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波丽娜”<br> 博尔盖塞博物馆很值得欣赏的名作有:楼下展出的波丽娜塑像、大卫雕像、群雕《阿波罗和达芙尼》、《被劫持的普洛塞比娜》。波丽娜塑像存放在波丽娜大厅中央,大厅墙壁上有两幅反映特洛伊战争、四幅表现神话传说的浮雕,天花板上有幅巨型壁画,描写爱神维纳斯得到金苹果时,她与诸神各不相同的表情,这些作品对厅中陈列的波丽娜雕像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波丽娜·波拿巴是法国拿破仑之妹,花容月貌,新寡不久,遵从兄意,改嫁意大利博尔盖塞家族的卡米诺亲王。但两人年龄相差甚大,兴趣又各不相同。波丽娜十分风流,爱好歌舞,时与歌手同乐,有时回巴黎与情人同居。卡米诺视若无睹,爱之至深,不愿离婚。波丽娜请卡洛瓦创作了这尊雕像。波丽娜侧卧于仿制的皇帝床榻之上,一手握着金苹果,一手自然安放在后脑部,可与维纳斯媲美。她上身赤裸,肌体各部分显得柔软、迷人、性感。<br> 这尊雕像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杰作,观众无不为之倾倒。它的作者新古典派的安东尼奥·卡洛瓦是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雕塑界的权威。他生于威尼斯,11岁学艺,曾在巴黎担任拿破仑的宫廷雕塑艺师,为拿破仑制作半身雕像和骑马雕像。米兰布雷拉美院内有一尊拿破仑骑马像就是卡洛瓦塑造的。<br> 贝尔尼尼和他的作品<br> 大卫雕像、群雕《阿波罗和达芙妮》、《被劫持的普洛塞比娜》均为贝尔尼尼的作品。大卫像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情感,贝尔尼尼选择了大卫向巨人戈利亚投掷石弹前一刹那的动作,表现了大卫的刚强和勇敢。贝尔尼尼运用了新颖的技术手法,雕出了大卫的面部表情以及皮肤和头发的质感,这一创作宣告了巴洛克风格的诞生。《阿波罗和达芙妮》描写太阳神爱上河神的女儿的故事,表现了阿波罗正要触到达芙妮身体的一刹那,阿波罗发了疯似的追逐着美丽的达芙妮,两人正沿着一个对角线的方向跑去。达芙尼轻盈腾飞的姿态,楚楚动人。当达芙妮听到阿波罗追赶她的脚步声时,便急切地向父亲求救,以父亲的神功,让她变为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无可奈何,只能摘下一点枝叶,编成花冠,永伴其身。后人们为阿波罗的精神所感动,每当获胜时,都要头戴桂冠。《被劫持的普洛塞比娜》描述冥王普卢托内劫持谷物女神的女儿普洛塞比娜的故事。雕像展示了冥王的狂暴与少女拼命挣脱的一瞬间。当普洛塞比娜出门采花时,土地突然裂开,冥王跳出来将她劫走,企图带到地府,强娶为后。但她不从,泪流满面,大声啼哭,百般挣扎,形象十分感人。上述几尊雕塑作品均出自罗伦佐·贝尔尼尼大师之手。<br> 博物馆二楼主要展示绘画作品。这里有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的三幅绘画:《从十字架上卸下的圣尸》、《怀抱独角兽的妇女》和《男人的肖像》。《从十字架上卸下的圣尸》内容是众人把奄奄一息的耶稣从十字架上平放下来,表现对其遇难的悲痛心情。拉斐尔出生在乌尔比诺一个画家之家,他创作颇丰,绘画作品具有秀美、典雅、和谐、明朗之牦点。拉斐尔不幸英年早逝,37岁就与世长辞。馆内还有威尼斯画派提香的《圣爱与俗爱》、《播爱的维纳斯》、《鞭鞑基督》,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圣玛利亚与蛇》以及科雷焦的《达娜爱》等名画。<br> 被称为自由圣地的西班牙广场<br> 罗马著名的文化区<br> 西班牙广场对旅游者来说是必游之地,它的名气很大,是罗马著名的文化区。广场附近高级店铺林立,有不少古董店、时装店、博物馆、书店和咖啡馆。服装大师们多次在这里举办服装表演,每年舂夏之交还举办花卉展览,人们喜爱的电影《罗马假日》的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广场位于繁华的罗马市中心,在科尔索大街中段偏北方向,处于威尼斯广场和人民广场之间。