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这些年:党史重大事件亲历者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16350
  • 作      者: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我们这些年:党史重大事件亲历者说》内容涉及漫漫长征路、延安整风、陪都重庆的文化暗战、土地改革、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红军翻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仅仅翻越一次就十分困难,很多红军战士长眠在雪山深谷。而一位藏族老红军竟然翻越了12次,创造了长征途中的奇迹。这位令人尊敬的老红军就是胡宗林。
  与妇女团并肩战斗1935年5月22日,红四方面军9军的一部从茂县附近西渡岷江,分别向理番(现改名为理县)、黑水前进。30日,进占理番县城薛城。31日,占领杂谷垴。6月3日,先头部队进抵理番通往懋功的要地猛固。从此,胡宗林的命运也跟着改变。
  我是四川阿坝理番人,出生于1920年。我的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藏族农民,他一辈子受苦受穷,去世得早,我没有见过我的生身父亲。后来母亲改嫁了,继父是汉人,叫胡德昌。
  红军到理番县不久,就开始招兵,他们叫“扩兵”、“扩红”。
  我对红军的了解多了,也有了感情,就想当红军。当时我也不懂什么革命道理,只认准了一个理:当了红军,再不用伺候人,再不会挨打挨骂,也不会饿肚子,还有大米饭吃。
  我加入了红四方面军31军,被分配到学兵连。学兵连,培训的时间长一些,作为干部来培养。
  有一次,整个连队被调去参加攻打杂谷垴喇嘛寺的战斗。杂谷垴喇嘛寺是我们地区最大的一座寺院,平时有几百个喇嘛。红军到理番县之前,国民党的特务分子也潜入寺院,挑动喇嘛与红军作对,被红军打垮、打败的国民党散兵败将,也跑到寺院。此外还有当地的屯兵和土匪,都汇聚在寺院,提出所谓“武装保卫寺院”的口号反对红军。
  6月18日,总部命令妇女团担任进攻杂谷垴喇嘛寺的任务。
  同时命令我们学兵连参加战斗,要求我们在19日上午务必赶到。
  我们提前一天,于18日上午赶到。
  我们到达时,战斗已经打响。妇女团有三个连投入战斗,从三面向寺院发起猛烈进攻,还有总部炮兵的炮火支援。枪一响,国民党散兵败将和特务分子早就跑得不知去向,喇嘛和屯兵乱作一团,红军从三个方向冲进寺院,打死打伤数十人。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上级命令我们学兵连协助妇女团打扫战场,帮她们烧水做饭,抬担架。这次战斗,红军的损失很小,只有几个伤员,没有一个同志牺牲。我们看到妇女团的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戴着八角帽,扛的全是德国造的马枪,口径都很新,一人一支枪,一把大刀,威风凛凛,神气得很。我们都非常羡慕。
  第一次翻越夹金山不觉得难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懋功会师后,中央在懋功的两河口召开会议,制定了北上抗日的方针。
  我们离开家乡,跟随四方面军总部,第一次翻越夹金山,向阿坝挺进。开始进军时,又把我派到先遣队的收容队,负责收容前面兄弟部队留下的伤病员和掉队的战士。
  当时我年纪轻,身体好,从小受过苦,翻山时也没有觉得太苦、太难。
  我牵着我的建昌马,把高原反应严重、走不动路的战士驮上,送过山去,然后又翻过山来,接别的同志。有时帮女同志和体弱的同志驮背包和粮袋,让他们徒步行军。
  这样,几万大军,走了将近十天,光我们31军l万多人,就走了四五天。这些日子,我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因为是一段一段送病号、驮背包,送一段又返回来,所以只算过一次。因为我表现好,第一次过夹金山,就受到地方部和收容队领导的表扬。
  过了大雪山,就往若尔盖大草原走。
  水草地很难走,一天也走不了多远。早上出发时,往前看,可以看到前面在冒烟,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回头望,可以看到远处还在冒烟,那是我们昨天的宿营地。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艰难地往前走。每天宿营的地点,都是先头部队事先侦察好、安排好了的,选在比较干燥的地方,插上红旗,作为标志。最后一支部队路过后,就把红旗拔掉,说明部队已经全部走过了。
  走了几天,我们到了葛曲河边,接到上级命令,停止前进,就地休整。两天后,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部队不北上,要南下,往回走。这时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到了葛曲河边,命令我们“停止前进,就地休整”。
  懋功会师后,一方面军只有1万多人,而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加上地方武装等人员,有10万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张国焘认为四方面军人多势众,突然下命令,要四方面军南下。张国焘提出“打到成都过年”,“想吃大米,就要南下”等口号。他公开反对中央北上的正确方针,说:“红军北上,不拖死,也得冻死、饿死。”当时,有的部队已经进入草原纵深地带,到达麦洼;有的部队快走出草地,到甘肃边境。我只走到半路。这是第一次过草地。张国焘一声令下,几万大军,又折回来,往阿坝走,这算第二次过草地。打了一个来回,损失很大。
  四方面军里四川人很多,由于水草地实在是太艰苦,太难走,一听说不走水草地,要往回走,要到“成都吃大米”,大多数人都非常高兴,后卫变前卫,争先恐后往回走。有的同志说,我再也不到这个鬼地方,撒尿也不朝这个方向撒。我们收容队也成了先遣队,一些伤病员走得比一般人还要快。
  这年10月,部队又回到了理番地区,红3l军也回到我的家乡。
  ……
展开
目录
漫漫长征路
与妇女团并肩战斗
第一次翻越夹金山不觉得难
二次翻越夹金山,很多战友得了雪盲
“三子俱全”,10次翻越夹金山
过草地,人越走越少

