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越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9354
  • 作      者:
    皮艺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越轨》这本书是一本与法律相关的,属于越轨社会学领域的科普读物,作者用了二十年的研究浓缩了这个研究成果。《越轨》这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越轨》这本书深入地探讨了从关系到规则的制订、违反和社会反应的话题。涉及到规则、习俗、私德、公德、德育、法制、法治、社会公平、公正、各类违规行为、违法、犯罪的原因、社会冲突、歧视、敌意、共生、社会反应和对策等多方面的内容。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皮艺军,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曾为京城中学生、山西知青、四川大兵、汽车底盘工、刑事案件预审员、高校教师。生于江城武汉,偶与马克思诞辰异年同月同日,曾用名“卡尔”。自幼随父母南下北上,居无定所,从无家乡观念。在广东罗浮山下、南京紫金山麓、北京玉渊潭畔长大成人,兼有山水情愫,野性襟怀。自小记性不佳,厌恶死记硬背,最恨应试教育,偏爱联想,钟情于与人、自然和社会相近的学问。虽在大学谋事,只情愿自修,去过美国和北大进修,却从未拿过任何学位。为此付出不小代价,但作者总记得爱因斯坦的那句话: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活在由自我导引的世界里,就可不被身外的声名头衔所累。
展开
内容介绍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越轨》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规则
  1戴着镣铐跳舞
  人是自然界里唯一的一种能够为自己制造绳索,又敢于挣断绳索,能在绳索的约束中获得自由的社会生物。
  从脱敏开始
  本书中所说的“轨”,是泛指人类社会中所有与规则、规范相关的东西,既包括道德法律,也包括价值观念。“越轨”、或者“出轨”与“偏差行为”意涵相近,“偏差行为”一词要比“越轨”或“出轨”这两个词更正式更学术一些,而“越轨”和“出越”一词则更加口语化一些。“偏差行为”一词没有可以参照的偏差对象,不知与什么发生偏差。本书中把“越轨”一词当做中心词,它既是学术用语,从词面上也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越轨”与“出轨”这两个词汇在本书中涵义完全相同。笔者会不分场合,一并使用,特告知读者。
  说到“越轨”,人的第一反应只是“性”的越轨,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呢?“越轨”这个词常常被国人用在形容非婚的男女关系上,诸如“红杏出墙”、“劈腿”、“通奸”、“婚外恋”、“包二奶”、“傍尖儿”、“性骚扰”、“一夜情”、“未婚先孕”、“婚前同居”、“穿着暴露”、“同性恋”等等,甚至情人约会时的“情不自禁”,都与“越轨”这个词相关。看来人类生来就对“性的越轨”有着一种强烈的、近似于病态的好奇。把越轨与两性行为相链接,早已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很少有人把这个词用在两性活动之外。应当指出,这是对越轨这个词做出的最狭义的理解,实际上,“越轨”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两性活动的范围。要说脱敏,主要是把越轨从两性关系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放到全社会的这个大千世界里来讨论。为“越轨”重新正名,应当也是撰写本书的一个愿望。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选这个题目做课题的人虽然不多,但本人关注它的原因很简单:既然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都在关心着“轨”的存在,为什么不关心一下“越轨”的事呢。有人说,“轨”是为了让人遵守的;也有人说,“轨”放在那儿就是让人违反的。有了“轨”,就有“轨的文化”(规范文化);有了“越轨”,肯定也有“越轨的文化”。你也许不能同意这世上还有个“越轨文化”,那么你马上就可以做个尝试,证明一下这种说法:你可以从那些权威网站的首页目录开始浏览,包括新闻、评论、消息、影视动态、社会百态,进行筛选,剔出与“越轨”的内容。