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为何总是被“主义”
在大范围内开展某项工作,特别是开展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总会借助某种形式。可是,这种形式不管你设计得如何科学、合理,到了一些地方和一些人手中,却被加上“主义”二字,好端端的一项工作,最后演变为形式主义。
比如,前几年开展的“万人评组工”活动,目的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出发点和形式都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一些单位的少数领导,为了让群众评议有一个好的结果,不是从改进选人用人和组织工作着手,而是动员说服参评群众打高分。有的单位群众对选人用人很不满意,但满意度测评却是高分。某个单位上一年评议得分排名未位,受到上级大会批评,第二年“领导重视”以后迅速跃升到第一位,很显然,这靠的不是改进选人用人和组织工作。就这样,一项这么重要而严肃的工作,还是被一些地方和单位演化成了形式主义。此外,每年一次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和民主生活会也被一些单位和领导搞成了形式主义,其结果已远离初衷。
搞形式主义的结果是劳民伤财、失信于民,最终影响党的事业。明知这样的蠢事做不得,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屡见不鲜呢?说白了,是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动机不纯。上面号召开展某一项工作,他们的习惯性思维是通过操作创造“政绩”,通过投机取巧被上级领导信任和重用。他们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操纵民意,让群众说违心话。把黑的说成白的,把不满意的说成非常满意,这看起来是群众觉悟不高,其实是领导“治人”有方,以致群众不敢说真话。而有的上级领导恰恰就喜欢这样的人。下面把“政绩”操作好了,上面的“政绩”自然就出来了,上级领导也脸上有光,何乐而不为?反之,如果下面的领导一个个“不接灵子”,一个个都交出实诚的成绩单,那么上级领导就没法向更上级的领导交代了。所以,尽管上级领导明知下面成绩有水分,但也视而不见,照单全收。看起来是小糊涂骗大糊涂,其实是大家心知肚明,各取所需。如此循环往复,形式被“主义”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种现象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显然格格不入。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技术层面讲,在设计一项活动的形式时就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在实施中不走样,尽量科学合理;在实施中,要多检查实际的效果,不能攀比数字成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