延安整风
奔赴延安途中被国民党扣押了
一顿饭能吃十三四个馒头
延安生活让人感觉人人平等
“跑警报”躲避日军空袭
用裤子背粮食回延安
批判王实味及其《野百合花》
我被“抢救”后遭遇“车轮战”
被“抢救”间隙偷看《红楼梦》
告别延安,远征东北

陪都重庆的文化暗战
到重庆,分配到“鸡鸭行”抄文件
可怕的“打摆子”,恶心的“炖小狗”
以《新华日报》记者身份工作
在哪里都有抗日工作
用话剧突破“死城”
周恩来请客,亲自做“狮子头”
写不出剧评挨了周恩来的骂
国统区里的斗智斗勇
恩来同志为我和章文晋牵线搭桥

土地改革
季明:穷人翻身坐天下
蓝荫海:在斗争中改造思想

渡江战役
周文江:只剩一个人也要把旗子插上扬中
万中原:血染的战船

开国大典
报道开国大典最年轻的记者
装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
永生难忘的采访
游行群众每人领三块糖两个梨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是在开国大典上说的
分列式阅兵,“八一”军旗首次亮相
见到昔日同学
14小时没喝一口水

抗美援朝
周文江:见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王世毅:驾车开赴朝鲜战场
被美军误认为是原子弹的“喀秋莎”

进军拉萨
12岁参加了“金珠玛米”
“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从昌都到拉萨,走了56天
给达赖当生活翻译
见到周总理和陈毅
达赖内向,班禅好动
“右派’’人生
55万“右派”留下的唯一完整政治档案
“肃反”运动,我第一次遭受的政治打击
“给陆定一的信”注定了我被打成“右派”
“大跃进”之后的饥饿,是最恐怖的回忆
“文革”中,我的“右派”罪行升级了
一封匿名信传来春的信息

大跃进
“漏网右派”下放湖北劳动锻炼
真心诚意进行思想改造
为了提高功效头脑发热
地委书记戳破高产“卫星”
文化也搞“大跃进”
没有大炼钢铁,差点被划为“分子”
“大跃进”带来巨大灾难

中苏关系的四个“十年"
十年“亲热”:领袖互访
十年“冷战”:毛泽东发表“九评”
十年“热战”:冲突和示威不断升级
三次中苏边界谈判,我都参加了
十年“回暖”:“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核”事业
研究快中子堆是个掩护,其实是原子弹的设计原理
聂荣臻指示:“苏联不给,我们就自己搞”
苏联搞物质刺激,我们不搞,工资水平跟外面一样
参加周总理中南海款待功臣的宴会
周恩来、聂荣臻护航,氢弹在“文革”中爆炸成功

红卫兵中醒着的人
李卫雨:我们学校的红卫兵都是军队干部子弟
张爱民:我们抄了梁启超弟弟梁启勋的家
王晓明:“联动”老巢八一学校最后失陷

上山下乡
串联路上的伤痕
“走后门”当兵,后来成了“黑兵”
家里出了问题,积极去“插队”
在农村,每天挺高兴
21个知青一天一两油
城乡交流从知青开始
招工、上学,知青们陆续有了出路

中苏交恶
姚素芳:“老毛子”亦敌亦友,是一个关系复杂的近邻。
李广厚:在撤与不撤间艰难徘徊
刘璞元:受战争形势所迫,还是遵从领导号令?
“乒乓外交”
赴日参加世乒赛,“准备死几个人”
美国运动员上了我们的车,十分钟没有人敢理他
毛泽东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第一批进入新中国的美国人
访美国,学唱美国歌曲

重返联合国
毛泽东指示“要学阿庆嫂的精神,不卑不亢”
团长人选非乔冠华莫属
叶剑英赠诗《送乔老爷上轿》
美国记者错把工作人员当高官
罗斯福旅馆挂起五星红旗
57个国家的代表登台发言祝贺中国加入联合国
“这小子太狂了!走着瞧吧!”
乔冠华给安理会“整风”
大国说了算,要联合国干什么?
代表团归国受到周总理迎接
“上海公报”
乒乓球打到了周恩来胸上
对基辛格说“电传稿看完得还我”
基辛格提出搞公报,草案“各说各的”
双方为“台湾问题”激烈争论
我给领导写简报,寒喧的话也要记
印厂老工人被召回来排印“上海公报”英文版

恢复高考
大山脚下长大的城里娃
回忆“上山下乡”,苦闷一词最贴切
到现在也不知道高考分数
高考作文发表在《人民日报》
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两个凡是”的终结
挑灯夜战,写就雄文
运用批判林彪这一“绕弯子”战术
九易其稿,获胡耀邦批示发表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践》改写了历史

审判“四人帮”
彭真提出组建“两案”律师组
“事实不能动,罪名不能动”
没有人愿意给江青辩护
1980年11月13日,第一次见江青
“我找你们是跟他们辩,不是来跟我辩”
应该再给江青一次机会
经过培训的证人
为李作鹏辩护
李作鹏把最后陈述稿缝在棉袄里
只是敲了敲边鼓,没敲到鼓心
没有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