你会吃惊地发现“越轨”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中的分量。写到这一句的时候,本人随机打开了“百度新闻”开始搜索,当时的时间是2012年10月21日晚22时,证实如下内容:头版头条是“日媒:日本官民热烈欢迎1500名上海游客”这条消息,文中有这批游客在“钓鱼岛事件”的关口“依然坚持成行”的字样。而在同期的新闻首页上的通栏标题是“中日钓鱼岛争端发酵”。在这一天的新闻首页“要闻”中我们还看到如下标题新闻与“出轨”的内容相关:“红会”公信力扫地将公选高管;“打人政委”方大国名字撤下官网;性开放弥漫高校大学生成“人流”主力军;郑州杜岭街一擦鞋老板俩女儿被劫持;绵阳醉驾司机撞人就医舍近求远致人死亡;广西一乡常委书记坠亡;云南镇雄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三人死亡;中国式治堵难在哪里。除了国际要闻之外一共有国内要闻13条,而以上标题中明确显示“出轨”内容的就有8条,这就是“出轨现象”在我们社会中的位置。
  当然,在报章上“出轨”的频率如此之高,还需要探个究竟:到底是因为这个社会的“出轨”就是这么高,还是网站要投读者所好呢。这两种因素肯定都有。当然,像“百度”这样的官方网站要正规得多。更小更边缘的网站上的消息,可能除了拿“越轨”当噱头,就没有什么正经消息了。
  其实,出轨的存在不足为奇。每日每夜,国家上层建筑的无数个机构都在做着一件事情,就是在编织一只巨大的、能够覆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规则之网。人类像犯了神经一样拼命为自己制造这么多枷锁,这么多条条框框。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想活动活动,只要你欲求未泯,都有可能触网出轨。人类建造的这个庞大的规范体系,说好了,就像一把能遮风挡雨的保护伞,让你能安全无忧地活着;说得不好,又像个雷区,谁进去就炸谁。
  人在囧途
  人生而平等,但生而不自由。从你生下来第一个感觉就是不自由。你遇到的第一个不自由——就是爹妈规定的“便溺禁忌”,躺在床上不许随意便溺——这从这时起你就已经不自由了。从吃喝拉撒到玩乐劳作,经过无数次争取自由的尝试,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本没有纯粹的自由。所谓自由的享受,就好像你腿上绑着沙袋跑步,越跑越轻松的感觉。你感觉得再轻松,那沙袋依然绑在你的腿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冒出这没完没了的“轨”,你的生活样态只能是这四个字:“人在囧途”。
  本书的中心词就是一个字“轨”,不论是守规则,还是坏规矩,都是如此。在没有“轨”的时代或是地方,生活被称为“日常生活”,当出现某种行为的“反常”,也就是它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规律。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里的“常”指的是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当然要顺应它。虽然人类社会的规律不能等同于自然规律,但是前者必须服从后者,不服从,天必怒之、谴之、罚之,于是就形成了一套与自然规律相顺应的社会规律。规则,便是体现并保证社会发展规律得以健康运作的标尺与罗盘。这样看,社会运行“行之有常”,反常的行为导致了规则的出现,规则的出现,使得原本是反常的行为,得到了一个新的称谓:越轨。
  有的社会习惯于规整划一,另有一类社会喜欢多元异质。从最近在中国和英国分别召开的两次奥运会的开幕式,你就能清楚地把两者分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谓是规模恢宏,排场大气,规正矩齐,一丝不苟,讲求社会的集体精神和整体和谐。不知英国人怎么看中国,至少中国人看来伦敦的开幕式是大大“出轨”的,就一个字:“乱”。可大不列颠的臣民却以为这才是彰显了多元、共生和个性。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同是奥运会却向我们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开幕式。除了奥林匹克精神一样,不论是内容形式、传达的理念、风格都迥然不同。看来,有差异性的社会特质与人们对出轨和规则的不同看法真的非常相关。
  如果有人偷了东西或杀了人,谁都知道他犯的是刑事法律。但是,规则并不都像法律那样显而易见。下面这些行为很难说清是触犯了什么规则。
  有一位15岁的女孩生下了一个6个月的男婴,妇产科的大夫为这个男婴做了安乐死。如果说这位大夫的行为是杀人,这种事情却频繁地在发生。如果说这位大夫在“计划生育”,法律的依据又在哪里?
