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应急资源协同管理:面向地震灾害的研究:resource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7327
  • 作      者:
    邓富民,梁学栋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邓富民,男,1972年8月出生,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四川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理事。参与和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等1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和撰写过《项目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学》、《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关系》等多部教材和专著;先后获得四次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贡献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梁学栋,男,1981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讲师;四川大学商学院工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项目管理师协会(PMP)会员。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个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经济研究》、《系统工程与理论实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重庆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等项目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应急救灾物资的采购和调运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对通讯、交通设施的极大破坏性,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快速实现其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响应。地震发生后,对医疗物资、车辆、救灾机械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的需求量特别大,且要求其快速到位、有效分配等,应急物资的综合协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应急系统对地震灾害的响应能力,从而避免灾难扩大化,尽量减少损失。研究面向地震灾害的应急物资协同管理,对于应急物资管理决策的快速准确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面向地震灾害的协同管理机制,是以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是应急预案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整个实施过程要注重多部门、多机构的协同参与及资源的共享。在整个协同管理机制中,以政府为核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协作,做到统一指挥、。协调行动。要提高机制的整体应对能力,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加强协作,落实责任,并且要以应急响应目标为主,合理制定一套应急救援计划,提高灾害发生时的救援效率。协同管理机制与传统的灾害管理机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各部门合作完成救援。应急救援中,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决策救援,这就需要其相互沟通、合作,共同为制定救援决策提供专业意见。由政府为主导,交通、通信、工程抢修、医疗、运输、救援、水利、电力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所构成的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协作管理系统。由于其目标的特殊性,运作方式与一般的协作管理体系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管理成本,其更强调管理的效率,注重决策实施花费的时间和所取得的效果,各部门注重合作,利益冲突很少。
  一、协同管理系统
  协同管理是指将各种资源集合在一起,使之能够为了完成某一目标而运作,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效率。协同管理系统则是基于先进技术而进行协同管理的系统,其核心思想在于信息共享、组织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协同管理系统不是把企业看成单个的个体,而是与不同组织机构不断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达成共赢局面,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
  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广泛影响性,其救援需要多部门参与,因此,需要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整个救援组织。在地震灾害救援中,协同管理系统是将救援中所参与的各个部门看成一个整体,注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统一行动。在整个协作体系中,由政府部门组织各部门专家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作为统一的决策和调度中心,以信息传输技术为基础,及时传达决策、指令给各部门,进行救援。在管理系统中,集合通信、运输、应急救援、医疗、工程抢修等资源技术,进行救援,并在过程中及时传输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救援生命,减少损失。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才能实现地震灾害协同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协同网络模型
  1.协同网络模型
  协同网络模型,是对整个协同管理活动的具体反应,也是协同活动具体执行的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不只是单个企业的内部合作,更重要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只依靠自身的发展是很难在整个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的,必须与上下游的企业合作交流,才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供应链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整个企业的供应链,包括产品制造、运输、分销以及最终到达客户手中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同企业的协作配合。
  对于每个企业而言,只有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各领域共同合作,共同提高,才能带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供应链协同是指整个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协作。一般而言,企业的协同网络模型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企业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和处于供应链的节点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其他企业协作,共同创造利益。一个协同网络模型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是指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业务交集和沟通,外部则是指企业与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企业根据要求对自身产品进行加工,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作沟通,提升产品属性、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提升最终产品的价值。
  2.面向地震灾害的协同网络模型
  对于地震灾害的协同网络模型,是由产品制造商、应急指挥中心、运输部、各救援部门共同构成的,整个供应链以效率为主要目标,弱化传统供应链的成本问题。供应链上的协作也包括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与外部其他企业配合的协作。地震灾害的协同网络模型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层次性是指整个网络模型包括不同层次,最里层是企业或者部门内部之间的协作,最外层是救援部门与灾区之间的交流,中间层包括企业之间的不同交互;动态性是指整个环境因素的不确定,导致参与救援的企业或部门内部及它们之间的协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时效性是指救援产品对于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每个企业尽可能的缩短时间,保证产品的及时送达和救援的顺利进行。由此可知,模型在推动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促进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使企业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概述
第一节 组织机构分类及作用
第二节 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管理
第一节 面向地震的医院应急组织管理
第二节 面向地震的志愿者组织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急医疗物资分类
第一节 医疗物资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震后医疗物资供给特征分析
第三节 应急医疗物资需求特征和供需匹配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急医疗物资管理
第一节 医疗物资管理体系
第二节 医疗物资采购优化
第三节 应急医疗物资调度优化
第四节 医疗物资应急预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急救援设备概述
第一节 应急设备类别
第二节 应急设备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急救援设备管理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 应急管理模式
第三节 安全管理与操作
第四节 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五节 管理评价与改善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制定
第一节 管理活动主体
第二节 应急预案制定
第三节 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预案制定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地震灾害应急保障机制
第一节 地震应急通信保障
第二节 地震应急后勤保障
第三节 支援装备保障
第四节 技术保障
第五节 协作体系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第一节 响应机制特点
第二节 响应机制构建
本章小结

第十章 面向地震灾害协同决策
第一节 决策概述
……
第十一章 面向地震灾害的协同管理机制
第十二章 面向地震灾害的物资协同配送效率评价
第十三章 应急法律法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