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礼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832518
  • 作      者:
    王炜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炜民,男,汉族,1953年生,河北涿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包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历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中华文明简史》、《中华文明概论》、《中国礼仪文化》等著作十余种,在《历史文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学刊》、《江汉论坛》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多种论著被转载、摘引,并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br>    本书介绍了中国礼俗的源流、育子礼俗、成年礼俗、婚姻礼俗、日常礼俗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另一方面,民间嫁娶由于战乱和贫困,经常草草成亲,实际已无仪式可言。正如《通典》卷五九所载,“以纱觳(hú)蒙女首,而夫氏发(揭开)之,因拜舅姑,便成妇道。”婚礼仅仅是用巾帕将新娘头脸蒙住,新郎揭开,再拜见公婆,即已成婚,确实太简单了。但这一蒙头成亲的形式却被后世沿用,通常娶亲时新娘用红帕盖头,进洞房后才由新郎掀开。由于古代社会婚姻由父母包办,往往揭开盖头之时新婚夫妇方互识真面目,因此也演出许多婚姻悲剧。《红楼梦》中宝玉结婚那场偷梁换柱的把戏,正是在这块三尺见方的盖头巾下面演就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混乱,战乱迭起,儒学礼教受到很大冲击。至隋唐一统天下,礼仪才重又兴旺,但也多有变革。唐宋时期曾以政府名义提出简化六礼。宋代规定:“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宋史·礼志》),只保留纳采、纳吉、纳成(即纳征)与亲迎四个程序。但是在具体仪节上却有所发展,程式更为繁杂,增加了许多新的婚姻礼仪风俗。
    首先,出现了相亲的婚俗,即男家要相看媳妇。宋代一般是男家择日备酒礼,派一位女性亲人为代表到女家相亲。也有的双方家长带着子女在园圃或湖舫等场所,两亲相见。如新人中意,便在姑娘发髻上插入金钗,叫做“插钗”;若不中意,则送女家彩缎一匹,谓之“压惊”。
    其次,迎亲前一日或数日,男家要送些冠帔(pèi)、花粉之类的物品供女方打扮用,称为“催妆”。唐宋时还盛行以诗乐催妆,故留下许多催妆诗,对这一风俗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如唐代徐安期的《催妆诗》云:“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作好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把新娘坐在花烛前,面对明镜,小心翼翼地化妆的情景描绘得真真切切。同时,女家也要派人带着帐幔、被褥之类的东西把新房装饰一新,谓之“铺房”。
    再次,娶亲的花车到宋代已逐步被花轿所代替,并为后世沿用。花轿抬到男家院门口,有人拦着要吉利钱,讨喜酒吃,称为“拦门”。此时男家要以布袋或毡、席等铺地,让新娘踏着入门,称为“传席”,其意谓不履贫(平)地。有的将走过的布袋或毡、席不断传至前面,取“传宗接代”之意,故又称“传代”。唐代白居易曾写有《春深娶妇家》一诗,描述此事:“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新娘下轿进门时,还有人手拿花斗,盛上谷物、豆子、铜钱、彩果、草节等,一边念咒文一边望门而撒,小孩们争着拾取,称为“撒谷豆”。据说这是为了赶走守在门口的青羊、乌鸡、青牛等三煞神,以求吉利太平。此种仪式汉代即已出现,但唐宋时期方形成风俗。与撒谷豆类似,后来有的地区流行撒草作歌的礼俗。新娘下轿时,有专人一面撒草节一面唱歌:“今日新人远降来.喜神福神两边排,开门两厢皆为吉,今请新人下轿来。”然后递给新娘一个花瓶,撒草人又唱到:“花瓶本是圣人留,轩辕黄帝起根由,今日落在新人手,富贵荣华万万秋。”在新娘进院前行时,撒草人紧跟其后,随路边撒草并歌曰:“一撒如花似锦,二撒金玉满堂,三撒咸亨庆会,四撒华阁兰堂,五撒夫命富贵,六撒永远吉昌,七撒安康福寿,八撒子孙兴旺,九撒凶神远避,十撒八大吉祥。”
    ……
展开
目录
引言<br>第一章 中国礼俗的源流<br>一 礼俗的起源<br>二 礼俗的形成<br>三 礼俗的发展和演变<br>第二章 育子礼俗<br>一 报喜<br>二 洗三朝<br>三 做满月<br>四 命名<br>五 抓周<br>六 家教<br>七 拜师<br>第三章 成年礼俗<br>一 冠礼<br>二 笄礼<br>第四章 婚姻礼俗<br>一 婚姻形态的演变<br>二 婚仪六礼<br>三 其他婚仪<br>第五章 日常礼俗<br>一 宫室座次<br>二 坐立行走<br>三 衣冠服饰<br>四 饮酒进食<br>五 称谓避讳<br>六 尊老养老<br>第六章 社交礼俗<br>一 跪拜礼<br>二 士相见礼<br>三 送礼与名帖<br>四 生日与祝寿<br>五 结拜与连宗<br>第七章 节庆礼俗<br>一 春节<br>二 立春<br>三 元宵节<br>四 寒食与清明节<br>五 端午节与夏至节<br>六 中秋节<br>七 重阳节<br>八 冬至<br>第八章 盟誓礼俗<br>第九章 丧葬礼俗<br>一 丧葬礼仪<br>二 丧葬方式<br>三 坟墓与陵寝<br>四 居丧与祭祖<br>第十章 祭祀礼俗<br>一 封禅与郊祀<br>二 社稷祭<br>三 宗庙祭<br>四 祓禊祭<br>五 腊祭<br>六 灶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