  有科学家把人的DNA提取出来植入到小白鼠的卵子里面,培育出来一种怪异的人耳鼠,引起社会的惊恐。人们怕什么?是怕人耳鼠泛滥,最终统治了世界;还是怕这种生物工程技术哪一天克隆出希特勒或是杀人魔王张君。
  一群狂欢的年轻人被警察发现在集体吸食一种由他们的朋友新试制出来的兴奋剂,而这种药剂并没有被官方鉴定为毒品。
  一名大学生从32层楼上一跃而下,自杀身亡。他有没有权利主宰自己的生命,他毁灭的是他自己,但有人说他伤害了家庭和社会。
  一名妻子在受丈夫虐打10年之后,投诉无门,终于忍无可忍,趁丈夫醉酒把他打死,然后投案自首。法律上说她不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丈夫殴打她的行为并没有“正在发生”。
  从感觉上讲,这些人都被当做是越轨者。但仔细一想却又讲不清他们错在哪里,他们只是在做着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为什么要说他们出轨了呢,他们出的是什么轨?弗朗西斯?福山在《大分裂》一书中指出,进化生物学认为,制定规则,遵守规则,以及对违反规则的人(也包括自己)进行惩罚,都是有自然基础的:即表明人的大脑何以具有独特的认知能力,能够使人区分出谁是合作者,谁是骗子。
  越轨,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把越轨当做自己做出生活选择时的一个砝码。这颗越轨砝码,在有的人、有的事那里沉一些,在有些人、有的事那里就轻一些;有些人希望越少越好,有些人则说能有多少就要多少,有人的在追求适中。
  泰戈尔说过,那些仅仅是在循规蹈矩中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维持下去。卓别林也说过类似的话,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地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是惊人的。
  有的时候,越轨像一个同心圆,这个同心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这是一个代表规则的同心圆,每一种规则就是一个圈,价值在最中间,习俗是一圈、道德是一圈、最外延的那个圈就是法律,就好像是人生的禁忌,谁触犯了谁倒霉。在这个同心圆里,活动着两类特别典型的人。一类是保守型的人,对人生的禁忌超级敬畏,小心翼翼地远离那条禁忌的外延,他们生活的一条准则就是安稳而没有变故。过着一种规规矩矩、平平安安、没有奢侈品的日子。不求更显赫的功名和地位,不求可资享乐的钱财,于是他们的生活安宁而清贫。
  另一类是扩张型的人,他们不安分,不畏惧风险,追求刺激,敢于向规则挑战。他们喜欢在那条禁忌的外延上里外游走,时进时出,玩着擦边球的游戏。因为他们深知,离规则的外延越近,获得的利益就越丰厚;近规则的外延越远,虽然安稳但赚不到钱。这类扩张型的人,或者是科技企业界里的精英,或者是逍遥法外的江洋大盗。他们中间有玩人砸了,或成为了雁过留声的明日黄花,或是成为电网高墙里的囹圄囚徒。
  这两类人都是典型,他们都甘做典型。而更多的人不同,他们在这个规则的同心圆里,既不愿萎缩,也不敢膨胀,既不保守,也不扩张,属于那群不温不火的大多数。
  局外人
  读者翻开这本书,第一个要弄明白的就是这里所说的“越轨”是什么意思,或者说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越轨”这个词,这个不常使用的词,它的词义和适用范围到底在哪里。
  出轨者被称为“局外人”(outsiders),意即在规则之外行走的人。从学术的或是社会学研究的角度,一般都使用“越轨行为”和“偏离行为”、“偏差行为”这样文绉绉的学术概念。其实,“出轨”这个词也大多用在书面语言之中,口语中很少用。没有谁闯红灯之后对朋友说自己今天出轨了。本书使用“越轨”、“出轨”而不使用“偏差”或“偏离”行为的概念,主要是想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就拿乘坐公车的行为举例。一个人在雨天穿着雨衣上了公共汽车,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他的做法是出轨的,因为他的雨衣会弄湿周围乘客的衣服。由此可以知道两点:“轨”不一定要明文规定;出轨是侵犯他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光着上身上了公共汽车,他好像并没有冒犯了谁,但他也是出轨的,因为他触犯了大家约定俗成的文明着装的准则。那么如果一群女孩穿着崭新的护士服上公车呢,虽然不会污染别人,但也是违规的,就好像警察下班后不得穿警服回家一样。
