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我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与玫瑰、茉莉、石榴、葡萄、菠菜、甘蔗等植物不同,那些都是古代外来的;可是菊花一直是我们国土上本有的野生植物,经过长期的人工选种培植过程,变成今天的品类繁多的菊花。
古书里最早提到菊花的,恐怕要算《礼记?月令》的“菊有黄华”和《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两千来年以前的汉魏时,人们就对这种野生植物很感兴趣,不过当时人对菊花有兴趣是因为他们相信常吃它可以长寿;《离骚》里的话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汉代应劭写了一部《风俗通义》,里面就有一段关于菊花的记载,说河南内乡县西北有个地方,名叫甘谷,那里山上长着很大的菊花,山水从那里流过,含有菊花的滋液,山谷里的三十多户人家都喝这水;他们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起码也活到七八十岁。记载汉代宫廷杂事的《西京杂记》也说汉初宫中有吃菊花酒的习惯,在菊花初放时连叶采下,和黍米捣在一起酿酒;到了第二年的九月九日才吃。据说汉代的一个太尉胡广有风湿病,就是喝菊花水治好的;还有一个司空王畅对菊花兴趣更浓厚,他不但吃菊花,连洗脸洗澡都用菊花泡过的水。当时内乡县特产的菊花就是由他们提倡而传到其他地方去的。魏文帝——曹操的儿子曹丕——给他好朋友钟繇的一封信是谈菊花的,也很有趣味。信里说,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秋天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使人延年益寿没有比这个草药再好的了,所以送来帮助他进行研究长生的道术。此外关于吃菊花可以长寿的传说还很多,南朝齐梁时著名的研究炼丹的隐士陶弘景也主张吃菊花,并且说菊花有两种,味道甜的是真的,苦的是假的。
古代诗人里对菊花最有兴趣的当然是晋代的陶渊明。他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襄露掇其英”,“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也都是说采菊花吃可以长寿。关于陶渊明和菊花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说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做“白衣送酒”。陶渊明是一个有骨气的诗人,他又很喜欢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种到了秋天才开的花,也像很有骨气,因此后来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气的文人,无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价。它作为药物的功效反而不被一般人所注意了。
唐代以前的文学里,间或也有拿菊花比人坚贞不移的品格的,但主要还是歌颂它能助人长寿的一方面。唐代以后,诗词里常常提到菊花,都是把菊花人格化了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的。唐代司空图的《诗品》里面有这样一句“人淡如菊”,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在唐代,菊花虽常见于诗文,但在一般市民中问菊花还不是很被重视的;从唐诗里看来,当时菊花已经有黄色的、紫色的和白色的几种,种类还不是很多的。唐代人很喜欢养花,但最重视的却是牡丹;其次大概是梅花、桃花等;菊花只是被一些诗人用来寄托怀抱,还未成为多数人欣赏的花种。菊花品类的培植,大概总是唐宋之间开始的。
从北宋起,菊花才成为一般市民玩赏的对象,这是和当时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兴趣分不开的。当时城市富家有很多专门养菊花的,洛阳是培养菊花最早的一个城市,刘丛泉《菊谱》里就说洛阳风俗喜欢养花,菊花的品类也比其他地方多,苏东坡在一首给朱逊之的诗里也这样说,并且说洛阳人善于接花,每年都有新的菊花品种出现。
苏州在唐宋时也是最重要的商业城市,苏州人培养菊花也很著名,宋范成大的《范村菊谱》里就说到苏州花匠善于修剪菊花,使得一根上出几十朵花,团团的像车盖或熏笼一样,由于花匠的用心培植,常常变出新种来,他在一人家看到七十种菊花,他自己只搜集到三十六种;史正志的《菊谱》说,他在苏州看到二十七种菊花。在北宋都城开封培植和玩赏菊花的也很普遍,当时开封民间的菊花,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最著名的有下列几种:黄白色蕊如莲房的叫作“万龄菊”,粉红色的叫作“桃花菊”,白而檀心的叫作“木香菊”,黄色而圆的叫作“金钤菊”,纯白而大的叫作“喜容菊”,这些品种到处都看得到,卖酒的酒店都在重阳节用菊花缚成牌楼;诗人苏东坡在他的《东坡杂记》里也说开封菊花的品种很多,从八月起一直开到十月,他并提出一件重要的材料,即当时所以有许多异种菊花,是由于用其他的草卉接成的。
南宋时菊花的品种继续发展,《乾淳岁时记》说,当时杭州宫里到了重阳节都要摆列出来千万盆菊花,供人玩赏,晚上还要点菊花灯,其热闹情况有如元宵灯节一样。《梦粱录》说当时杭州的菊花品种有七十多种,而沈竞的《菊谱》则说在杭州西郊每年重阳斗菊花,有八十多品种。南宋末年,富商大贾和官吏们私人培养菊花的更多,刘克庄说福建建阳一个姓马的富人收养了一百种菊花。元代杨维祯写了一篇《黄华传》,里面提到当时菊花的品种是一百六十三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