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伦理决策
安东尼奥·阿根多纳认为伦理管理体系以遵守、控制和培训为中心,有18个步骤。周祖城认为,道德管理可以理解为对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管理,可以遵循管理的职能,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来展开。这是以管理为中心,把伦理道德渗透到管理中去的方法。
笔者以为,开展伦理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遗忘伦理价值观,应该以伦理为中心,用伦理牵引管理。因此,最为关键的是首先进行伦理决策即从源头上进行伦理管理。决策是伦理管理的第一步。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罗宾斯认为决策共有八个步骤: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拟订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他还说:决策对管理者每一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决策渗透于管理的职能特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之中。正因为决策是管理的关键,而伦理又在决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源头上保证管理是符合伦理的,因此,要对决策进行伦理考量。对决策进行伦理考量后形成的选择与行动(决策)就是伦理决策。伦理决策就是人们应用自身和社会通行的道德观念分析具有道德意义的当下情景或问题,并做出合乎道德的选择、判断等导向行为的过程。伦理决策是从有重要伦理意义的实践问题开始的,因此,要作伦理决策,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个具有道德意义的客观问题、拥有特定道德观念的主体、受到限制的处境。这就要求决策主体(无论是企业中的个人,还是企业整体)具有很强的道德敏感性,决策时能顾及诸多道德因素。也就是说,决策主体在作决策时,要对决策进行伦理上的反思和追问。
所谓决策,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权力决策权;其次表现为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这就是说,在决策中,谁拥有决策权和应该根据什么程序进行决策是两个关键。人们对决策进行研究时,首先是根据效率原则进行技术分析,这时需要的是知识;而对决策进行伦理追问,最为关键的则是要考虑这几个范畴:动机、效果、利益、德性。首先,决策的动机和效果因素。动机和效果可以转化为如下问题:动机方面,是为了什么作决策?效果方面,决策将会影响谁或带来什么后果?决策一定要考虑效果,因为其最终目标是效益,效益也就是伦理学中的功利或功效。但不能仅仅考虑效果,还必须对决策的动机进行分析,动机与效果要紧密结合起来。两者紧密结合的最好的工具就是责任。这种责任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追溯性责任是指行为者为其行为承担后果的那种责任,这种责任模式是以过去为导向的;前瞻性责任是以未来的、要做的事情为导向。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模式。显然,企业决策的伦理动机相当于前瞻性责任,效果相当于追溯性责任。两者都不能忽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