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权研究.第12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71734
  • 作      者:
    徐显明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人权”,乃是人因其为人即应享有的权利,它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最能唤起内心激情与理想的词汇。人权,在今天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已成为一门需要熟虑慎思的学问。在呼吁人权的激情稍稍冷却的时候,挑战我们的智慧与理性的时代已经来临。
  近代以来国人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总难摆脱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夙愿,曾经的救亡图存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始终是我们面对“西方”人权观念时挥之不去的顾虑。在个人与社群、公民与国家、自由与秩序、普适价值与特殊国情之间,我们一直在做艰难的抉择。也正因此,为人权理想奔走呼号的人士固然可敬,那些秉持真诚的保留态度的人们也值得尊重。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人权的选举权及其法理基础
  张卓明
  摘要:选举权是人权,是人之为人所应该享有的道德权利。选举权不是实在法所赋予,也不是实在法所能剥夺;通过实在法保障选举权,本是作为人权的选举权所要求的。个人拥有和行使选举权,是人性的要求,它不仅是保障和维护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也是寻求归属感,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价值层面看,选举权的基础是人的尊严和自主。选举权既是实现私人自主的必需,同时也象征着某种身份,标志着个人被社会接纳,在制度上被承认为有价值的成员。从政治层面看,选举权的基础在于人民主权与代表(制)。
  在我国语境中,选举权通常被认为是政治权利,是依赖国家而存在的权利,甚至是国家所赋予的权利。但从规范论上看,选举权不仅仅是政治权利,还是一种人权,它不依赖于国家而存在,它的终极基础并不在于国家,而在于人的本性、尊严与自主。
  一、作为人权的选举权
  过去,我们理解选举权,侧重于描述性的角度,如以阶级斗争论来解释选举权的来源。考虑到我国的时代需求,以及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还需要从规范论的角度,把选举权看作是人权。那么如何理解“作为人权的选举权”及其与实在法上的选举权的联系呢?
  首先,选举权是人权,是人之为人所应该享有的道德权利。由于现实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以主权国家为典型的法律共同体之下,我们因此可以称选举权为“相对人权”。这里说的“相对人权”不同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权之相对性,而是指“每个法律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在其各自的法律共同体中享有的权利”。[1]具体说来,选举权是普遍的(绝对的)t,因为所有人都是该权利的主体,选举权不是普遍的(或相对的),因为该权利的承受者(ad.dressees)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比如,中国就不是德国人的选举权之承受对象。[2]就如其他人权一样,选举权也不是源于国家,尽管它的实现依赖于国家或其他组织体。
  ……
展开
目录
《人权研究》集刊序
“人权条款"的宪法解释
——方法论及体系解释的视角
一、问题意识
二、人权与基本权利关系的历史梳理
三、人权观念对于宪法解释的重要性:方法论及体系解释的视角
四、人权条款宪法解释的中国意义
五、结语

作为人权的选举权及其法理基础
一、作为人权的选举权
二、选举权的人性基础
三、选举权的价值基础
四、选举权的政治基础

去留两彷徨:人权与法治语境下的信访制度
一、导论:问题与意义
二、信访制度的价值分析
三、信访制度的实证分析
四、为什么上访:信访的法社会学分析
五、信访的法治化驯服:一种可能性探讨
六、余论

论新闻自由与公共利益冲突之平衡
一、新闻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二、美英模式
三、平衡的方法与原则
四、总结
……

儿童权利观初论
人权普遍性问题评议
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权利的法律保护
为自同与民权而生的民主与法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