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3354
  • 作      者:
    张芳山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政治学研究的基础来自思想史。在思想史研究中,很少有人在哲学才智上能够与昆廷·斯金纳相媲美(里希特语)。不仅如此,斯金纳在共和主义方面也颇有建树。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主要从斯金纳的思想史观、“历史语境主义”、“无依附的自由”、国家理论、公民理论人手,着重阐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范式、共和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贡献,并将其理论与传统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剖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芳山,江西上饶人,厦门大学政治学博士,目前在四川大学从事宗教学博士后研究。本职岗位为南昌大学MPA教育中心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基层治理、政治与宗教文化比较研究。曾多次到台湾世新大学等学校访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共和主义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文化传统,只是在19世纪开始衰落了,20世纪后期共和主义又在西方学术界得到了复兴。“共和主义的复兴”已经成为当今西方政治学界的一大景观,其中斯金纳的作用非常重大。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分为三大部分:斯金纳的公民理论、斯金纳的国家理论与斯金纳的自由理论。《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以斯金纳的文本解读为依据,必要时也援引了其他共和主义思想家的思想资源。本书坚持理论分析与历史追溯相结合,但主要是理论的分析和解读。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比较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说,在介绍、分析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时,始终将它与其他学者相对照,突出斯金纳思想与其他学者的异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斯金纳思想有一个更好、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和认识。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以公民理论、国家理论、自由理论这三个具体议题为经线,以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与其他学者共和主义思想的关系为纬线,描绘了斯金纳共和主义的基本面貌。这些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公民身份的条件
  (1)不依附任何人,独立自由。斯金纳指出,成为公民的前提是不依附他人。在他看来,一个人处于依附状态就是受到奴役或强制,无法参与公共生活,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只有处在一种“无须依赖他人”而行动的状态,他才能够摆脱其他社会成员强加给他的任何强制,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判断来决策和行动,才成为“公民”。斯金纳认为,只有生活在无依附状态下,而不仅仅是无干涉状态,公民才能成其为公民,因为无干涉不足以保障公民的独立性,处于无干涉状态下的公民不一定是自由的,只有摆脱了依附状态,公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2)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义务为途径的公民理论。公民理论是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起点和终点。斯金纳在论述法律、国家、自由的时候,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如何让公民更好地享受他们的自由和幸福。所以,在斯金纳那里,国家、法律、公民的参与等都只具有工具性的功能,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终点:公民的自由和幸福。所以,斯金纳的理论是公民本位的,公民理论是最终归宿点。
  艾伦·帕特认为,斯金纳非常反对自由主义以权利为归依:“坚持把权利视为王牌,纯粹是宣告我们作为公民的堕落。它也包含一种非理性的自我破坏行为;我们宁愿认真地对待义务,也不愿意试图规避其高于社会生活最低要求的任何事物,我们必须设法尽可能地全心全意履行我们的公共义务。”①但是,事实上,斯金纳自己的理论也回归了公民的权利。根据德沃金的分类,由斯金纳重构的共和主义,并不是以义务为基础的理论,而是以权利为基础的理论或者说仍然是以自由为基础的理论②。在斯金纳那里,义务纯粹变成了“工具性的”③。
  (3)公民品质。斯金纳有关公民的理论主要来自他对古典共和主义时期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考察,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公民观主要来自古典共和主义时期的那些理论家的思想。什么才能算是共和国的公民?斯金纳援引昆提良的名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公民,同时是真正富有智慧的,他不会致力于无益的争论,相反他会献身于国家的管理,而这些行动正是那些喜欢被称为哲学家的人唯恐离之不远的事情。”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研究的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节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一 研究现状概述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视角与结构设计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一 创新
二 难点和不足

第二章 “斯金纳革命”
——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一节 斯金纳的生平及其著作
一 昆廷·斯金纳简介
二 斯金纳著作及其学术地位
第二节 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理论渊源
一 柯林伍德
二 约翰·波考克
三 彼得·拉斯莱特
四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五 托马斯·霍布斯
六 后现代主叉
第三节 历史语境主义
一 剑桥学派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革
二 斯金纳与历史语境主义
第四节 以概念史替代思想史
一 “思想”与“观念”
二 从“观念史”到“概念史”

第三章 斯金纳的公民理论
第一节 当代公民理论的复兴
一 当代会民理论复兴的语境
二 当代公民理论探索的两种误导性倾向
第二节 公民身份
一 公民身份的条件
二 斯金纳公民身份理论的特点
第三节 公民美德/8l
一 斯金纳与共和主义美德观
二 美德与自由
第四节 公民与修辞
一 修辞的政治功能
二 公民修辞的技巧

第四章 斯金纳的国家理论
第一节 斯金纳对国家概念的考察
一 国家概念形成的前提条件
二 国家概念的演进史
第二节 国家与公民
一 自由国家相对于公民的优先性
二 自治共和国与公民
第三节 混合与均衡
一 政体的均衡
二 共和均衡的前提
第四节 宪政与法治
一 共和国与宪政
二 法律之于共和国的价值

第五章 斯金纳的自由理论
第一节 自由的二元界分
一 伯林关于自由理论的二元划分
二 古典共和主义的自由观
第二节 斯金纳的消极自由观
一 共和主义的目的是消极自由
二 共和国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三 个人自由的基础
第三节 斯金纳的“无依附自由”
一 自由不仅是“无干涉”更应是“无依附”
二 “第三种自由”:“无支配”还是“无依附”
第四节 斯金纳自由观的理论困境
一 难以超越的:元划分
二 共和主义的典范之争

第六章 斯金纳与共和主义
第一节 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
一 共和主义在当代复兴的背景
二 斯金纳在共和主义复兴中的作用
第二节 古典共和主义的重新阐发与修正
一 古典共和主义的重新阐发
二 “后自由主义”的政治言说

第七章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其启示
第一节 理论贡献与不足
一 理论贡献
二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不足
第二节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镜鉴
一 树立法治观念,加强宪政建设
二 重新审视国家、社会与公民的关系,推进市民社会建设
三 加大公民精神建设,培养积极的个体公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