  威廉?福克纳在《我的弥留》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时候我并不太确定谁有权利去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疯子。有时候我认为没有纯粹疯癫的或纯粹理性的人,只有当人们倾向于这么认为时才是如此。就像一个人做了什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多数人如何看待他的行为。这段话说出了越轨行为最基本的特质,同时也为标签理论的提出预留了出口。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规则所占据的世界里,被规则束缚着。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这种被束缚的生活,以至于我们很少思考我们的身边到底有多少可以触摸到的规则。在这时,超越规则的人出现了,有人叫他们是“局外人”。通过研究什么是引起如酗酒、犯罪、吸毒、不当性行为等不良社会行为的原因,来研究越轨现象。在本书中,“局外人”指的不仅是,那些只有破坏性的犯罪人,我们还要关心那些超越规则的“良民”。这两类人犯规的原理有时看起来很相似,但我相信读者们不会把他们弄混。因为我们也是越轨的“良民”中的一员。“局外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中间。
  ……
展开
目录
一、 规则
1. 戴着镣铐跳舞
从脱敏开始/人在囧途/局外人/轨就是用来违反的/外在的和心中的轨/行为的边界
2. 为越轨画像
你眼中的越轨/越轨漏斗/看上去很坏/身不由己/似罪非罪/水滴与大洋/常识性的判断
3. 行为的标尺
出轨的刻度/危害造就规则/医学标准/统计标准/价值标准/规则标准/规则与道德/私德—公德—法律/从公德开始
4. 最早的禁忌
非猿非人的年代/图腾崇拜/乱伦禁忌/禁忌的功用/
5. 相似行为
分类也是科学/金字塔模型/犯罪与违法/危害性/违规性/戒止性/背德行为/非规范行为/以药家鑫为例/相似行为分析法
6. 出轨是双刃剑
非黑即白/人性的两极/正向功能/负负为正
7. 功利的取舍
利还是义/进退维谷/冲突中的权衡/跌破底线/幸福最大化/人能不能吃人/最先牺牲谁
8. 救生艇原理
生还是死/被胁迫之下/自然迫使与人为迫使/功利主义的追求

二、 原理
1. 性恶的证据
“赢就是一切”/“自己的生比别人的死重要”/“幸亏倒霉的不是我” /“小恶不是恶”/“我活不好,你也别活好”/四种活法/
性恶让我们依靠规则
2. 出轨的本源
神兽之间/人之初/童真无序/恶的趋向
3. 文明压抑本能
羿的故事/本能的异化/以白领越轨为例
4. 三大差异
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差异/个体与个体的差异/差异交往/期望值与满足度的差异
5. 野性的唤起
荒岛生存/回到初始年代/苍蝇王/一切从头开始/当野蛮取代文明
6. 性别博弈
女人选男人/男人的占有欲/生殖投资的差异/女性的付出/一夫一妻制的约束/母亲的亲权/绿帽子和贞操
7. 潜在的越轨者
世事难料/是官还是匪/曝光的概率/水面与水底/曝光之后/
8. 无知者无畏
教化与出轨/智力与出轨/胆量与出轨/遵从源于恐惧/学会敬畏

三、 类别
1. 狼性还是人性
攻击性/暴力的界定/学者的解释/非暴力的惩罚/
2. 性与暴力的融合
会强奸的物种/性欲激化狂暴/发情期的消失/强奸的误读/性欲的分流/应对强暴
3. 性与利的交换
性能买卖吗/共生现象/卖淫的金字塔/婚姻中交换/恋爱中交换/非婚恋中交换/交换关系的异同/扫黄与管理
4. 越轨市场
底线价值/黑市的条件/交换模式/
5. 变通的中国人
变则通/规则的软化/世风无序/权威何处寻/法治无期/恶俗滋生
6. 公共恶俗
从哄抢说起/抵制恶俗
7. 走近陌生人
生人的友善/相逢示好/陌生人的八段经历
8. 送礼与行贿
礼尚往来/介绍贿赂/期待回报
9. 听话的是好孩子
在强制下服从/为信念而服从/为安全而服从/服从与个性
10. 人不出轨枉少年
生物人/灵与肉/本能的匮乏/非专门化/奇特的芦苇/第二次断乳/青春期危机/过度干预/自然治愈

四、 应对
1. 有交警的路口爱堵车
紧箍咒/合理出轨/从厮守到看守/必要的丧失/同伴式情侣/水至清则无鱼
2. 规则的功用
报应/剥夺/威慑/指导/保护/恢复
3. 劣法亦法
恶法非法/《燃情岁月》/劣法的缘由
4. 摘掉有色眼镜
醉驾者之死/不偏不倚/蒙眼女神
5. 随心所欲
规则社会/无牌汽车/有规则才有监督/推还是拉/内部抑制/外部抑制
6. 延缓满足
人生得意须尽欢/宠物之路/扑满效应/延缓满足/稍安勿躁/赛狗与机器兔子
7. 愤怒的测量
公路狂暴/给愤怒打分/身心交困
8. 罪恶感
干还是不干/恐惧制造良知/干过了更难熬/生灵救赎/面对罪恶时的情感
9. 出轨的成本
趋利避害/数字中的苦与乐/风险成本/惩罚成本/囚徒困境/两端孰为大/禁毒悖论
10. 取之有道
靶与箭/适应方式/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退却主义/反抗/善意的出轨
11. 插标签
身份决定命运/符号的互动/谁来插标签/负向效应/摘掉标签
12. 异类共生
史密斯的角膜/赵承熙的枪/以血还血的集体狂欢/以德报怨的大宽容/爱我们的仇敌/异类共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