念<br>三、地震子波的提取<br>四、最小平方反滤波<br>五、预测反滤波<br>第四节  速度分析处理<br>一、速度分析原理<br>二、速度谱<br>三、速度扫描<br>四、速度分析精度的影响因素<br>五、层速度的计算<br>第五节  校正和叠加处理<br>一、静校正<br>二、动校正<br>三、水平叠加<br>第六节  偏移处理<br>一、偏移的基本概念<br>二、克希霍夫偏移<br>三、波动方程偏移<br>习题六<br>第七章  地震资料解释<br>第一节  地震反射波资料的构造解释<br>一、时间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差别<br>二、时间剖面的对比<br>三、地震波场分析<br>四、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br>五、地震反射断层的地质解释<br>六、特殊地质现象解释<br>七、深度剖面、构造图、等厚图的绘制<br>第二节  地震反射信息的地震地层解释<br>一、地震层序划分<br>二、地震相分析<br>三、地震相的地质解释<br>第三节  地震折射波资料的解释<br>一、折射波记录的对比<br>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绘制<br>三、折射界面的构制<br>四、£o差数时距曲线法的自动化解释<br>五、特殊问题<br>习题七<br>第八章  其他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br>第一节  金属矿地震勘探<br>一、散射波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br>二、散射地震波的分类及基本特征<br>三、金属矿地震勘探数值模拟研究<br>四、散射波成像原理及地震采集技术<br>五、硬岩环境下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br>第二节  垂直地震剖面(VSP)法<br>一、VSP基本原理<br>二、VSP资料的采集<br>三、VSP资料的处理和解释<br>四、VSP资料的应用<br>第三节  地震层析技术<br>一、层析技术概述<br>二、层析成像的基本理论(拉冬变换)<br>三、地震波井间层析成像原理<br>四、反演计算与图像生成<br>五、地震层析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br>第四节  瑞雷波勘探<br>一、瑞雷波的波场特征<br>二、瑞雷波法勘探原理<br>三、瑞雷波传播速度的计算<br>四、瑞雷波勘探的资料解释<br>五、瑞雷波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br>第五节  微动观测<br>一、微动的概念<br>二、常时微动的性质<br>三、常时微动测量方法<br>四、常时微动的资料处理和解释<br>五、常时微动在工程中的应用<br>第六节  声波探测<br>一、声波探测概述<br>二、声波探测原理及工作方法<br>三、声波探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br>习题八<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