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29850
  • 作      者:
    黄涛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您知道中秋节的起始吗?中秋节的起始有多种说法,但作者考证,作为节日,中秋节是从唐代开始的,宋代兴盛起来。中秋节要吃月饼,您知道月饼的起源吗?作者先告诉您,关于月饼起源的几个传说故事,再根据古籍考证出月饼是从芝麻烧饼变化而来的,真正作为节令食品,出现于明代。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金蟾、唐明皇逛月宫的传说,大家可能都知道,作者告诉您,这些传说产生的原因、演变及相关故事。您知道与中秋节的习俗吗?《中秋》作者给您介绍,北京的拜兔儿爷、山东的拜月、唱月,江苏的烧斗香、斋月亮、开封的“铁塔燃灯”,安徽的舞香龙,杭州的钱塘观潮,以及荡秋千、放孔明灯、花灯会、舞火龙……其中,不少习俗已逐渐被人淡忘,正离我们而去。中秋在日本、朝鲜和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周边国家,怎么过法?作者也有讲述。
展开
作者简介
  黄涛,河北景县人,199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二十载。现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会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传统节日、民间语言、文化遗产保护,有《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语言志》等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专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秋节本来是一个以月亮为中心的节日,起源于唐初的赏月风尚。宋代是中秋节的全盛期,那时过得隆重、抒情而狂放,各地有许多富于特色和声势的欢庆活动,也流传着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月饼最早来自明代祭月神的供品,而中秋节的特色饮食其实丰富多彩,可以与时俱进。中秋节很早就传到了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至今在有些国家仍过得很热闹且有异域风味……
  中秋节是一个盛大祥和的团圆节,也是一个浪漫抒情的赏月节。《中秋》以翔实的资料、细致的考辨,清楚而生动地介绍了中秋节的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许多令人信服而又新颖有趣的观点和表述。
展开
精彩书摘
  !    贰、中秋节的故事
  小的时候,我生活在乡村。乡村的夜空高远又深沉,繁星满天,偶尔会有流星划过。有月亮的时候就更好看了。夏天,晚饭后,我就拿着小凳和蒲扇,跟大人们坐在大门外的空地上乘凉。这是一个适宜闲谈和讲故事的场合。我常望着大大的月亮,细细地看,那上面的阴影很像一棵大树,树下的一团影子就看不出像什么。身旁的老人就跟我讲那棵树是桂树,树下的影子是嫦娥在纺线;有时也讲到玉兔、吴刚。
  我想这应该是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最常见的场合。关于月亮的故事,自然大都是在月光下讲的。唐宋时期的人们十分喜爱赏月,那时的中秋节就是以赏月为中心活动的节日。这两朝吟诵月亮的清词丽句俯拾即是,围绕月亮讲的故事自也不能少。在中秋节形成并兴盛的同时,此前传了几百几千年的月亮神话、月亮传说等就跟中秋节联系在一起,并且生出了许多新的故事,如吴刚伐桂的故事、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杨贵妃赏月的故事、李白捞月的故事等。关于中秋节的若干习俗,人们也编出故事来,这就形成了丰富的中秋节故事群。
  这些或神奇、或优美、或有趣的故事,按着民俗学的观点,可以分作不同的类型:有的是以神仙为主角的,叫做神话;有的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解释某一种习俗的成因或来历的,叫做传说;有的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以人为主角的故事或笑话,是狭义的民间故事。虽然从专业角度说,它们是不同种类的民间文学体裁,但在百姓看来,都是故事。这里,我们就用“故事”来概称三种体裁。
  中秋节的故事最著名的有四个:嫦娥奔月的故事、吴刚伐桂的故事、关于月饼来历的故事、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的故事
  1  月宫里怎样出现了嫦娥
  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月球上既没有氧气,也没有水分,没有花鸟虫鱼,更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本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星球。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心目中的月亮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星球,而是人文意义上的居所,是一个寄托了无限幻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境。这从人们对它的称呼上也看得出来。如果叫它“月球”,那是客观死板的天文学术语,而老百姓口头上从来不用这样的术语称呼它,都是从直感的诗性的角度来称呼它的。除了最平常的“月亮”之外,它还有“月宫”、“蟾宫”、“白兔”、“娥影”、“桂影”、“桂魄”、“婵娟”、“冰镜”、“玉轮”、“银钩”、“明弓”等上百个别称,这些名称大都很别致,表现着人们对月亮的美好想象。
  月亮上有一个长袖善舞的美女嫦娥,这是人们关于月亮的最著名的想象。老百姓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如果月亮上面没有人或神仙,就构不成故事。按着古代传下来的信仰,在中国许多百姓的头脑里存在着三个世界,神仙们住在天上,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风雨雷电各路神仙等,凡人住在地上,凡人的鬼魂住在阴曹地府。实际上这种三分法是近古以来人们的信仰世界。在上古及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这样清晰的三界之分。人们认为万物都有灵,风雨雷电、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物、自然现象,在神话里也被想象成跟人一样地生活,有跟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在先秦之前的远古时期,人们认为那些在天上活动的神仙,也是从地上升去的,他们的老窝在某个山上或低谷里,或湖海里、大树上。比如《山海经》里的神仙,就都是在地上居住的。太阳分明是在天上的,而古代神话就说它是住在地上的。《山海经·大荒南经》讲太阳是住在遥远的羲和之国的一家人,还绘声绘色地讲日母羲和带着十个太阳孩子在甘渊洗澡的故事:“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日浴(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另外在《山海经·大荒东经》里,讲十个太阳都住在汤古的扶桑树上,一个住在最上头的枝叶间,九个住在下面。他们轮流值日巡行在天空,都由乌鸦载着。这些故事既有神奇的幻想,又有合乎生活情理的细节。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把神灵看得遥不可及,只可敬畏不可亲近。
