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06255
  • 作      者:
    胡群英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人的共同体的公共性回答了一个庞大的公共生活世界何以可能的问题。
  《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讨论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形式,基本条件和属性,以公共性的建构意义来解读人类社会整体生活的基本样貌,完善社会共同体生活的基础和条件。
展开
作者简介
  胡群英,江西高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广东工业大学。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公共哲学和社会哲学研究,撰有《论人的类存在的公共属性及公共条件》《当代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新理路及其理论自洽的问题》等论文二十余篇。与他人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等三部理论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通过对社会共同体的存在方式的公共性考察,揭示公共性对于人的存在的一般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种符合当代人类共在、共处需要的现代公共性理论框架,它对建构当代中国的共同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生来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总是以各种共同体的形式存在,因而,人又是共同体的动物。马克思在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的同时,又强调“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在人类存在之初,人类就以一种原始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着。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各种具体的共同体形态才开始历史地出现于现实中。对人的共同体的历史现象及其历史活动的分析,是我们从人的共同体生活的内部来探讨人类公共性的基本前提和逻辑出发点。
  一、必要的阐释: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与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人也只有在与他人的联系中,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于人类的这种存在方式,人们通常把它们概括为人的群体、社会或共同体等不同形式。不同的概括反映了人们共在的不同形式及人们探究问题的不同视角。为了明确我们将在何种意义上来谈论人类共同体,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群体、社会和共同体做一个简单的界说。
  1.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人的群体生活的样式是人类存在的原初形式,它的出现和存在既具有生物学意义,也具有社会学意义。群体生活在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是出于个体的生命活动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仅在人类世界存在,在动物界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即动物通常也是以群的方式生活着。而人的群体性存在与动物群体存在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群体性还具有社会学的意义。这可以通过原始人群已经开始了简单的劳动以及在劳动交往中形成的初步的语言功能中得到反映。人类的群的存在优于动物的群的存在,就在于人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自主生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一切生物之中,只有人类可以说达到了绝对控制食物生产的地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的群体的生活使人类在存在之初就具有了不同于动物界的本质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一、必要的阐释: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共同体
三、人类共同体生活源考

第二章 公共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话语
一、公共性与人的类本质
二、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公共性问题与公共性话语
三、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公共性问题与公共性话语

第三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范畴的哲学意蕴
一、公共性范畴的哲学内涵
二、公共性范畴的文化意蕴
三、公共性范畴的方法论意蕴

第四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的实践本性
一、共同体公共性的主体条件
二、分工与协作:共同体公共性的内在根据
三、共同体公共性的空间条件
第五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的一种现实形态
一、社会共同体与社会公共性
二、以社会为本位的公共性
三、以利益为导向的公共性

第六章 社会共同体公共性的结构分析
一、现实属性:共在性-平等性-公有性
二、价值属性:公正性-和谐性-共享性
三、实践属性:公理性-公益性-公责性

第七章 社会共同体的软公共性及其功能
一、“软公共性”:概念和问题
二、软公共性对于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作用
三、软公共性的必要补充:公共权力的引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