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马赛克现象近十年来的全区域性的普遍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城中村区域的影响,这些城中村无疑为外来人口留在城市提供了栖息的空间。与此同时,上海城市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带来的郊区建设,也为外来人口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除此之外,上海自“十一五”以来启动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的马赛克发展。
2009年,上海启动了第一批6个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分别为浦东周康航、松江泗泾、浦东曹路、宝山顾村、闵行浦江和嘉定江桥。这六大基地规划建设用地约19.33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约10-7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52万人。2010年,又启动了第二批23个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工作,分布在浦东新区、闵行、松江、青浦、嘉定、奉贤、宝山7个区。
我们发现,政府规划的宝山、嘉定、浦东、闵行等9区县46个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基本布局在郊区,社区规划人口都在万人以上(其中六大基地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人口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住房类型包括经济适用房、动迁配套商品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等多种,未来的人口结构特点值得关注。以松江区泗泾大型居住社区为例,我们发现,大型居住社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人口的多元化进程,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马赛克特征。
松江泗泾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的住宅类型为公寓住房,目前,已建成“新凯家园”居住社区,是当年上海市政府重点建设的6个大型住宅区之一。“新凯家园”第一期主要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动迁居民住宅区,规划迁入的动迁居民来自虹口、闸北、徐汇、卢湾等区;第二期住宅部分为动迁居住区,其动迁户来自徐汇、闸北及虹口区等;部分为保障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