  在上古神话中,月亮跟太阳的情形很接近,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述了月母常羲给十二个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按这个记载,月亮有十二兄弟。他们的母亲也是帝俊的妻子。如果较真儿起来,在《山海经》里,太阳和月亮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呢。
  据考证,嫦娥就是从《山海经》里的常羲演变来的。只不过常羲在《山海经》里是月亮母亲,故事讲到后来,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个女子了。
  如果说嫦娥一个人在月亮里,听起来有些奇怪:嫦娥怎么会一个人在那里?她是从哪里来的?她的婚事怎么办?人们觉得好奇,讲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给一个圆满的解释,于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这个记载比较简略,没有出现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没说怎么吃了不死之药的。这样讲故事,讲的人、听的人都会觉得不过瘾。特别是在故事里,嫦娥只是孤身一人,其婚姻没有提到,这在老百姓看来是不完满的人生经历。习惯上中国人不允许一个女子终生没有婆家、归宿,死后祖坟里是不允许未嫁女子埋葬的,早天而未嫁的女子也要以冥婚的方式把她嫁出去。当然按传统观点,男子打一辈子光棍也是很可悲的,不过生活中打一辈子光棍的人可真不少,那主要是因为贫穷而说不上媳妇,没办法的事。女子终身不婚的事基本没有。因为女子有为男方传宗接代的作用,不会嫁不出去。男光棍死了可以埋在自家坟地里,未嫁的女子却不允许埋在自家坟地里,那不成了无处容身的孤魂野鬼了吗?所以按旧时观点,女子终身不嫁比男子终身不娶更不可容忍。因而按俗世观点说,嫦娥的姻缘也不能没有着落,这给嫦娥故事的情节发展留下了生长空间。唐代典籍《初学记》引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览冥训》,记载了更完善的情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个曾射落九个太阳、从旱灾中解救人类的后羿向西王母讨来不死之药,嫦娥偷服了药,就轻飘飘地飞升到月宫,变成蟾蜍,就是月精。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嫦娥奔月神话。
  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到今天还是这样讲,只不过现在的人们讲起来有了更丰富的细节。这里我们举出一个版本:
  后羿是人人都敬仰的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他娶了一个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叫嫦娥。有一天,后羿出去打猎,路上碰到一个老道士。老道士知道他是射太阳的英雄,送给他一包长生不死药,说吃了这药,还能成仙上天。可是后羿舍不得老婆,不愿意一个人上天,就把药交绐嫦娥保管。嫦娥把它放在床头柜里的百宝匣里了。
  那时候后羿射箭好出了名,有不少人来跟他拜师学艺。徒弟里面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小人,他想偷吃后羿的长生不死药,自己成仙。
  这一年八月十五,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傍晚的时候,蓬蒙自己溜回来,拿着刀逼嫦娥交出药来。嫦娥没办法,就拿出药,一下子放到自己嘴里吃下去了。马上她就身子轻飘飘的,从窗户里飞出去了,直接飞到天上去了。到天上,在哪里落下呢,她看着月亮离地面最近,就在月亮上住下了。
  再说后羿回到家,见不着嫦娥,听别人说她上天了。他看见天上月亮这天特别的大特别的亮,看见一个女的影子在上面,他认得,那就是嫦娥。后羿就追月亮,可是怎么也追不上,他上前三步,月亮就退三步。他停下呢,月亮也不走了。后羿就回来了。想起嫦娥晚上还没吃饭就上天了,就在院子里放一张桌子,摆上嫦娥平时爱吃的甜饼、水果,往月亮上叫着嫦娥,让她下来吃饭。后来每到八月十五,后羿就摆上桌子上供。老乡们知道嫦娥威了仙上了月亮,也很怀念她,也在这一天给她上供。
  这个故事把月亮上边有什么,嫦娥怎么上天的,为什么要吃月饼,都讲到了,而且讲得入情入理。在这个故事里,嫦娥不是像古代说得那样因为要成仙才偷吃仙药,而是要保护丈夫的仙药,不让坏人得逞,才吃的药,使嫦娥成为一个贤惠美丽的媳妇形象,这符合百姓的道德观念。
  ……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壹、中秋节的历史变迁、庆祝活动与文化内涵
(一)中秋节的起源、形成与演变
(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三)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贰、中秋节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吴刚伐桂的故事
(三)关于月饼来历的故事
(四)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五)中秋赏月作诗的故事
叁、中秋节的纪念物
(一)什么是节日纪念物
(二)中秋节的特色元素:月宫、嫦娥、月饼、玉兔、桂树、桂花
肆、中秋赏月
(一)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
(二)中秋赏月风习的历史变迁
(三)各地赏月风俗与赏月胜景
伍、中秋拜月
(一)中秋拜月习俗的源头与思想基础
(二)中秋节形成之前的祭月礼制
(三)中秋拜月习俗的历史变迁
(四)各地有特色的拜月习俗举例
陆、中秋食俗
(一)中秋月饼
(二)其他中秋食俗
柒、中秋节庆丰收
捌、中秋节的游戏娱乐
(一)开封的“铁塔燃灯”
(二)安徽的舞香龙
(三)钱塘江观潮
(四)温州的小摆设
(五)厦门的“玩会饼博状元”
(六)泉州等地的晚会习俗:放孔明灯、“抛帕招亲”、荡秋千,游月娘、烧瓦塔
(七)香港的花灯会与舞火龙
(八)台湾的户外晚会与博饼习俗
玖、中秋节在国外
(一)中秋节在朝鲜半岛
(二)中秋节在日本
(三)中秋节在越南
(四)中秋节在新加坡
(五)中秋节在马来西亚
(六)中秋节在菲律宾
(七)中秋节在泰国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