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观照与历史嬗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25690
  • 作      者:
    迟成勇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关照和历史嬗变》在诠释民族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精神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看力从性质与内容结构、主要载体与基本特质、科学内涵与价值诉求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多维度的阐释。在诠释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而重点探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关系。从总体上看,论文以文化为切入点,坚持史论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等方法,遵循中华文化演变逻辑,比较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即中华原始文化与中华原典、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文化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轨迹而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嬗变过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民族精神概念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来界定民族精神概念。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其一,从民族文化的内容或地位角度界定民族精神。从民族文化的内容界定民族精神,有研究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追求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以国家学说为代表的社会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表现出民族成员所特有的共同心理素质,从而成为与另一个民族群体相区分的标准之一”。从民族文化的地位界定民族精神,有研究者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它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和风貌。民族精神是贯穿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地位来界定民族精神,有助于厘清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明晰如何发展民族文化,如何振奋民族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
  其二,从民族精神的性质维度界定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性质包括“褒性”和“中性”两个方面。有研究者认为,民族精神是“褒性”的,即把民族文化的精华归结为民族精神。哲学家张岱年认为,民族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所有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意识;狭义的民族精神专指能起促进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的精粹思想”。另外还从意义的层面来界定民族精神,认为民族精神有广泛意义的和严格意义的之分,“从广泛的意义讲,凡是民族的思想意识都可以说属于民族精神”,“严格意义的民族精神专指能促进民族发展的积极传统”。从民族文化角度看,“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也可以称民族精神”,或者说“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以简称民族精神”。同时,张岱年还指出,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为绝大数人所接受。二是能促进社会发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显然,张岱年所探讨的民族精神是“褒性’’的,主要是指狭义的民族精神或严格意义上的民族精神。北京大学赵存生教授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支撑和促进民族繁荣兴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品格气质、心理情感、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显然,赵存生教授也是从“褒性”的维度去界定民族精神的。
  有的研究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中性”的,即把民族精神视为一种具有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先进因素与落后因素并存的客观存在物。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中,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认为民族精神是“中性”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但民族精神只是个中性概念,正如文化传统是个中性概念一样,属于事实判断的范畴,而不是价值判断。所谓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代表中国人基本精神风貌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绝非简单肯定或片面否定所能充分揭示。”但新世纪之初,李宗桂教授在深刻比较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认为文化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而民族精神则是一个“褒性”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优秀成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优秀成分的集中表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民族与中华民族概念
一、民族概念形成的历史轨迹
二、中华民族概念的界定与使用
第二节 精神与民族精神概念
一、精神概念解析
二、民族精神概念探讨
第三节 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
一、民族文化概念界定
二、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辩证关系阐释
第四节 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
一、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与内容结构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与基本特质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价值诉求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诉求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中华原始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
一、中华原始神话传说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
二、中华原始宗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
三、中华原始礼乐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
第二节 中华原典与中华民族精神理念
一、中华原典诠释
二、中华原典与中华民族精神理念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儒道释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一、儒家文化的创立与历史形态
二、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二节 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一、道家文化的创立与历史发展
二、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三节 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与中国化
二、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型
第一节 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转型
一、“中体西用”学说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转型
二、“三民主义”学说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转型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参考文献
后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