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46142
  • 作      者:
    胡献忠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以共青团90多年奋斗历程为研究跨度,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目标、要求以及青年的具体特征与需求,分七个章节对共青团的时代使命、组织形态的变迁、青年价值引领、服务青年的能力、维护权益的政治空间、团干部的成长路径以及党、团、青年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作者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对共青团90多年发展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社会逻辑提出自己独到的研判。
展开
精彩书评
  ★任何政治组织都处于实实在在的社会关系之中,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研究一个政治团体,并不多见。胡博士作为兼具政治学与社会学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以独特的学术视野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已经讲得相当清楚了。
  ——景天魁(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胡献忠博士的这部学术专著既有纵深的历史感,又有迫近的现实性,内容厚重质朴,观点客观中肯,文笔洗练洒脱,是一部全景式、综合性研究共青团的力作,可成一家之言。
  ——郗杰英(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不深入了解党史,就不能真正了解团史。只有讲清楚中共的奋斗历程,才能讲清共青团的作为。同时,历史与现实从来就密不可分,只有打通历史与现实的督脉,才能让历史更好地服务现实。《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一书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原则。
  ——朱志敏(思想文化史、中共党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献忠副研究员的新作,
  
  ★运用多学科理论对共青团工作进行全方位研究,视野开阔,逻辑严密,资料丰厚,有不少独到分析和探索,颇多新意,是一部史论相融、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兼具的佳作。
  ——黄志坚(中国首位青年学教授、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专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共青团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
  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谁占领了地理上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即使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依然是谁拥有了制空权,谁也就掌握了战争的先机。在思想领域中,占领了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就意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到无畏无惧,无往不胜。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党与团特殊的政治关系决定了共青团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必然。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主导着社会的舆论走向。共青团是党亲手缔造、直接领导的,党的政治纲领就是团的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团的行动指南,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光荣使命。党的思想教育面向的是全体人民,团的思想教育面向的是全体青年。党的思想教育是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团的思想教育也应该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
  第二,共青团的先进性决定了这一组织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员应该是先进青年,组织应该是先进组织。如果团员同普通青年一样,那何必要搞共青团呢?先进性如何体现?团员首先要有正确的理想,科学的信仰。普通青年不具备的,你具备了;普通青年容易缺失的,你坚守了。否则就会落后于青年,不但不能成为青年的领头羊,反而成了青年的尾巴。共青团只有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才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唯如此,也才能体现共青团的先进性。
  第三,拥有话语权才能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站稳。物质的富裕代替不了精神的匮乏,而精神的充实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对于一个政治组织而言,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必须拥有教育引领的话语权,否则制高点地位就难以体现,也难以维持。如何才能拥有话语权并保持下来呢?不是说你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就自然拥有话语权。虽然有这么一个先机,如果你不去积极争取,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制高点。面对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的青年群体,共青团干部要在广大青年中树立威信、形成号召力,应该高扬理想旗帜,主动作为,一要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否则在很多话题面前就会失语或讲外行话。二要学习专业理论,并在实践中成功运用。要广泛涉猎与青年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拿来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社会心态,才有深度、有见地,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三要熟悉青年网民的关注点和话语风格,了解他们的思维逻辑与情感特点,才能融入青年网民的圈子,沿着他们的逻辑润物无声地适时引导。
  ……
展开
目录

绪论 社会变革的逻辑、变量及研究共青团的视角
一、转型期的社会变革:中国的逻辑
(一)社会变革的结构性根源
(二)激进革命与渐进改革
(三)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
二、社会变革中相关变量的分析
(一)政党:社会变革复合动力的核心
(二)青年: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力量
(三)共青团:中共的外围组织
三、历史与社会的双重视角
(一)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
(二)从社会的角度去考察

第一章 青年运动、社会变革与共青团的时代使命
一、青年运动与激进革命:青年团诞生发展的必然逻辑
(一)旧体制难容大跨度变革
(二)青年运动为政治组织的诞生提供了机遇
(三)激进革命中新型政党领导下的青年团
二、社会改造与国家建设:青年团带领青年发挥突击队作用
(一)“改天换地”的建设使命与青年动员
(二)社会风气的改造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
(三)青年的执着狂热与运动的狂飙突进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共青团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
(一)1978~1992年:重燃建设激情,争取做“四有”新人
(二)1993~2002年:市场经济初始期的志愿公益与青年成长
(三)2003年至今:新世纪、新青年与共青团的新境况
小结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第二章 社会结构变迁与共青团组织形态
一、“散沙”式青年群体与共青团组织形态初建
(一)旧中国的一盘散沙与民间结社
(二)中共与青年团组织边界的混合及界分
(三)革命年代共青团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二、青年的单位制聚合与共青团组织形态的成型发展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两阶级一阶层”与单位制
(二)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发展历程与层级化特点
(三)共青团与执政党及其外围组织的关系
三、青年的原子化、流动性、再组织化与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创新
(一)社会分层分化对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影响
(二)共青团治理基层组织“瘫软”现象的努力
(三)团青联系纽带的变迁与其青团身份的新认知
小结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打造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升级版

第三章 多元化、共识与价值引领
第四章 需求、资源与共青团的服务角色
第五章 利益、权益与维权空间
第六章 政治生态、共青团事业与青年干部成长
第七章 社会变革中的执政党、共青团与青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