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成都学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5646
  • 作      者:
    何一民主编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成都学概论》为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度规划项目,大学“211”子项目区域历史与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何一民,男,生于1953年,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211”重点学科群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负责主持的重大、重点课题主要有: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国家教育委员会“十五”规划课题“20世纪西部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青年基金课题“近代成都城市研究”、日本住友财团基金课题“中日历史文化名城比较研究”。作为主研人员相继参加的重点课题主要有: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六五”重点课题“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近代重庆城市史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近代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研究”。代表著作主要有:《中国城市史纲》、《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20世纪中国西部中等城市研究》、《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先后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l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他奖多项。1996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2001年被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成都学概论》讲了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极目眺望,山水秀美,风光绮丽,沃野千里,溪河纵横,四季飘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物产饶富,丰衣足食。这就是为世人所称誉的“天府之国”——成都大平原。而濯锦之城、芙蓉之都的四川省省会——成都——这座有着四千五百多年城市文明史的文化名城就坐落在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区。成都襟两江(岷江、沱江)而屏三山(青城山、峨眉山、邛崃山),控西川而引巴渝。
展开
精彩书摘
    最后,就应用性来看,应用性是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所在,应用性也是成都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成都学旨在对成都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现象的地域特征以及发展变化规律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都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成都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既是成都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成都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另外,城市不仅以空间的形式存在,而且在时间的维度上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于是,成都学既需要向后看,对城市以往的发展轨迹不断加以总结;又需要向前看,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向后看的目的在于向前看。
    二、成都学的研究方法成都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由城市学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必然具备社会科学尤其是城市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同时,由于成都学特有的务实致用基本性质,以及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突出的实践应用性特点,决定了成都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某些特点。
    近年来在关于成都的某些重大问题研究中,打破单一学科界限,实行多学科协同,针对同一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是成都学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由此形成的研究机制,也是构建成都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城市,因此在研究的视野和角度上也会显示出特点。成都学虽然属于区域研究,但是具有开放的视野,具有大开大阖的特点。跳出城市自身的范围,将城市置于特定的区域背景甚至全球背景下进行城市定位、城市横向比较研究,这是一种鸟瞰式的研究;而对于城市的某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探微的内窥式研究,则是成都学的另二一种研究方法。
    由于成都学将以成都作为一个人类文明进程的聚集点进行研究。研究思路是从成都人口聚合到村落的形成,再到城市的雏形与壮大,其中包括城市的沿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状态以及作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新交汇点。成都学研究将促进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世界近代以来文明进程的认识。其特定的研究方法有:将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注意定量分析、社会调查等。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构建成都学的必要性
二、构建成都学的可能性
三、成都学的研究宗旨
四、成都学研究的基本思路、难点和重点
五、编撰《成都学概论》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  概念与体系:成都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成都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对象、范围
一、成都学的概念
二、成都学的研究对象
三、成都学研究的时空范围
第二节  成都学学科理论体系
一、成都学的学科构成
二、成都学研究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成都学的研究特征与方法
一、成都学研究的特征
二、成都学的研究方法
三、成都学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
第四节  研究成都学的意义

第二章  自然与文明:环境、城市与乡村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成都平原的地理地貌
二、成都平原的气候
三、成都平原的自然资源
四、自然地理环境与成都城市文化
第二节  城市变迁
一、农业时代成都城市的变迁
二、工业时代成都城市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农村与农业文明
一、城乡关系及其变迁
二、成都的现代新型农村

第三章  传承与变迁:发展历程
第一节  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形成
一、成都早期城市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成都早期城市的产生与初步形成
第二节  农业时代成都的兴衰
一、第一个发展高潮
二、第二个发展高潮
三、三落三起,曲线发展
第三节  缓慢而艰难的早期现代化
一、早期现代化的启动与制约因素
二、现代化的滞缓
三、早期现代化的艰难发展
四、早期现代化的曲折发展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成都城市的曲折发展
一、成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起步
二、成都现代化城市建设曲折发展
三、现代化城市的形成

第四章  规范与个性:城市形制与布局
第一节  农业时代成都城市的形制与布局
一、二城相接的秦汉成都城
二、二江环抱的唐宋成都城
三、三城相重的明清成都城
第二节  工业时代成都城市的形制与布局
一、突破传统形制的民国成都城
二、圈层蔓延的现代成都城

第五章  产业与发展:经济的演变与特点
第一节  成都的经济构成及其发展
一、第一产业
二、第二产业
三、第三产业
第二节  成都经济的特点与地位
一、成都经济的特点
二、成都经济的地位

第六章  价值与精神:城市文化的神韵
第一节  成都城市文化发展脉络
一、源远流长的古代成都城市文化
二、近现代城市文化的转型与变迁
第二节  成都城市文化的特色
一、和谐包容,海纳百川
二、开拓创新,自强不息
三、崇文重教,文脉深厚
四、张弛有道,快乐生活

第七章  主体与行为:成都人与成都生活方式
第一节  成都人的历史演变
一、成都人的起源
二、人口第一次大增长:秦汉时期的移民潮
三、社会动乱的避难所:魏晋南北朝时期成都的人口流动
四、城市人口的新高峰:隋唐时期成都的移民潮
五、北民南迁:两宋之际的成都移民
六、湖广填四川:明清移民潮
七、曲折的增长:民国战乱与移民入川
八、海纳百川:新中国成都人口的新趋势
第二节  成都人的特点
一、具有移民特色的方言
二、文风鼎盛,雍容博雅
三、自信豁达,开放包容
四、安详闲适,怡然平和
五、幽默风趣,乐观随和
六、不法陈规,敢为人先
第三节  成都人生活方式的特点
一、休闲与勤劳相结合的成都生活方式
二、讲究时尚的成都生活方式
三、雅俗共赏的成都生活方式
四、充满智慧的成都生活方式

第八章  展望与未来:新世纪成都的发展
第一节  成都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的发展趋势
三、成都在中国及西部的地位
第二节  新世纪成都的发展趋势
一、构建大成都城市圈,建设国际性特大中心城市
二、创建全球人居环境最佳城市
三、“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