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无人居住的荒凉之地,在教皇西斯托五世当政时,才开始修路、建房,尔后逐步繁华起来。17世纪时,西班牙驻梵蒂冈大使馆坐落在此,广场因而得名。此后,这儿便是名人、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的聚会场所,他们到此观光或居住在附近街道。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法国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法国画家鲁米斯、普森,丹麦作家安徒生,英国诗人拜伦、泰尼松、雪莱、济慈,英国建筑家阿达姆等,还有数不胜数的王公贵族。此外,各种各样的人也喜欢到此游玩。广场上总是有人在画素描和写生,有人在弹唱民歌恋曲,气氛明快、悠闲,富有浪漫情调。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意谈天论地,议论时政,不受任何约束。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显露自己悠然自得的“个性”,就像在伦敦海德公园有一处“自由角落”那样,任何人都有发表演说、评论执政者的自由。所以,当地人称西班牙广场为自由圣地。<br> 三圣石阶、破船喷泉和雪莱、济慈<br> 西班牙广场可供参观、游览的主要名胜古迹有三圣石阶、破船喷泉和雪莱、济慈纪念馆。三圣石阶即圣父、圣子、圣灵石阶,长达137级,由德·桑蒂斯于1722年设计,当时一位名叫埃蒂纳·高菲尔的法国外交官慷慨地提供了赞助。石阶上下分为三段,每段有一个平台,石阶的顶端是一座双塔教堂,右塔内有一大钟,双塔顶上均安上了十字架。<br> 破船喷泉在西班牙广场台阶下面,由意大利著名雕刻家贝尔尼尼的父亲彼得罗于1627年创作。说到它的来历,还流传着一段故事呢!在修造石舫喷泉之前,台伯河常常泛滥成灾,淹没了这一带的庄稼和小街巷。当年有一条破旧的小船被河水冲到沿岸浅滩,一直漂到了现在有喷泉的这个地方。艺术家彼得罗见此情景,激发了灵感,马上着手塑造这一破船喷泉,以记载当年洪水泛滥之景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古船”,船头船尾均有破洞,洞中不断涌出泉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那只破船在水中漂流颠簸的情形。<br> 雪莱、济慈纪念馆在西班牙广场附近一座建筑物二层楼的一个套间里。1820年,济慈到此地疗养,住在一个窗户靠着广场的房间。次年,不到26周岁的诗人在这里离开了人世。临终前,手中还紧握着恋人赠给他的信物——椭圆形白玛瑙石。纪念馆里还陈列着诗人的手稿和部分遗物。济慈逝世一年后,雪莱在利古里亚附近海湾不幸溺水而死。纪念馆里存放着济慈的骨灰盒,还有画家约瑟夫为他画的肖像。雪莱和济慈均安葬于罗马墓地。……
展开
——外交部外交笔会会长、外交部前副部长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外交官带你看世界》是一套与众不同的精品丛书。身为外交官的作者们,不仅熟悉绚丽多彩的祖国,而且也十分了解卓越多姿的外部世界。他们用一本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打开饱览世界之窗,让旅游者和读者在尽享各国秀丽的自然景色、精彩纷呈的风土人情、色彩斑斓的名胜占迹和引人人胜的奇闻异趣的同时,也能深受良风益俗和文明亮点的启迪,内容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外交部前副部长
出版《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外交官带你看世界》这套丛书,把我们的一批外交官动员起来了,写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国家,帮助中国读者了解世界,这非常号,等于是把不为人知的宝藏开发了出来。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中国前驻法国大使 吴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